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3月28日至29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扶贫项目仪陇经验交流研讨会”在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举行。中共仪陇县委副书记任萍在会上介绍了仪陇县通过找准定位、立足发展、突出互助、着眼长远等方法,加快脱贫摘帽、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任萍介绍,2014年以来,在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支持帮助下,仪陇县实施了“建设中国普惠金融体系项目”子项目。四年多来,利用国际减贫合作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通过不断调整和完善管理机制,不仅让扶贫互助社走上了健康、可持续的发展道路,而且为仪陇县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劲的金融、智力和技术支持,加快了仪陇县脱贫摘帽、致富奔小康的步伐。任萍表示,截止目前,全县已完成10万人、276个贫困村的脱贫减贫任务,贫困发生率降至0.04%。
任萍从四个方面介绍了仪陇县实施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合作项目的相关情况:
找准定位,搭建群众认可的服务平台。通过“1+N”的模式,建立了一个以服务、协调、支持为一体的第三方社会服务机构——仪陇县民富农村可持续发展服务中心(“民富中心”),加上50个经孵化、改造、培育的扶贫互助社,在金融与“三农”之间,架起了一座座坚固的连心桥、产业桥和富民桥。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农户通过入社、管理、借款等多种方式推动扶贫互助社健康快速发展,进一步整合盘活了闲散资金和闲置资源,为脱贫攻坚、“三农”发展注入了绵绵不断的金融活水。
立足发展,培养“三农”急需的实用人才。仪陇县根据项目需要和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实际情况,从知识、经验、态度三个角度入手,对参与运作管理及项目链条上的相关人员,多渠道、多形式加大素质提升和能力建设力度,达到了“以制度塑造人才、以课程培训人才、以实践锻炼人才”的目的,培养了一批爱农村、懂管理、能干事的乡土实用人才。
突出互助,提供精准便利的金融支持。为办好扶贫互助社这个老百姓自己的“银行”,在政策、监管、操作和运营四个层面,充分结合金融的特性、立足互助的本质,探索建立“找准一个立足点、调动两个积极性、明确三个规范、建全三个制度、防控四种风险”的操作模式(即:立足边远农村,调动农户资金入社、管理人员工作两个积极性,明确设立、运行、管理三个规范,健全“首席担保人” “借款风险拨备金”“账务统一代管”三个制度,防控机构、防控道德、防控管理、防控挤兑四种风险),积极稳妥推进扶贫互助社规范化建设、可持续发展,切实解决了农民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增强了金融服务“三农”的普惠性、可及性和便捷性。
着眼长远,坚定产业助农的发展路子。仪陇县充分发挥扶贫互助社的平台优势、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拟将全县村级扶贫互助社转型发展为集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调整运营模式、设立产业发展资金、提供技术指导培训等措施,力促其全方位、全天候、全链条服务“三农”,尤其是服务农业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