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藏语称为“热贡”,意为梦想成真的地方,秋季,这里的树叶一片金黄,因此人们更喜欢把这里叫做金色的谷地。
黄南藏族自治州辖同仁,泽库,尖扎,河南四县,州府所在地同仁县是青海省唯一一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千百年来,藏、汉、回、土、蒙、撒拉等民族长期在这片土地上共生共存,各民族既保留了本民族的文化特征,又吸纳了其他民族的文化元素,在交融之中和谐相处,庇护着古老文化的传承。
热贡艺术形式丰富多样,其中最为璀璨的,无疑是唐卡。唐卡,藏语原意为用彩缎装裱后悬挂的卷轴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历来被藏族人民视若珍宝。
唐卡起源于印度古老宗教布画钵陀,随佛教传入西藏,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年历史,相传早在13世纪,从西藏来到热贡地区传教的高僧和随行而来的画师,便将藏传佛教的绘画艺术传播到了这里,当宗教和艺术同时与这片土地相遇,衍生出的就不仅是灵感的迸发,更是一派修行之相。
净身,静心,冥思,方可提笔作画,每一位唐卡画师都只为用一颗纯净安宁之心,表达对诸佛菩萨的虔诚和敬畏。绘制一幅精美的唐卡,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有的甚至需要多位画师花费数年时间协力完成,并且采用天然的矿物或植物颜料,以保持色彩鲜明亮丽,经久不变。这其中,倾注了画师对本尊纯洁而专注的向往,每一笔线条,每一份色彩,都是画师借助画笔进行的修持,对于他们来说,绘制唐卡,本身就是一场修行,或者说也是一种领悟。
2006年,热贡艺术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热贡艺术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热贡唐卡受到世界关注。此后,热贡地区的画师也将古老的唐卡绘画技艺,传授给当地的贫困人群,黄南州借势发力,积极申报,在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设立了国家级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至今已成立非遗传习中心47处,每年培养1500多名学员,在这里,绘画技艺的传授不是核心,对生命的启发探索与求证,才是最主要的功课,是善的相续,是美的品味,也是真的探究。
石刻,作为热贡文化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在黄南州泽库县一带广泛流传,人们把佛经真言镌刻在亘古不变的石头上,以此传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远古时期,高原上的先民崇尚自然,信奉万物有灵,其中的岩石崇拜独具特色,是高原上古老的一种文化承载和表达方式,被誉为“世界石书奇观”的和日石经墙,将这种文化体现得淋漓尽致。
坎布拉国家森林公园,坐落于黄南州尖扎县境内,作为黄南州久负盛名的旅游胜地,素有“丹山碧水,高原天境”之美誉,景区以“原始森林,丹霞百态,高峡湖泊,密宗佛寺,藏族古村”为五大主体景观,构成了坎布拉的灵秀之韵。
尖扎是中国民族射箭运动的故乡,也是“五彩神箭”文化艺术之乡,古代用于征战狩猎的射箭技艺,在这里早已成为一项家喻户晓、人人娴熟的民间体育活动,每逢农闲时节,尖扎地区的藏族群众会定期举行射箭比赛,以此来表达对和平正义,吉祥安康的向往和追求。
达顿宴,“五彩神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藏语意为“神箭之宴”,在紧张激烈的箭技比赛结束后,当地群众会举行一场丰盛的宴会,招待远道而来的客人。赛场上的对手成了餐桌上的好友,大家围坐在一起谈弓论箭,共叙友谊,忘却赛场上的较量和对抗,在欢歌笑语中感受浓厚的藏家文化和美食。
河南蒙古族自治县,俗称“河南蒙旗”,因地处黄河第一湾的南岸而得名。自然风光雄奇壮美,旖旎迷人。蒙古族先民进驻这片草原后,在长期与周边藏族同胞的共同生活中,蒙元文化与藏族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风情。河南县拥有青海省生态保护最好的草原,生态有机畜牧产业颇具规模,在广袤的大草原上,孕育着河曲马,欧拉羊,藏牦牛等优良畜种。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坐拥着一片丰美无比的草原,悠然自得,与世无争,一如现实版的世外桃源。
文化是精神之根,民族之魂,是一个地区的活力和灵魂。黄南,这片氤氲在热贡艺术氛围中的广袤土地,充满了厚重的文化精神和民族气魄。它过滤了俗念微尘,吹逝了欲望杂陈,正如萧萧牧野,草色枯黄,光脉动荡的地平线上,最终能感悟到的,一定是高原的雄浑壮美和江河的洒脱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