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位于四川盆地北部边缘的广元市青川县,以“其水清美”而始名于唐代。这里群山环抱,山水相连,有着优良的生态环境。良好的生态造就丰富的物产,青川县拥有7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这些农特产,也成为了青川的一张名片。中国网记者 伦晓璇 摄
1988年出生的赵海伶在青川县经营着一家土特产销售公司, 她采用电子商务的模式,在网上销售家乡土特产。黑木耳、香菇、竹荪、蜂蜜、天麻……这些来自青川的土特产正在通过网络走出四川,销往全国。中国网记者 伦晓璇 摄
2008年,汶川发生大地震,位于重灾区的青川县遭到重创。这一年,还在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上学的赵海伶正在读大三。地震的消息传来后,赵海伶一遍遍拨打家人的电话,却始终无法接通,五天五夜之后,电话终于打通了。经历了几天联系不上家人的痛苦和煎熬,赵海伶毕业后最先考虑的,就是回到家乡陪伴父母。2009年夏天,青川县灾后重建正如火如荼。浙江省对口援建青川,整个县城就是一片纷繁嘈杂的大工地,每个人都在为重建家园而付出努力。二十出头刚毕业的赵海伶也深受鼓舞充满斗志,决定要为家乡的重建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中国网记者 伦晓璇 摄
在大学时,赵海伶就曾在网上销售产品进行创业。这次她把目标放了在家乡的土特产上,为何不把青川特产通过网络销售出去呢?于是在2010年,赵海伶成立了网店,以公司和农户匹配的形式来销售青川山货。赵海伶走进大山,向农户挨家挨户收购蜂蜜、竹荪、木耳等土特产,然后通过在淘宝上的网店出售这些山货。中国网记者 伦晓璇 摄
苍翠的大山带来了丰富的物产,也带来很多难题:交通不便、物流受阻。在创业之初,青川没有快递,赵海伶只能在每天早上6点去赶第一趟大巴车,把货放在大巴车上带到成都,然后委托成都的快递公司再送出去。而处于灾后重建时期的青川县还经常断水断电,在创业的第一年,赵海伶住在简单加固的房子里,连电脑都没有,只能从县委党校政府临时驻地借了一台电脑,每天也只有几个小时的睡眠时间。中国网记者 伦晓璇 摄
优质的货品,良好的信誉让赵海伶的网店赢得了来自全国各地客户的认可,2010年9月,她被阿里巴巴评为“年度十佳网商”。2011年,赵海伶开设了实体店铺,开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道路,供货的农户也由起初的200多户发展到了2000多户。中国网记者 伦晓璇 摄
如今,每年赵海伶的公司能收购8000斤蜂蜜,6000斤椴木黑木耳,1000斤竹荪……各种农产品通过网络走出了青川县,进入到全国消费者的餐桌上。受访者供图
赵海伶最初的经营模式,就是从农民手里收货,然后在网上出售,但挨家挨户收集山货效率很低,无法扩大规模,而且蜂蜜、木耳等山货受季节和气候影响很大,货源能否保证充足也成了一个问题。受访者供图
赵海伶牵头成立基地,和周围的农户形成一种较为固定的合作供销关系。在青川县板桥乡红旗现代农业园区木耳种植基地,农户投入耳棒,公司将政府给予的每根木耳棒1.5元的补贴转交给老百姓,农户将收获的木耳卖给赵海伶的公司,一亩地可获利1.5万元左右。中国网记者 伦晓璇 摄
如果农户不愿种植木耳,也可以到园区务工,每天至少也可以挣到80元左右。木耳种植到采摘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可以解决当地不少农户,包括附近留守妇女和老人的就业问题。中国网记者 伦晓璇 摄
进入冬季,青川县马鹿乡的村民正忙着制作羊肚菌菌种,准备撒种播种。在这其中,很多都是留守妇女老人。从11月开始,到来年的1月份,妇女们制作一天的菌种可以收入五十元左右。等到五月份,便可以采收羊肚菌了。在赵海伶看来,公司与农户之间是完全平等的关系。农户为公司提供优质的货源,公司则使农户的生产更加规范,并帮助他们把产品销售到更多的地方。“我们与农户之间不仅是产品的交易,而是把他们当成朋友,在这个过程中也有情感的积累。”赵海伶说。受访者供图
养蜂人杨鸣,是赵海伶多年的合作伙伴,有着十多年的养蜂经验。以前,杨鸣家每年可以产出500多斤蜂蜜,随着蜂箱的数量逐步增加,蜂蜜的产量随之上升,但销路没有打开,每年养蜂的收入也只有一两万元。中国网记者 伦晓璇 摄
想让蜂蜜销量提升,只依靠自己零售是远远不够的。2010年,杨鸣成为赵海伶公司合作的首批“供应商”。搭上电商的便车后,杨鸣养蜂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从最初的20箱蜂箱,发展到如今400多箱,现在每年至少可以产出2000多斤土蜂蜜,养蜂一年可收入达10万元左右。中国网记者 伦晓璇 摄
在这其中,杨鸣的观念也在不断转变。他发动周边十几户村民加入到养蜂的队伍,还一起成立了养蜂合作社,从一人致富到一起致富。中国网记者 伦晓璇 摄
杨鸣将养蜂技术传授给村民们,赵海伶的公司则负责回收蜂蜜,让蜂蜜的生产更加规范化。杨鸣和其他养蜂人每年取蜂蜜的时候,赵海伶和团队的同事也都会全程参与。中国网记者 伦晓璇 摄
每到收获的时候,赵海伶便会和几名同事开着车,奔走在青川的大山深处。为了收集到好的农产品,他们经常在山里一走就是六七个小时。赵海伶的团队里年轻人居多,而且大部分都是“90后”。像赵海伶一样,他们大多数都是在外读书之后又返回家乡创业。受访者供图
同为青川人的程琼瑶是赵海伶公司的一员,已经工作了近五年。程琼瑶眼看着公司从一家网店发展到现在,也时常感慨年轻人创业的不易。在程琼瑶看来,赵海伶是一个很有亲和力的人,她也常常对大家说,现在做的事情“是会有福报的”,尽管公司也需要一定的收益,但能帮助更多的人把东西卖出去,把青川的特产推广出去,每个人心里也很开心。中国网记者 伦晓璇 摄
为了能让产品有更好的销路,赵海伶的同事们也会经常在网上分享自己的故事,并在一些平台上科普关于农产品的小知识,比如如何更好地挑选蜂蜜,蜂蜜什么时候会结晶,这也引来了不少网友的“观光”。中国网记者 伦晓璇 摄
在赵海伶看来,自己和同事们做的,并不是在“扶贫”,而是帮助农户们更加适应市场发展的规律,既能把青川的好东西推广出去,也能激励农户们产出更好的产品,生产更加规范。中国网记者 伦晓璇 摄
目前,约1200户3500名贫困群众在赵海伶公司的带动下实现了脱贫致富,连续几年,赵海伶都被评为“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赵海伶始终怀念着自己小时候在农村绿水青山间无忧无虑玩耍的时光,看到现在农村日渐萧条,年轻人也大多外出务工,为了能把“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她也在努力着。中国网记者 伦晓璇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