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奔向更美好的生活

发布时间:2019-01-04 09:51:20  |  来源:人民日报  |  作者:曲哲涵  |  责任编辑:王虔
关键词:非认知,个税改革,教育脱贫,枫林镇,长期护理保险


走进2019年1月,新年的晨光里,山东曹县“第一淘宝村”的快递点前,汗水在小伙子们脸颊上流淌;深圳南山区高科技园区早餐吧浓郁的咖啡香气中,好创意渐渐有了轮廓;广西涠洲岛的滴水崖边,大爷大妈们清脆的欢笑声此起彼伏,随海风飞扬……

把温暖和踏实埋在心底,怀揣更加美好的憧憬,我们翻开新的日历。

过去的一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民生投入继续增长,民生改革持续深入,民生改善实实在在:扶贫攻坚再下一城,教育、就业、医疗、保障性住房、节能环保等领域财政支出增幅明显,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更充分;发展学前教育新政、17种抗癌药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支持残疾人创业等改革举措,及时回应百姓关切,社会政策“兜底”更牢;个税改革、户籍制度改革提速,鼓励小微企业发展政策频出,促进起点公平和机会公平,让更多人拥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当我们把民生变迁放在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篇章中体味,会愈加坚定“美好生活一定会来到”的信念——40年间,民生领域“冰点”逐渐消融、“难点”接连破题、“底线”层层筑牢,公平正义这根“主线”越发闪亮,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精神面貌都有了实打实的改观。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奋斗历程,也是民生改善不断提标、提质、提速的过程。展望未来,改革仍在大踏步前行,“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铿锵承诺,让我们面对未来更有底气和干劲。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2019年民生改善划定了重点任务,瞄准了民生改革的“硬骨头”:加大“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脱贫攻坚力度,增加对学前教育、农村贫困地区儿童早期发展、职业教育等投入,完善养老护理体系,下更大气力抓好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和交通安全,把更多救命救急的好药纳入医保……桩桩件件,突出补短板、强弱项的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令人拍手称赞。做好这些工作,需要各方进一步打破固有利益格局,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需要上下齐心,坚定信心,夯实责任,扎实推进。

应该看到,民生改善不仅是发展的目的,更是让发展迈向高质量的动力:改善消费环境,提高大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短板等措施,不仅让大家住得安心、吃得放心、穿得称心、用得舒心,还可以改善消费预期,稳定并扩大就业,涵养人力资源。把这些民生工作做实,是为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打造“金钥匙”,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播下“金种子”。

迈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每一天都需要我们努力,每一天也都值得期待。出发!奔向更美好的生活!

扶 贫

一鼓作气 重点突破

心 愿

以前家里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孩子考上了市重点高中,我连基本的生活费都给不起。后来乡里给我介绍了工作,又通过扶贫政策给孩子申请了3000元助学金。希望儿子能好好读书,考个好大学。

——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区芦荻山乡李白溪村12组村民  苏志敬

现在去国叔家,他逢人就介绍“这是我的帮扶干部,是个研究生”。国叔家里7个人,5个有精神障碍。刚开始组织分配我做帮扶责任人,国叔还唠叨“一个细伢子,能指望啥?”这一年来,我为他家申请了各种扶贫政策,他家顺利脱贫。扶贫工作不容易,但看到乡亲们脱贫后的笑脸,我们心里热乎乎的,这份坚守是值得的。

——湖南省醴陵市枫林镇副镇长  吴平一

俩大人有病、仨孩子上学,以前日子很艰难。我家被列为精准扶贫户后,好事接连不断。现在,家里脱贫了,去年大女儿考上了大学,蔬菜大棚收入稳定,我们两口子被区里评上“脱贫之星”。有政府帮扶,不等不靠,日子一定会好起来。

——江西省鹰潭市月湖区土桥村藕湖小组 彭玉梁

点 评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贫困与福祉研究室主任檀学文:

对于绝大多数贫困户来说,吃饱穿暖已基本没有问题,但一些地区基础教育、基本医疗卫生等方面仍存在短板,需要脱贫不脱政策,强化当地产业发展,保持足够的带动能力。

在“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存在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欠账多、缺口大,产业、就业支撑能力有限等问题。建议对这些地方强化“大扶贫”格局规划,增加财政投入力度,加大扶贫协作对口帮扶以及民营企业等社会帮扶力度;加大各省对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组织督导力度;以现行脱贫标准指导和引导脱贫攻坚工作,注意长短结合,延长行业部门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的完成期限。

针对收入水平略高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群体缺乏政策支持问题,要从识别、扶持户内贫困入手解决,尤其要重视户内大病患者达不到基本生活标准等问题。可让产业和就业扶贫政策适度“外溢”,扩大适用人群范围;加大兜底保障性措施的力度,贫困人口和“边缘性人口”之间不宜差距过大,包括对高中以上教育费用的资助、社保报销标准等。

教 育

补齐短板 阻断贫困

心 愿

小区隔壁新开了一所公立幼儿园,家里二宝入园不再是难事了。国家重视学前教育特别是公办幼儿园的发展,这是惠及千家万户的好事。我们现在的感觉是:公立园学费便宜、管理规范,但是私立园在课程设计上更丰富多彩,希望今后二者都能获得长足发展,增加学前教育的供给,满足孩子和家长的多样化需求。

——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居民  戴  妮

“教育脱贫一批”,应该从娃娃抓起。2012年我们县5个连片少数民族乡镇率先试点建成100个山村幼儿园,2017年全县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3%,取得了“花小钱办大事、办小园惠大众”的良好效果。新的一年,希望国家进一步加大对农村贫困地区学前教育专项资金的投入,让山村孩子们在“人生起跑线”上跑得更欢更快,走出大山,奔向美好未来。

——贵州省松桃县副县长  张伶俐

我从职业学校毕业后进了纺织厂,每个月能挣3000元,家里的经济状况好了很多。2019年,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小妹妹也能享受到国家补贴政策,免费上职业学校,掌握一门技术,找个好工作,以后过上好日子。

——新疆喀什疏勒如意厂职工  帕提古丽·玉苏云

点 评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卢迈: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儿童健康和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但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差距依然很大。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对西部某地0—3岁农村幼儿进行了发育筛查,结果显示,发育不正常比率明显偏高。贫困地区农村儿童在认知、语言、在学表现等方面均明显落后于城市儿童。

中央增加对农村贫困地区儿童早期发展投入的决定令人振奋,这是针对贫困地区处境不利儿童的特别关爱,应该加大推广已被验证有效的干预项目和试点项目,帮助更多孩子克服不利的家庭和社会环境限制,提高他们的各项认知和非认知能力,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首先,要认识到增加的投入是对贫困农村人力资本的投资,短期可以增加从事相应工作的农村青年收入,长期可以获得可观的回报。

其次,要以村一级为基础,构建贫困地区儿童早期发展的服务体系:在村一级选拔和培训家访员入户进行养育指导;在有10个以上儿童的村庄设立村公办幼儿园,为贫困地区儿童提供服务可及、成本合理、质量有保证的养育和教育公共服务。

第三,增加职业教育投入,特别是针对职校学生多数来自农村、自信心不足等特点,加强社会情绪、社会交往等非认知能力培养,护航健康阳光、积极向上的一代新型技能人才成长。

养 老

打破瓶颈 完善体系

心 愿

我们夫妇膝下无儿无女,2018年一退休就立马选了郊区的一家养老院,刚交了押金预定床位。希望今后国家鼓励养老产业发展,给养老机构更多税费、贷款方面的优惠政策,帮他们控制成本,避免收费涨幅过大,让普通工薪阶层的老人也能享受优质养老服务,安心颐养天年。

——上海市静安新城小区居民  李妙娜

我是留学生,父母不可避免地成为空巢老人。虽说现在养老选择越来越多,如托老所、养老驿站、养老院等,但护工市场鱼龙混杂。希望管理部门能完善相关制度、弥补标准欠缺,加大对养老服务机构和人员违法违规行为的惩戒力度,让人们放心地走进养老服务机构。

——美国南加州大学中国留学生  陈  鑫

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庞大,尤其在特大城市,老年人口聚集,催生了大量养老需求。我们非常看好中国的养老大市场。但仅就城市养老院而言,场地问题是一个瓶颈,希望政府能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将养老产业用地纳入规划。

——北京市某养老产业天使投资人  高晓虎

点 评

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院长李继延:

进一步完善养老护理体系,首先要解决好钱从哪里来、人从哪里来、标准怎么定的问题。

在资金问题上,既要加大对社区养老等公共服务的财政投入力度,也要盘活存量资金,如青岛就按比例从医保基金中划拨资金到长期护理保险账户。还应强化财税支持政策,对从事社会急需护理人才的专业培训、家庭和社区护理服务的企业和个人提供税费减免,鼓励更多资本进入养老领域。

在人才问题上,目前专业院校毕业的护理人员市场求人倍率高达1∶7,但另一方面,开设养老专业的职业院校又面临招生难题。对此,政府部门应加强引导,提升养老护理人员的薪酬待遇和岗位荣誉感,让更多学生愿意选择养老专业。

同时,应加大短期培训力度。目前,大量从事养老服务的家政人员、医院护工、养老院护理人员并不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养老服务暴露出风险隐患。加大短期培训力度,既可让大量在岗人员提高职业技能,也能增加养老人才的供给。

此外还需尽快完善相关行业标准。2017年标准委发布了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标准,但在护工职业能力评价等方面相关标准仍为空白,不利于护工行业的规范健康发展。

城市管理

科学规划 高效服务

心 愿

我住的小区在海滨,几年前买房子时,这里还有点荒。近几年通了火车专列、城际快轨,交通方便了,人气旺了。无论是街道还是社区,对外地人服务都很贴心。公园有专人保护环境,海边还有义务救生员。在这样的环境里安家很踏实,创业也带劲儿!

——山东省海阳市曦岛假日湾小区居民  李  朋

街巷中安了不少摄像头,大家早出晚归心里不害怕了;火车站的人脸识别检票,方便又快捷;去政府部门办事可以网上预约,让大家少跑腿……城市管理的科技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适应了现代城市生活的快节奏。希望智能化的触角能够向更多领域延伸,让人们的生活更加绚丽多彩。

——重庆市海归创业者  陈  哲

北京越来越像一座花园城市,从居民小区到街心花园,植被茂盛、整洁干净,让人心情舒畅,这背后是管理者和环卫工人、园艺工人付出的辛勤劳动。新的一年,希望垃圾分类工作能加大宣传、完善奖惩制度,使之成为居民的自觉行为,保护我们的家园天更蓝、水更清。

——北京市西城区黄瓜园社区居民  王永洁

点 评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城市经济研究室主任刘治彦:

城镇化的推进,要强调以人为本,让那些已经进入城市但没有城市户口的人员真正市民化,享受到同等的权益保障和公共服务。政府相关部门要细化管理,解决好他们的住房、养老、医疗、教育等需求。

我们现在面临的大城市病,往往是由于人口过度聚集导致的,许多发达国家也经历过同样的阶段。国内一些较发达城市对人口有很强的吸引力,往往因此推高城市住房、交通、环境等成本。解决大城市病,从根本上还是要通过市场手段疏解城市压力,比如搞城市群建设,提高城市间一体化水平,调整各大中小城市的产业布局,使不同收入、劳动群体到适合自己安居和就业的地方生活、工作。

还要重视发展智慧城市。目前部分城市发展方式粗放,导致公共服务错配、公共资源浪费。未来应该从大数据入手,根据人口的空间分布、人群的活动特点来调整城市建设布局,并借助移动互联技术提升公共服务效率,进一步补齐在公共设施、公共服务上的短板,理顺城市运行的脉络,营造便利高效的城市生活。

(本报记者  邱超奕  李心萍  李  坚整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