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组的设计与工程化构建

发布时间:2018-11-16 17:15:15  |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薛小莉 覃重军  |  责任编辑:赵斌宇
关键词:基因组设计,基因组删减,基因组合成,工程化构建

人工设计与合成小基因组原核细胞

Venter 研究组于 2010 年报道了人工全合成和组装 1.08 Mbp 的丝状支原体 JCVI-syn1.0 基因组,并将其移植到受体山羊支原体细胞,创造出新的细胞具有丝状支原体细胞的信息和特征。这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参与该项目有 20 多人,历经了 15 年,花费了 4 000 万美元,从而最终完成了这一重大的人工合成基因组的任务。在全基因组合成和拼接中,需要多级的质量监控,以保证合成出来的基因组序列的精确性。例如,Venter 团队曾经因为一个碱基的错误而使得细胞不能存活——在调控染色体复制的生存必需基因 dnaA 中的一个碱基缺失造成基因的读码框移位,一个小的错误曾经耽误了他们不少的时间。这个例子表明细胞的存活是需要精确调控的。Venter 等人合成的基因组几乎跟天然的基因组一样,要理解、设计和改造生命系统,仅仅拷贝并合成一个天然的小基因组是不够的。

那么如何设计并合成一个比天然更小的基因组呢?Venter 团队从全合成的生长比较快的 1.08 Mbp 的丝状支原体 JCVI-syn1.0 基因组出发,通过多轮的设计—合成—测试,最后成功合成出了 531 kbp 且可存活的最小基因组的 JCVI-syn3.0。这个 3.0 版本比天然最小的 583 kbp 的生殖道支原体基因组更小,生长却是更快,代时仅有后者的 1/5。这被认为是接近于最小基因组的版本了。

这个成功的背后是超大量的设计、合成和测试工作。首先,他们发现基于已有知识设计最小基因组是不可行的。通过整合现有的转座子突变和敲除数据,以及分子生物学累积的知识,从 1.08 Mbp 的丝状支原体基因组 JCVI-syn1.0 中找到了可敲除的 440 个生存非必需基因,使得基因组减小到了 483 kbp。他们将这个预设的 483 kbp 的最小基因组分成 8 个大段,分别合成和测试功能。结果 8 个大段中仅 1 个大段是有功能的,但是该段的设计改造使得细菌生长很不好。导致前期的设计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生存必需基因(e)及非必需基因(n)之间,还存在对生长重要的准-生存必需基因。根据准-生存必需基因对生长的影响情况,他们还分了非常影响生长的基因(ie)、影响生长的基因(i),以及轻微影响生长的基因(in)。他们认为应该保留生存必需的基因 e 以及影响生长的 ie 和 i,只把基本不影响生长的 in 和 n 作为敲除的备选基因。除了准-生存必需基因之外,还存在执行生存必需功能的冗余基因。比如,基因 A 和 B 都能执行生存必需功能 E,单敲除 A 或者 B 都不影响生存必需功能 E,那么我们一般会认为 A 和 B 都是生存非必需的。但是 A 和 B 的同时缺失将导致生存必需功能 E 的缺失而使得细菌不能存活。因此,需要大量的测试工作来寻找这些准-生存必需基因,以及执行生存必需功能的冗余基因。

值得注意的是,在基因组减小的过程中,基因组大小和生长速度之间有一个平衡。随着基因组的减小,生长速度急速减慢。人工设计及合成出来的 531 kbp 支原体最小基因组 JCVI-syn3.0 代时为 180 min,比 1.08 Mbp 的支原体基因组 JCVI-syn1.0 的 60 min 的代时要慢很多。并且,它不像出发菌株那样可以在液体培养基中形成均一的混悬液,而是容易沉淀。显微镜和电镜下可以看到JCVI-syn3.0 细胞容易形成长的细丝状的网络结构,也会形成大的泡囊体。因此,这个接近于最小基因组的细胞的生长还是有缺陷的,不那么完美。但是,无论如何,这是一个成功设计与合成最小基因组的范例。

<  1  2  3  4  5  6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