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渔业扶贫模式实践与思考——从湖北恩施到贵州六盘水

发布时间:2019-01-31 18:51:15  |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段明 张朝硕 肖海金 刘家寿 李钟杰 李伟  |  责任编辑:赵斌宇
关键词:生态渔业,贫困山区,扶贫模式,精准扶贫,生态文明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从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到党的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 2020 年全面脱贫的总目标,科技扶贫始终是我国扶贫开发战略的重要手段。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脱贫攻坚工作的关键阶段,更要充分发挥科技扶贫优势,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力求实现贫困地区经济持续发展,贫困群众稳定脱贫。在帮助贫困地区引进资源、发展产业的同时,充分发挥贫困群众主体作用,增强脱贫内生动力,从内部解决贫困问题,切实帮助贫困群众,做到精准扶贫、脱真贫、真脱贫。

中国科学院(简称“中科院”)一直将扶贫工作作为极其重要的政治任务,是最早参与国家地区扶贫的单位之一。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简称“中科院水生所”)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分别于湖北省恩施州恩施市龙凤镇和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开展扶贫工作。

因地制宜,开发特色“生态渔业扶贫模式”

湖北省恩施市龙凤镇和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均处于山峦众多地区,人地矛盾突出,受地理和自然条件限制,农户人均占有耕地少,高产值农业发展缓慢,村民收入普遍微薄。恩施市龙凤镇村民主要经济收入来自茶叶种植、畜禽养殖及务工,农作物以玉米、马铃薯、红薯为主,当地贫困户大多以种植低产值农业作物为生,脱贫增收难度较大。六盘水市水城县位于贵州省西部,地处乌江与北盘江的分水岭地带,水资源丰富。农业经济作物以种植茶叶、猕猴桃、核桃等为主。另外,水城县以优质煤炭为主的矿产资源丰富,但全县总体产业结构单一,高产值产业发展较慢,个人收入来源较少,人均收入较低,贫困程度深,贫富差距大,是国家级贫困县。2017 年,水城县被确定为中科院定点帮扶县。

龙凤镇和水城县自然资源丰富,蕴藏丰富的生物、矿产、水利等资源。但因位处山区,受地理条件影响,人均占有耕地少,贫困人口较多,苗木种植和个体养殖是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受技术和资金的限制,丰富的水资源尚未被用于开展渔业养殖活动,也没有开展大规模养殖和种植产业。

2016 年,中科院水生所响应湖北省政府号召,对恩施市龙凤镇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在对口扶贫过程中,中科院水生所科技扶贫团队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论述,结合贫困地区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特点,因地制宜开展扶贫工作。以“发挥科技优势、坚持生态扶贫、发展绿色产业”为指导思想,按照“科技扶贫、智力帮扶、精准到户、辐射周边”的工作思路,推行“多方合作,共同努力”的扶贫理念,与地方政府、龙头企业共同开展扶贫工作,开发出独具特色的“生态渔业扶贫模式”。两年间,成功帮助湖北省恩施市龙凤镇佐家坝等 6 个村打造建设生态渔业基地,基地收入归村集体所有,实现了有效脱贫。目前部分基地已进入收益阶段,预计所有基地收入总额将超过 60 万元,成功打破 6 个村集体零收入的局面,科技扶贫取得显著效果。在此基础上,2018 年,中科院水生所将“生态渔业扶贫模式”推广到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

结合贫困地区特点,中科院水生所依托自身学科优势,积极推广水库生态渔业、科学高密度养殖、优质种苗繁育等技术,建立了水库山塘生态渔业示范基地,并对相关人员进行了技术培训等工作,为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众人拾柴火焰高”,中科院水生所与龙凤镇龙马村和佐家坝村等村集体,以及水城县人民政府、水城县水务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合作开展扶贫工作。在与地方集体和政府的合作中增加集体的收入,直接或间接帮助贫困群众有效脱贫。在与水城县水务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的合作中,通过雇佣贫困户参与日常养殖工作,为贫困群众提供工作岗位。此外,还将养殖工作分片承包给一户或几户,贫困户不仅获得收益,还可获得企业分红。一系列举措使“生态渔业扶贫模式”获得的扶贫成果惠及群众,切实让老百姓感到了实惠,也得到了中科院领导、地方政府各级领导以及群众的认可和肯定。这种生态渔业扶贫新模式,是科技扶贫的积极探索,将为适宜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重要科技支撑。


1  2  3  4  5  6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