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该剧被热议的一点就是“去于正化”的画面,表现为低饱和度,不再大红大绿阿宝色。
《延禧攻略》主角魏璎珞,进宫后一路升级打怪虐反派。
【国剧观察】
最近,网络上的话题榜和表情包又有了新热点。素来以花红柳绿的乡土配色著称的“于正制作”,此次在《延禧攻略》中一反常态地降低了饱和度、突出了细节美,晕染出了精致古典的韵味,被网友们津津乐道。而以《甄嬛传》树立起的勾心斗角、波涛暗涌的宫斗模式,在《延禧攻略》中却变成乾隆皇帝与富察皇后的“帝后情深”,这也成了该剧第一个爆点。《延禧攻略》因“去于正”的古装画风和“反传统”的宫斗剧情获宠,实在是个值得玩味的现象。
1 升级打怪,报仇不等第二集
观众从《延禧攻略》中获得的愉悦,相当简单直接,那就是“爽”。“爽”的概念来自网络文学,特指读者在阅读网文时获得的爽快与满足。《延禧攻略》在观众本位的模式下,将“爽”的特质发挥到最大化,成了非常典型的“爽剧”。在传统的悲剧、喜剧、正剧之外,爽剧为何成为让人欲罢不能的新类型呢?
《延禧攻略》将主人公魏璎珞放在等级森严的后宫之中,预设的宫斗模式,向观众暗示着她的周围危机四伏,生存之路必然十分艰难。《甄嬛传》《金枝欲孽》为代表的宫斗剧中,一个正常的生命进入封闭的角斗场,通常伴随着天然个性被无情砍斫、身怀正义却必须隐忍、重压之下才奋起反击的剧情走向。前面压抑得越久,后面反弹得越猛,观众心里的“憋屈”才能奔涌而出、酣畅淋漓。
然而《延禧攻略》却不似它的前辈,带着追寻姐姐死因的目的进入宫中的魏璎珞,开启的路线不是菜鸟求生,不是美人争宠,而是侠女复仇。因此挡我路者,遇佛绕佛、见魔杀魔。升职升级的过程中,但凡遇到小人使坏,璎珞总是二话不说就上前打脸,一集能报完的仇,绝对不留到下集。这种高密度、快节奏、小高潮层出不穷的剧情与剪辑,和传统宫斗剧中隐忍伪装、筹谋许久的风格形成了鲜明对比。璎珞从未约束自己的个性,因此也谈不上忍耐和压抑,她理直气壮地行走宫中,靠的有绝妙绣工,也有巧舌善辩,但是最重要的却是善恶分明的价值观。这种朴素而简单的原则,在“帝后情深”的朝代背景设置与“吐槽毒舌”的皇帝人物设置中,有了立足的可能性。而对以“爽”为点的《延禧攻略》来说,“有仇必报”又为爽感更加了一层筹码。
2 爽剧是加油站,却不是终点站
宫斗剧通常的类型特点,就是主人公在与反派的斗智斗勇中不断强大。《甄嬛传》一度被批评为“比坏斗狠”,追根究底,是因为甄嬛最终的强大伴随的是悲凉与孤独:残酷的宫苑容不得温情与纯良,只有求战者安、求安者亡。《甄嬛传》的痛快是一时的,悲剧才是永恒的。从这点来说,其巨大而久远的社会影响力,是让人们在“痛”与“快”间,为当代社会给人们带来的生存焦虑做出一些“求源”的思考。
《延禧攻略》在宫斗类型中翻出新意,做成“爽剧”,则是社会重压之下,在“爽”与“快”中为人们带来的立竿见影的心灵抚慰。“爽剧”和传统的正剧、悲剧的根本不同之处在于,它回避着带来痛苦的源头,而是直接为观众打造一个遵循道德准则、可以获得快乐的世界,来治疗现实生活的创痛。璎珞伸张正义的举动总是能够得到上位者的理解和支持,反派不是被打脸,就是被收服,最终真相和幸福都会如约而至。先求“幸福的度日”、再求“合理的做人”,是爽剧遵循的逻辑。
爽剧如同夏日的“肥宅快乐水”,它看起来毫无营养,但却是抚慰人心必不可少的类型——世事艰难,总要先活,而且要相对愉快地活。然而另一方面,爽剧的存在虽然合理,却永远必须记得,这可以是人们的加油站,却不能是人们的终点站。带着爽剧创造出来的乌托邦,对照正剧与悲剧的叩问与探索,才能最终让文艺作品回归现实,产生力量。而《延禧攻略》目前只做到了爽,无法让人产生深层次的思考。
3 观众需要真爽剧,而非假考据
快节奏、多高潮的爽剧,是当下的类型新宠,这既是人们放松休闲的内容需求,也是信息潮流中成长起来的青年受众,以不断提高的快感阈值对文艺作品提出的形式需求。《延禧攻略》在“爽剧”的定位中,虽然特征鲜明,堪称类型,但也仍有许多有待提升的部分。
坦白而言,从《宫锁心玉》抢过《步步惊心》的“首部穿越剧”头衔,到针对“考据派”审美风而进行的道具准备、色调调整。于正制作的影视,不免让人感到有一些投机倾向,对于观众求爽的潮流把握,有投其所好的意愿,但也缺少一些发自内心的自觉认同。于正想要通过《延禧攻略》跳脱出过去“于正作品”带给大家的观感,有这样的想法是好的,但往往会因追求细枝末节而舍本逐末。比如在宣传中被屡次提到的“三个耳洞”,以此来证明剧组的用心准备。但宫里上下没规矩,历史时间线混乱,又让这种“认真”被打了折扣。
对剧集制作而言,很多优秀剧集珠玉在前,爽感与深度也并非不可兼得。《延禧攻略》的热播,让“爽剧”的类型再度深入人心和市场,未来的“爽剧”期待更进一步的探索。
□薛静(剧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