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 构建国家洁净能源体系

发布时间:2019-04-29 16:29:50  |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彭子龙  |  责任编辑:赵斌宇
关键词:国家,举国体制,目标,资源,能源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国务院发布的《“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提出,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创新的新型举国体制。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也明确要求,注重发挥新型举国体制在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的作用。2019 年 2 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时再次强调,“嫦娥四号”任务的圆满成功,是“探索建立新型举国体制的又一生动实践”。

举国体制本质上是一种组织和配置资源的模式。相对于市场体制,采取举国体制通常需要两个前提:一是重大、紧迫和明确的国家目标;二是财物、人才等资源约束,而时间也是一种特殊的资源。回顾新中国成立 70 年来科技创新领域的实践,“两弹一星”“人工合成牛胰岛素”“青蒿素的发现”等成为科技举国体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生动体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尤其是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探索实践新型举国体制成为摆在中国科技界面前的重要课题。新型举国体制之所以“新型”,其核心在于,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财物和人才(包括自然人和企业法人)都是计划的对象,再与时间耦合就构成了围绕某个国家目标的整体资源组织配置与阶段推进方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自然人和企业法人均是独立的市场利益个体,其依法依规追求个体利益最大化的权益受到法律保护,原则上不受行政指令的强制性支配;特别是非国有制企业,行政指令能调配的资源只有国家财政资金和国有企业资产。

因此,新型举国体制必然要求政府从过去的行政指令资源配置模式转变为新时期的政策引导资源集聚模式,考验的是政府依法行政的能力水平。具体到机制层面:一是精准决策能力,就是决策制定内涵准确、边界清晰、进度有序的国家目标的能力;二是精准施策能力,就是围绕国家目标,行政配置国有资源和综合使用各类政策工具定向引导市场资源的能力。前者需要为后者提供清晰的政策引导标靶,避免目标分散;后者更需要确保政策引导效果的务实高效和正向集聚,避免政策漏洞和资源分散。总之,新型举国体制要求政府具有高超的施政能力,把国家目标转化为使相关市场主体有机会实现个体利益最大化的政策环境。鉴于通过垄断实现利润最大化是各市场主体与生俱来的本能冲动,政府应该在确保国家利益的前提下,尽可能地缩减政策垄断的范围,通过鼓励自由竞争高效地激活各市场主体的参与积极性。

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是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的目标;我国政府签署《巴黎协定》则在时间上明确了阶段目标,即到 2020 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 15%,2030 年前后碳排放达到峰值,2050 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 50%。同时,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必然要求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已不仅仅是资金或人才资源约束的问题,而且业界普遍认为实现 2050 年愿景目标的难度极大。

为使政府能够精准地制定引导性政策,作为国家目标还需要不断地清晰技术路径。中国科学院专家研究分析认为,2050 年目标难以单纯依靠现有技术的累积性进步来实现,因而需要一方面必须革新现有煤炭、石油、天然气、可再生能源、核能等各大能源类型相互独立的格局,同时还需要在技术上实现可使不同能源种类间优势互补、对冲融合的重大创新。唯此,在政策制定上才能更有针对性地使多能融合成为利好引导:引导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把创新方向更多地投入到促进多能融合的关键技术上来;引导不同的能源企业打开门户,共同支持多能融合关键技术的示范应用,并进而相互协同加深融合;在确保供能安全的前提下,引导市场资源积极投入多能融合的清洁低碳能源新产业。

因此,“构建国家洁净能源体系”的内涵,决定了这是必须采取新型举国体制才有可能实现的国家目标。(特约评论员彭子龙,《中国科学院院刊》供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