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明安:“玩泥巴”的中科院院士

发布时间:2018-08-28 09:57:13  |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王虔  |  责任编辑:王虔
关键词:邵明安,土壤,研究,黄土,高原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记者王虔)我是农民的儿子,从小就爱玩泥巴,长大后还真玩出点儿名堂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邵明安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他口中的玩泥巴,是指土壤物理学研究。这位农民的儿子、留美博士,扎根祖国西部黄土高原三十余年,为的就是为农民做点事的一份初心。

中等身材,偏瘦,不笑时显得有些严肃,普通话带着口音。邵明安给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或许就是“普通”。而翻开他的履历,却是让人惊叹:1982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学院物理系,1985年在中国科学院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获硕士学位,在美国Iowa州立科技大学学习时仅用了两年零九个月就获得了博士学位。他提出了土壤水和溶质运移的广义相似理论,建立了土壤水运动参数的积分法和溶质参数的边界层解析新方法,解决了困扰本领域半个多世纪的难题,部分成果写进美国土壤物理学研究生教科书。

在学术上取得了斐然成就的邵明安,在1996年博士答辩完成后就选择了回国,在黄土高原从事土壤物理学研究。他说:“我从来没有想过其它选择。”

image.png

2006年邵明安带学生考察神木侵蚀与环境野外试验地(中为邵明安) 中国科学院供图

土壤物理学研究需要长期在野外进行采样分析。在九十年代末的黄土高原,邵明安的生活条件不可谓不艰苦,而他却从未在意。他说,自己是农民的孩子,小时候就当过农民,相比起童年,眼前的环境已经十分好了,“我需要的一切研究条件都有。”土壤物理学或许不那么“时髦”,却切实关乎农民的生存生活,邵明安在谈话中,时常会提起“我曾经就是农民”,在野外采样时,他会主动同当地老乡热情地打招呼,并对有疑问的老乡详细、耐心介绍自己的工作内容和目的。

36年里,邵明安扎根在神木、长武等黄土高原野外试验站,建立了黄土区土壤水分有效性的动力学模式,首次用根系吸水速率定量描述土壤水分有效性,为农业节水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他和他的团队成员自2010年来多次对黄土高原64万平方公里范围进行全面考察,行程15万公里,首次系统研究了这片区域土壤干层发生机制和分布特征,对土壤干层形成和深层土壤水分布规律、黄土区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的研究,对于地区的农业发展和生态建设都有重要的科学指导意义。

邵明安扎根黄土,潜心科研,以黄土高原水为核心,开展了长期的、系统的研究工作,推动了学科发展,也为黄土高原农业生产和植被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他这些年在黄土高原的研究成果,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陕西省科技进步奖等多项奖励。

高强度的科研生活,让邵明安患上了心脏病,曾经数次昏迷并接受手术。如今的他,每天坚持走15000步,在妻子的“监督”下按时进餐。而科研的脚步,仍未停止。他说,黄土高原在暴雨时出现的重力侵蚀问题现在还不好解决,需要研究出理论模型,旱地农业也要从多个方面想办法提升产量。下一步,邵明安的研究方向是在黄土高原实现绿水青山提质增效,对接乡村振兴战略。

生活中的邵明安极其淡泊,他从杨凌农高会上买便宜的衬衫穿,会觉得“挺好”;用破了的塑料盆、水桶、坏掉的电饭锅来种蔬菜水果;直到2018年还住着20世纪90年代的老房子……他说,如果太过关心物质生活就会分心。荣誉加身的邵明安,心中所系的,仍是广大的农民。他对自己的学生说,跟着自己学习,不能只求一个学位,而是要有追求,要在理论研究上做出一些成绩,要为农民和广大人民的生活改善做出一些贡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