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扶贫闯新路 火龙果香飘怒江

发布时间:2018-11-06 16:44:51  |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芳
关键词:产业扶贫,火龙果,怒江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记者 孙芳)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市出发,沿着怒江大道一路向北行驶40公里,便是大兴地镇自扁王基村。据2017年村统计报表显示,该村人均收入低于全国贫困线的标准,属典型的贫困村。为了摆脱贫困,走上致富之路,自扁王基村依靠自身的自然条件,积极发展黄牛、生猪、山地鸡、中华蜂养殖,雪桃、重楼、秦艽、草果、白芨、火龙果种植、饲料加工各类产业,变“输血”为“造血”,走出了一条特色产业扶贫之路。

一句话兴起的产业基地

泸水荣新火龙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是自扁王基村产业扶贫的代表。这个由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称“中国交建集团”)资助的合作社于2017年1月成立,火龙果种植面积60亩,秧苗3万余株,总投入100多万元,其中20%由本村的致富带头人投资,剩余的80%由中国交建集团无偿投入,作为自扁王基村3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合作社入股资金。

image.png

图为泸水荣新火龙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中国网 孙芳/摄

自扁王基村村民祝荣新是合作社的负责人,2017年之前他主要做核桃生意,每年的收入也不错,是当地先富裕起来的一批人。“之所以要加入到这个合作社是因为王慧奇书记的一句话。”祝荣新说,“当时他跟我说,一个人富起来不算富,全村人富起来才是真的富,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于是我拿出之前做核桃生意积攒的20万元,投入到了这个种植合作社。”

祝荣新提到的王慧奇是中国交建集团派驻怒江的挂职干部,2016年6月到自扁王基村任第一书记。

祝荣新同意加入种植基地后,王慧奇便带着他开始了三个月的考察,足迹几乎踏遍整个云南,最后发现了现在种植的“紫红心”火龙果品种。祝荣新告诉记者这个品种的火龙果很适合在年均16℃的怒江河谷地区生长,每年的6月到11月是丰产期,可以结12茬果子,产量很高。同时,这个品种的火龙果糖分高,水分大,吃起来有一股淡淡的清香,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坚持科学、绿色的种植方法

“紫红心”火龙果是一个新品种,合作社缺乏相应的技术。于是,王慧奇找来了保山潞江一个火龙果种植基地的负责人杨师傅,他愿意无偿提供技术支持。

“2017年一年,杨师傅就来指导了七八回,今年也来了四五回,他为我们解决了很多种植上的疑难问题。有了技术保障,我们的火龙果长得又大又红。”祝荣新高兴地说。

作为种植合作社的负责人,祝荣新积极学习火龙果种植技术,并在网上自学了种养结合相关的知识,开始在种植基地里饲养白鹅。一方面,园内杂草成了大白鹅的天然饲料,大白鹅帮着除草,为种植基地省下了一笔不小的人工费;另一方面,白鹅的粪便又是天然的绿色肥料。  

image.png

  泸水荣新火龙果种植基地的火龙果 中国网 孙芳/摄

“我们的种植基地不使用任何化肥和农药,生长的火龙果是天然的绿色食品。”祝荣新说。

现在,第一批500只大白鹅已经入住种植基地,预计今年会带来2.8万元的额外收益。

创新化的经营模式助力村民脱贫致富

自扁王基村荣新火龙果种植基地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30户94人。

中国交建集团给每户贫困户提供3万元的入股资金,每年年底根据入股资金比例进行利润分红。同时,种植基地的火龙果运输和日常管理等也为贫困户提供了就业岗位。为了加强贫困户对劳动创造财富的意识,合作社要求每户贫困户一年内累计义务劳动15天。超过15天的部分按每天不低于100元的标准给参加劳动的农民开工资。

“今年是火龙果的试挂果期,截止到目前火龙果的销售额已经超过4万元,到11月份,还有火龙果会成熟。再加上养鹅的收益,预计今年每户贫困户能获得1700元左右的分红 。”祝荣新介绍说,“3年以后,火龙果基地每亩收入可达到1.5万元左右,每年能给3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创造6000元左右的收入。”

曾玉华是村里的建档立卡户,在种植基地成立之前,他家的收入只够维持一家人的基本生活。种植基地成立后,曾玉华不仅每年可获得基地的利润分红,还可以在这里打工。今年他在种植基地打工的收入达到5000元。谈到未来的生活,曾玉华笑着说:“现在的收入主要还是花在孩子身上。将来脱贫致富后,想盖所新房。”

image.png

自扁王基村建档立卡户曾玉华在种植基地割草 中国网 孙芳/摄

在未来的几年,火龙果产量会不断增加,祝荣新现在正积极与规模较大的生活超市建立联系,为以后火龙果的销售建立渠道。同时随着脱贫攻坚的不断深入,为了更好地推出怒江土特产,增加农民收入,自扁王基村成立了怒江乡味经贸有限公司,为以后土特产品的深加工及产品的规范化运营铺路。

除了火龙果,中国交建集团还在高黎贡山上开展“云端肉牛”项目,建立肉牛养殖基地。肉牛养殖场采取“公司+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目前已存栏肉牛100头,将会带动2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共计57人脱贫。牛饲料大部分购自当地百姓,在基地打工,每天最低工资也有100元,为老百姓脱贫致富提供了保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