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标题:山东平邑九间棚村:荒山岭的致富经
道路四通八达,游客纷至沓来。地处革命老区沂蒙山腹地的山东平邑县九间棚村,如今靠发展旅游兴旺了起来。
上世纪80年代初,九间棚村山高涧陡、四面悬崖、土地瘠薄、缺水没电,只有一条羊肠小道与外界相连,自然环境和生存条件极为恶劣。山上的土地加起来仅有112亩,零零星星分成3100多块,散布在23条山梁上。即使赶上好年景,村民也只能吃个七八成饱。1983年,九间棚人均纯收入还不足百元,是出了名的“干山顶”、贫困村。
转机出现在1984年冬天,刚当上村党支部书记的刘嘉坤,立志带领全村百姓摆脱贫困共同致富。要想富,先修路。刘嘉坤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带领大伙修出一条通往山下的道路。“我带领全村177人用卖牛卖羊凑起来的1.77万元,炸响了修路的开山炮,前后仅用了5个月的时间就修好了一条宽6米、长3500米的盘山路。”说起当时的情景,刘嘉坤心潮澎湃。他回忆,从那以后,全村老少齐上阵,架电、修路、引水、植树,用5年的时间干了常人10年都干不完的活,全村累计集资23万元,平均每人每年出义务工310天,修砌石渠3500米,开山整地500多亩,新栽果树2万多棵……实现了高山水利化,山涧变通途,彻底改变了生产生活条件。
“要想让群众真正富起来,还要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完成了艰苦创业的九间棚人,开始了更高的追求,并最终选择了发展金银花产业的路子。
平邑是著名的“中国金银花之乡”,规模化种植金银花已有200多年历史。金银花是一种集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于一体的多功效植物。从1990年开始,刘嘉坤一直和中国科学院徐常青博士合作选育金银花优良品种,历经13年艰苦努力,产量高、品质优、好采摘的“九丰1号”终于在2003年选育成功。山东省科技厅组织全国权威专家鉴定,一致认为“九丰1号”金银花品种选育研究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2015年夏,他们又选育出花蕾期超长、大白期花蕾最长可达15~20天,且更易采摘、产量和药效成分更高的金银花新品种。该品种彻底颠覆了数千年来金银花开花两三天就凋谢的传统特性,被誉为中国金银花更新换代的首选良种。
为了金银花产业的发展,九间棚成立农业科技园有限公司,并先后在北京、云南、甘肃、新疆等地成立子公司,在全国各地发展金银花良种示范基地、扶贫示范基地几十个,种植面积20多万亩,初加工厂十几处,影响并带动10多万人靠金银花产业,打造形成集金银花良种培育、推广种植、干花贸易、食品药品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企业模式,实现了脱贫致富。据统计,2017年,九间棚村人均收入达2万多元。金银花成了百姓的“致富花”。
“一村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富,要让金银花在祖国大地上更多地造福于民。”刘嘉坤说,在云南省云龙县,我们采用“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农户以金银花种植基地入股合作社,由合作社负责提供技术指导和信息服务,农户参与合作社的经营、管理与分红,公司按照市场价格与合作社社员签订金银花产品回收合同,并承诺在金银花市场价格过低时实行最低保护价收购,保障广大社员利益。目前云龙县已建成5万亩金银花生产基地。仅2016年,金银花项目就可为云龙县花农带来过亿元的农业收入,2017年带动当地1.5万户群众脱贫致富。
在做大做强金银花全产业链的同时,九间棚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九间棚村所处的天宝山区,山清水秀,风景宜人,有着众多自然和人文景观。围绕美丽乡村建设和农业生态旅游,九间棚成立了全县第一家村级旅游公司,围绕乡村休闲度假、红色文化教育、沂蒙风情体验、生态康体养生等4个方面规划设计,创新发展全域旅游。近几年,投资新建了15公里的景区环线道路,建设了两座蓄水30万立方米的峡谷水库,新修了30多里长的“集水渠”,完善配套了民宿客栈、农家乐、停车场、景区厕所等服务设施。整个景区实现道路通、电通、水通、网络通。
为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九间棚村还邀请规划设计机构对村庄、产业、旅游、乡村振兴做顶层设计。规划中的九间棚田园综合体总面积2.1万亩,覆盖周边7个行政村,分为6个功能区:金银花等特色花果产业聚集区、九间棚风情传统民居社区、九间棚风光康体寿养度假区、九间棚农事体验区、九间棚精神红色基因教育培训区、九间棚旅游生活服务区。
“今后,我们会让老百姓过上更幸福的生活。”刘嘉坤信心满满地说。(光明日报记者 赵秋丽 李志臣 光明日报通讯员 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