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宏观经济环境错综复杂的2018年,地处我国西南内陆的四川省努力推动制造业等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实施全域开放,全省GDP增长8%,经济总量首次站上4万亿元新台阶,呈现出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
实体经济瞄准高质量
走进四川南充市吉利新能源商用车生产车间,在自动化生产线上,一项项工序由机器高效完成。近年来,吉利在四川投资的吉利汽车、沃尔沃汽车、南充新能源商用车、Polestar高性能电动车等一批项目,得到蓬勃发展。
“四川已经成为吉利和沃尔沃在中国高质量发展要地。”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公司资深副总裁俞学良说,这离不开四川各级党委政府对汽车制造业的重视,以及灵活高效的政策。
四川省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四川省地区生产总值(GDP)突破4万亿元大关,达到40678.13亿元,比上年增长8%。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20928.75亿元,增长9.4%,在GDP中的比重首次超过50%。
“经济总量从3万亿元到4万亿元,四川只用了3年时间。预计第三产业和消费未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还将持续提升。”四川省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熊建中说。
“高质量”是四川经济发展的关键词。2018年,四川省委大力推进“一干多支、五区协同”战略部署,着力构建“5+1”现代产业体系,即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先进材料、能源化工等5个万亿级支柱产业和数字经济。
“四川这些产业的基础雄厚、优势突出、规模较大。”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厅长陈新有说,电子信息产业最有可能率先突破万亿元大关,而数字经济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和融合性,是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催化剂”和“加速器”。
全域开放应对挑战
四川德恩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传动基础件的机械行业龙头企业,美国订单约占该企业总订单的20%。
“尽管我们的产品被美国列入加征关税的‘第一批500亿美元’清单,但是,2018年公司销售收入仍比上年增加了30%。”公司副总经理谢龙德说,正是凭借高质量,让美国客户难以找到质量相同的替代产品。
四川省经济信息中心高级经济师吴敏说,四川对外开放进程中,同样面临着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国际贸易摩擦升级、传统外贸竞争优势有所削弱等挑战。
机遇总是与挑战并存。四川省委作出“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的战略部署,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一轮西部开发开放等国家战略,将不沿边、不靠海的四川推向了开放前沿。
四川自贸试验区涵盖成都天府新区片区、成都青白江铁路港片区、川南临港片区三个片区,凭借空港、铁路、水运三条贸易通道优势,业已成为全省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平台。
2018年,四川新增落户世界500强企业16家,达到347家;国际(地区)航线新开通10条,达到114条;成都青白江铁路港开行中欧班列1587列,连续三年领跑全国。
深化改革创新驱动
近年来,四川省委将长虹控股领导班子管理权限下放至绵阳市,实现了人、事、资产的统一管理。长虹围绕企业管理、经营、资源分配等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为企业进一步发展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川长虹电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谭明献说,长虹各业务单元建立“关键绩效指标管工资、利润增长管分享、行业地位管提拔”的考核模式,加强干部作风建设,高管从20人减至13人。同时,多名“70后”“80后”业务骨干被董事会聘任为公司高管。
四川省委改革办副主任向荣东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国家部委在四川部署了166项重大改革试点,四川在抓好这些改革试点基础上,结合实际分批部署省级改革试点81项。其中,西南交大的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长虹集团转型发展“组合拳”等,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通过积极推进电力体制、国资国企、商事制度等改革,四川2018年为企业减少电费150亿元,国有企业资产总额突破9万亿元,全省新设市场主体108万户。在全国推广的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第二批23条改革试点经验中,由四川自由创造和参与创造的经验达8条,总数居各试验区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