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纳米的科技大力量 中科院先导专项成果丰硕

发布时间:2018-06-13 17:12:35  |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王虔  |  责任编辑:王虔
关键词:中国科学院,纳米,发展,科技,印刷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记者王虔)长续航动力锂电池、纳米绿色印刷、纳米体外诊断……6月13日,记者在中国科学院2018年第二季度例行发布会上获悉,中科院“变革性纳米产业制造技术聚焦”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创新成果。

五年磨一剑 带动企业投资超50亿元

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任务局副局长齐涛介绍,中科院A类先导专项为前瞻战略科技专项,侧重于突破战略高技术、重大公益性关键核心科技问题,促进技术变革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形成发展,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变革性纳米产业制造技术聚焦”先导专项从2013年4月25日开始实施,针对我国在能源、先进制造、人口健康等领域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系统布局了动力锂电池、绿色印刷等8大版块共17项研发任务,集成了10多个研究单位的科研团队。

专项首席科学家,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王琛介绍,5年来,先导专项通过纳米材料的界面/组成/结构/电荷等调控,实现相应纳米材料的规模化生产和应用,推动相关行业的发展。科研团队瞄准世界科技前沿,从基础研究重大突破开始,加强原创性材料体系研发、关键技术攻关、工艺装备和系统集成,最终实现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应用,在动力锂电池、绿色印刷、纳米催化、健康诊疗及饮用水处理等产业领域形成了一系列纳米核心技术创新,创建高新技术初创企业,或与行业领先企业合作,助力我国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等战略新兴产业向创新、绿色、节能、环保、可持续方向发展。专项实施期间,创新发展成果已经带动大中型企业投入超过50亿元,新上市企业2家。

成果“多点开花” 助推产业发展

在此次发布会上,来自“变革性纳米产业制造技术聚焦”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团队的负责人和骨干介绍了各自领域的创新成果。

“长续航动力锂电池”项目负责人、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泓介绍,研发高性能动力电池将是推广电动汽车的重要举措之一,提升动力电池能量密度,提高安全性,降低成本,是电动汽车持续发展的关键。长续航动力锂电池项目重点开发300Wh/kg以上动力电池技术,提前布局了下一代高能量密度金属锂电池。目前已完成多项技术转移转化,成立了11家初创公司,初步构建了固态锂电池、钠离子电池新产业链。他表示,未来产品有望应用于电动汽车、消费电子、规模储能、航空航天、国家安全等多个领域。

“纳米绿色印刷产业链” 项目负责人、中科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宋延林介绍,目前普遍采用的传统印刷制版技术需要暗室操作、工艺繁琐,并造成大量材料浪费和废液排放。项目组研究人员在纳米绿色制版技术的研究基础上,围绕印刷产业链布置创新链,从源头解决了制版工艺高危废水排放、版基生产电解废液、废渣、VOC等排放的历史性难题,同时通过纳米材料创新和印刷技术的结合,拓展绿色印刷技术在印刷电路等方面的应用,引领印刷产业向“绿色化、功能化、立体化、器件化”发展。他表示,纳米绿色印刷制造技术突破后将覆盖印刷、电子、医疗、航空航天等行业,将从根本上颠覆现有的生产方式,实现我国在一些重要产业领域的技术变革和跨越式发展。

“纳米健康技术 ”项目研究骨干,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高级工程师沈海滢介绍,近年来,纳米技术在重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显示出一定的优势,并具有重要的应用开发潜力。项目研发的纳米微流控免疫芯片体外诊断技术,将纳米材料比表面积大的特点与微流控技术检测速度快、通量高的优势相结合,用于对多项指标进行联合检测,目前已经有四款产品获得了国家医疗器械注册证书。此外,项目组还研发了新型的结核病诊断技术以及“肿瘤捕手”技术,新型的结核病诊断技术产品性能优于进口试剂盒;“肿瘤捕手”技术产品性能显著优于国内外同类型产品。他表示,相关产品产出将对于改善民众健康、提升我国高端制剂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据悉,纳米科技作为上世纪末开始兴起的新兴学科,在我国也受到了高度的重视,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就将纳米科技作为我国“有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领域之一”。从2010年开始,我国纳米领域的科技论文和纳米技术专利数量已位居国际第一,纳米技术向纳米产业制造技术的跨越,将加快我国从纳米科技大国向纳米科技强国的发展进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