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看政府工作报告:突出就业优先 为基本民生兜底

发布时间:2019-03-08 14:58:52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杨霄霄
关键词:政府工作报告,就业优先


中国网:“中国访谈·世界对话”,欢迎您的收看。5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开幕式,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总理回顾了过去一年经济社会等各领域的发展情况,总结成就,分析不足,介绍了2019年的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及举措。《中国访谈》节目特别邀请中国人民大学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三位权威专家,对报告的内容进行解读,并与广大网友进行交流。

赵锡军教授、毛寿龙教授、张立群研究员做客《中国访谈》直播间。(李佳  摄)

中国网:他们是: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教授。

赵锡军:各位网友大家好!

中国网: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毛寿龙教授。

毛寿龙:各位网友大家好!

中国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张立群研究员。

张立群:各位网友大家好!  

中国网:除了减税,像服务企业的举措、保障医疗服务卫生等方面(《政府工作报告》)也讲了很多,请三位老师根据自己对企业以及老百姓的观察了解,谈谈对政府服务百姓、政府服务企业有什么样的看法,有哪些好的地方,还有哪些不足?

张立群:刚才我们谈到减税,就是政府在支持企业的重要举措。实际关注民生方面,政府是有更大的精力和投入放在这个方面。我对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目标和任务,特别关注就业优先的目标,现在提到比上届更高的位置。这一点,我想它是凸显政府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时候,对基本民生的高度关注。因为就业是民生之本,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关系还是非常紧密的。现在1个百分点的GDP增长率能带来200多万个就业岗位。所以,去年城镇新增就业1361万,和我们达到6.6%的经济增长有直接的关系。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加大,它必然会对就业带来新的压力。所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把“就业优先”的目标进一步提升到更突出的位置,这也表明对基本民生的关注,把基本民生的底兜住、兜牢,这方面的决心和相关措施力度在进一步加大。由此看到了,我们国家经济发展首先考虑的就是要从民生的基本需要出发,就是让经济发展可以带来比较充分的就业,能够支持居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进而能够支持十几亿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群众)能够得到更好更充分的满足。

这样一个过程,我想它体现在《政府工作报告》的方方面面。当然,我们一是从基本面,通过经济发展,通过就业的增加、收入增加,通过供给质量体系的全面提高,从根本上不断地改善民生;二是事关民生的事情,不论大小,包括一些小事儿,《政府工作报告》也做了比较到位、比较明确的安排和说明。这些举措都充分体现出来政府“执政为民”的基本理念、“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中国网:毛老师,怎么看?

毛寿龙:政府为企业和老百姓服务民生方面,最基本的就是基本公共服务是否到位,看相关的标准是不是落实了。这方面如果做得好的话,基本上就没有什么大的问题。

另外,现在老百姓各个方面要求越来越多,不只是服务就可以了,我们更多地是要更好的公共服务、更好的教育、更好的医疗、更多更好的养老,至少是我有需求的时候你还是有的。这方面一个是基本的,一个是更好更优质方面的发展。这对政府来讲也是比较矛盾的问题,如何(做到)又是广覆盖、全覆盖,同时又能够提高质量——提高质量应该说是无止境的,提高质量必然是把政府的财政资金用到更多的优质上面去。

实际上我们很多公共服务方面的内容和政府自身的管理是有关系的,劳动力市场的人是到处乱跑的,越活跃越好。国内的流动,京津冀地区能不能到北京来看病?但相关的公共服务跟不上。我们没有对接,现在人力资源越来越往国际上对接,国内(也要)对接。所以,尽快实现整个国家甚至国际上基本公共服务的合作与对接,我认为这是越来越迫在眉睫了。我觉得这方面要尽快对接国际化,尤其是区域化、全国化,最高目标应该是国际化,不仅仅是经济全球化,政策全球化,最重要的是公共服务全球化,先从区域化开始,然后到全国化,然后到国际化

中国网:赵老师?

赵锡军:我认为,民生领域里,就像刚才两位专家讲到的,有覆盖面的问题,有重点的问题,有质量提升的问题,还有均等化的问题,这个问题是挺复杂的。我们在《政府工作报告》里看到,(报告)把很多方面都讲到了,也实实在在讲到了很多的措施。我个人认为,刚才讲到的就业问题是最根本的,怎么样保障就业,有了就业,有了收入,才有其他的好处。

除了这个以外,刚才毛教授讲到了政府管理提高效率的问题,和国际国内接轨的问题,这也是很重要的。但是我们这儿碰到的还有一些(别的问题),比如老有所养的问题,养老的问题,因为我们现在的人口老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毛寿龙:20%是老人。

赵锡军:老有所养这样的古老话题,在我们的社会、新的时代怎么样把它做好?

我也看到很多的措施,包括社保缴费、养老保险跨省级的统筹改革、提高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金中央调剂比例等等一系列措施在落实下去,希望老有所养,让大家老了以后,没有工作能力以后不用担心。因为老年人一担心以后,全家都不安心,这个问题一定要解决好。

第二,幼有所教也是很重要的,因为小孩子上学必须有一个很好的上学环境,我们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更加高质量的、优秀的人才,幼有所教需要教育好。现在教育不均等,这个问题要解决好。这里头也有一些措施来化解这个问题。

第三,病有所医。刚才讲到了看病,尽管我们现在的医疗保障在慢慢地提高,但是“均等”的问题仍然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因为很多大城市大医院人满为患,这个问题就是怎么样把医疗资源均等地分布,可以提高管理的效率,提高服务的效率。所以,方方面面可能都会涉及到,这不仅仅是提供服务的问题,是怎么样来提升这个服务质量,做得更加均等,让大家的满意度能够提高。

中国网:正如刚才毛老师说的,从区域化开始一步步地推进,这才是重要的。

总理在讲到今年的财政安排时说,将“适度提高赤字率”,强调“决不让基本民生保障出问题”。关于民生保障的举措,总理说两年内基本取消全国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当时激起的掌声也是非常热烈的。各位老师对今年的财政安排和民生方面的举措有什么看法? 张老师?

张立群:首先,我感觉到,今年的财政安排面对多个方面的困难,因为既要支持企业的发展,也要在基本民生方面兜底,而且要改善多个方面的基本民生服务和基本社会保障方面的水平,所以,财政面对的困难还是比较多的。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确保基本民生的实质性改善方面,还是做出了多个方面的安排,而且我认为出的招是比较实的,特别是体现了民生无小事,大的方面要做到,一些具体的方面也要做实做好。就像刚才我们说的高速公路收费改革的问题,漫游,移动通讯收费要降低,这些方面都体现出《政府工作报告》确实以改革和保障民生作为基本出发点的思想。

毛寿龙:从财政政策角度来讲,目前看这个空间还是非常好的,现在基本上是民生财政,从世界各国角度来讲,财政支出的核心还是民生,把公共服务做好,把相关的服务做好。未来小众型服务,不见得让政府去做,可以让社会组织,通过企业PPP的模式去做。

赵锡军:我们看这个报告里的安排,如何在2019年更好地补上民生的短板,让居民有更好的获得感,生活更加美满幸福,财政确实面临着很大压力。因为一方面减税降费少收入,另一方面又要保障这些基本的民生支出,不让老百姓已经形成的生活支出降低减少,你还要保障好。同时,新增加的一些民生的要求要改善、要满足,这些都是给财政带来很大的压力,它的支出要扩大,它的收入又受到约束,肯定这个债务的负担会加重,这是几个方面平衡的一个结果。

但我觉得这个问题也不大,因为总体来看,我们整个债务负担,除了某些地方政府可能债务负担比较重,隐形(债务)负担比较大;中央角度来讲,它的债务负担还在正常范围内,还是有一些空间可以做,这也是多方平衡的结果。

除了通过政府和财政来提供支持保障民生外,我们还可以有别的做法,或者说民生问题的解决可以由多个方面来承担。比如市场主体,企业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让他们来解决一部分问题。我们现在解决的像精准扶贫、脱贫工作,有些企业也会介入其中,去承担一部分社会责任。有些不是掏钱的问题,确确实实涉及到管理的问题。比如大家特别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生活方面的公共安全问题,这些都是民生,但这些东西可以通过钱来解决,通过装很多监视器来探测,让大家都能够循规蹈矩。这些要花钱,但它更多的是管理问题,怎么样通过提高你的管理效率使得这种安全感能够提升,让大家生活、吃饭等各方面都能够有安全感,这个确实要加强。

我个人认为,这个民生问题是政府、社会、市场主体要共同努力来推进的一件事情,这个提高也是整个社会发展进步和我们整个社会(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表现。  


本期人员——责编/文字:韩琳;主持:段冰;摄像:董超/张文泉;后期:刘凯;摄影:李佳;主编:郑海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