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6月27-29日,由中国国务院扶贫办与菲律宾国家反贫困委员会联合主办,中国国际扶贫中心、菲律宾国家反贫困委员会秘书处共同承办,东盟秘书处、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亚洲开发银行等机构支持的“第12届中国—东盟社会发展与减贫论坛”在菲律宾马尼拉举行。
中国国际扶贫中心副主任谭卫平在“第十二届中国-东盟社会发展与减贫论坛”上作总结发言表示,本次论坛对建立更加包容、利贫、和谐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让贫困人口更多地分享区域合作的成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6月27-29日,“第12届中国—东盟社会发展与减贫论坛”在菲律宾马尼拉举行。图为中国国际扶贫中心副主任谭卫平在论坛上作总结发言。
谭卫平说,本届论坛以“深化减贫伙伴关系,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为主题,与会代表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分析了中国与东盟各国减贫与发展面临的新挑战,分享了各国的实践和经验,提出建立减贫合作的新伙伴,倡导进一步深化区域减贫合作。
谭卫平表示,本次论坛对建立更加包容、利贫、和谐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让贫困人口更多地分享区域合作的成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他指出,本届论坛促进了交流、增进了友谊,进一步扩大了共识。两天的讨论给了参会嘉宾以下启示:
第一,中国与东盟的减贫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但仍然面临挑战。1990年以来,中国和东盟国家的贫困人口数量大幅下降。按照世行贫困线标准每日生活费1.9美元,从1990 年到 2013 年中国和东盟国家成功减少了 8 亿多贫困人口。然而,本地区国家的多维度贫困现象依然突出。我们面临着经济增长中的不公平挑战,城镇化进程中的就业和公共服务的挑战,灾害风险和环境问题等也影响着本地区的减贫进程。总之,减贫与包容性发展仍然是本地区的核心议题。
第二,各国在减贫与发展中形成各具特色的宝贵经验。在促进区域增长和就业、农民增收、社区发展、金融服务以及社会保障等方面取得了成功经验。例如,菲律宾制定新的减贫战略,积极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和减贫目标,将教育作为减贫的核心策略,通过营养计划提高公共卫生服务,通过农业技术培训提升贫困人口就业能力和就业机会,采取综合性措施落实农村发展和消除贫困的目标。
第三,城乡联动发展能为城市及乡村贫困人口带来机遇。从与会各国经验可以看出,创新且规模适宜的方式方法对于创建一个更包容、更可持续、更和谐、更惠及亚洲地区的贫困与低收入群体的城乡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例如,马来西亚建立包容性的城乡联动政策,把农村社区发展、促进增收的经济政策和城市公共服务连接起来。通过道路基础设施、水、电、住房等加强农村社区建设;建立农业产业链和技能培训等措施促进农民就业和增收;通过一站式服务中心为城乡居民提供培训、金融、健康、社区发展和产品销售服务,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越南建立了完善的减贫与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和社会 救助政策;扩大公共服务,推动健康和教育发展;采用可持续的减贫措施,提供就业服务等措施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等。中国广西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帮助农村地区减贫,选派干部驻村帮扶贫困村、贫困户,引导民营企业对口帮扶贫困村,中央和省级单位定点帮扶贫困县和贫困村。
第四,深化中国与东盟减贫交流合作,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已经成为减贫区域性解决方案之一。中国和东盟国家山水相连、血脉相亲。与会代表提出进一步的合作方案,在东盟区域经济合作机制下, 加强中国-东盟发展合作,加强南南合作,通过贸易促进地区合作,通过创新和技术发展支持减贫等。同时,充分利用 “中国-东盟社会发展与减贫论坛”的平台作用,促进各国在减贫和社会发展领域开展对话、分享经验。
谭卫平相信,一个更加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符合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符合亚洲和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具有广阔发展空间和巨大发展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