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老人退休后重新就业意愿较高:"在家待着没意思"

发布时间:2018-10-29 09:31:29  |  来源:人民日报  |  作者:胡婧怡  |  责任编辑:刘芳奇
关键词:老年人,白蛾,就业市场,退休政策,十三五

有意愿发挥作用,但面临参与机会不多、渠道不畅等问题——

回馈社会,如何让晚年生活发光热(一线调查·老有所为)

老年人参与社会服务与建设,有助于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让日子过得更加充实。随着我国人口人均寿命的延长和健康状况的改善,不少达到退休年龄的老年人仍有精力、有意愿继续参与社会工作。在老年人自愿的前提下,打通参与渠道,通过完善制度设计、政策体系,构建更加开放、包容的社会环境,营造老年人想参与、能参与、乐参与的社会氛围势在必行。

“儿女都不在家,先找个不太忙的工作做做,等老伴儿退休再一起去旅游。”

“退休了有养老金,社区组织的志愿活动我每次都报名。”

“在家待着实在没意思,不出来干点啥,人就真老了……”

如今,我国的退休年龄总体上为男性60岁、女性50岁或55岁。对于正在逐年延长的全国人均寿命而言,五六十岁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老”。闲下来不适应,这些“新”老年人或是发挥专业所长,或是出于个人爱好,或是希望奉献社会,不少人退休后仍有强烈的社会参与意识和发挥余热的意愿。

“有事做就算是娱乐了”

◆专业从业者意愿高、市场规模大,薪资并非首位考虑因素

下午1点,76岁的章之宝来到沈阳音乐学院附近的琴行,3名老年学员已在教室门口等候。从1点到5点,章之宝在这里教声乐……

“2012年我从沈阳音乐学院退休后,就闲着了。第二年有朋友鼓励我开班,后来一个传一个,现在学员也有五六十人,周一周四在沈阳教,周二周六去鞍山教。”章之宝说,不少学员年轻时都是她的粉丝。

对于身体健康、受教育程度高的老人来说,退休后重新就业的意愿较高,相对也更容易。尤其是具备专业技能、特长的老年人,如顾问、医生、会计等,还成了“香饽饽”。

冯竹君2016年从医护岗位退休后,选择到私立医院做兼职,每天上午上半天班,下午到老年活动中心参加休闲活动。据她介绍,现在私立医院发展快,用人需求大,周围退休的同事想要再工作,基本都能找到岗位。“我们不用培训,去了还能帮他们带带新人,私立医院很乐意接收。”

用人单位使用退休返聘人员,一方面是看重其工作经验,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另一方面有助降低单位用工成本,返聘人员一般在原单位享有比较健全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金等,新单位无须再为其支付,同时由于返聘人员有退休金,对薪资没有太高要求。

对一些老年人而言,退休之后再工作的主要目的是排解寂寞、实现价值,而不是赚钱。章之宝开玩笑说,“干得了,愿意干,说我是女强人也行。游山玩水我不喜欢,对我来说,有事做就算是娱乐了!”

选择给老年人开声乐班,章之宝有自己的考虑。“教要升学的孩子,责任大压力大,我吃不消;教这些老同志,大家都是爱好,还能陪我说说话,有共同语言,每天都很开心。”

“发挥余热,为社会分忧”

◆志愿服务热情高,贡献社会填补空白

每年6、7月份,鞍山市的各个公园内总能看见一群“小红帽”拔豚草的身影,领头者就是鞍山市老年环保志愿者协会会长杨志安,今年77岁。

说起志愿者团队,杨志安十分自豪,“我们在册人员有1860人,有23个小分队、13个文艺团体。平时印小册子、做环保文艺演出、彩绘宣传长廊,市环保局都找我们帮忙宣传。”十几年来,这支老年环保志愿者队伍共铲除豚草56万平方米,消灭白蛾数十亿只,回收废旧电池20余吨。

《“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提出,推行志愿服务记录制度,鼓励老年人参加志愿服务,到2020年老年志愿者注册人数达到老年人口总数的12%。

志愿者队伍的发展,离不开带动和传承。辽宁省金秋医院名誉院长张菊香今年80岁,2014年起创办了“菊香志愿者团队”,组织主任教授级专家每月到农村对患者进行集中会诊并对全县医生进行答疑培训:“我希望团队能发挥余热,为社会分忧。”

“老年志愿者有时间和精力、有社会经验和责任感,也熟悉社区情况,在社区宣传、治安防范、环境治理、邻里互助等方面有很大优势。”鞍山市老年志愿者协会会长邹吉军说,协会自2002年成立至今,在册的老年志愿者达5万余人,组成了环保监督队、治安巡防队、青少年帮教队等几十个常态化、制度化的志愿服务小分队。

赵海潮2002年加入鞍山市老年志愿者协会。2004年,他发现社区的宣传板内容长时间未更新,就主动承担起编写工作,每半个月更新一次,内容涉及时事新闻、法律法规、健康知识等。赵海潮的初衷很简单,“我有时间,又是老党员、老兵,想为社会做点贡献。”

辽宁省老龄办宣传处处长郝明利认为,社会志愿工作者是目前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的重要一类,门槛不高,还能释放较大的社会效益。《“十三五”辽宁省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中提出,开展“低龄健康老人义工积累和使用”试点,引导老年人开展自助和互助服务。

“自愿是前提,避免一刀切”

◆应为老年人参与社会建设提供更多机会,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由于退休政策,老有所为的实现,在城乡存在二元结构差异。在农村,只要有能力,老年人就仍从事生产劳动。在城市,老年人“再就业”则会受到年龄限制。

“老年人‘再就业’,自愿是前提,避免一刀切。否则既容易冲击就业市场,也不符合部分老年人的实际状况。”郝明利说,“怕担风险,也是一些企业不愿雇老年人的原因,对此还需要探索更系统、更精细化的管理方式。例如,在日本,就有系统针对老年人技能状况评估的参数表,可以为聘用企业和养老服务机构提供参考,让老年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我做志愿者工作,也有人泼冷水、说风凉话:‘干这些就为了沽名钓誉呗!’”赵海潮说,老人想发挥余热贡献社会,也需要争取更包容的社会舆论环境。虽然退休了但追求还在,老年人也可以成为社会的生产力。

“此外,以志愿者活动为例,一些老年志愿者协会处于没有挂靠单位的状态。”邹吉军说。“协会的发展也面临缺资金、缺场地、缺服务等问题,很多活动的车费、场地租金还需要老年人自己搭钱,严重影响积极性。”

事实上,老年人在许多工作中具有相对优势,能填补一些工作领域的空白,但对于老年志愿者工作发挥的社会价值,社会重视度普遍不太高。《“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提出,坚持扶持发展和规范管理并重,加强老年社会组织的培育扶持和登记管理。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措施加大对公益性、互助性、服务性、专业性基层老年社会组织的支持力度。

“老有所为还需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性的、可操作性强的政策。”郝明利说。

■记者手记

着力与社会发展同步

专业、激情、奉献、责任感……采访过程中,老年人身上传递出的种种能量令人惊讶和感动。从社会价值上看,老年人是宝贵的财富,在宣传教育、化解纠纷等方面可以发挥作用。

重操旧业也好,颐养天年也罢,都是老年人规划退休生活的选择。对于有意愿继续参与社会活动、在事业上追求自我价值的老年人,社会首先应该给予其足够的尊重与包容,帮助其积极面对老年生活,发挥余热。

为老年人融入社会创造条件,既要爱护他们的身体,也要保护他们的积极性,支持并鼓励他们在量力而行的前提下,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公益事业,着力实现社会发展与“老有所为”的双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