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锐出战脱贫攻坚 确保不漏一村不落一人

发布时间:2018-06-13 13:52:46  |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李云龙  |  责任编辑:王虔
关键词:扶贫,贫困,地区,脱贫,发展

李云龙 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教授 中国人权研究会常务理事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对脱贫攻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脱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必须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坚定信心、顽强奋斗,万众一心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评价打赢脱贫攻坚战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意义,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尽锐出战,确保2020年全面脱贫目标完全实现,不漏一村不落一人。

行百里者半九十。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村扶贫工作取得重大进展,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2017年,我国脱贫攻坚力度进一步加大,脱贫效果更加明显。各级政府财政扶贫资金大幅增加。2013年至2017年,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累计投入2787亿元,平均每年增长22.7%;省级财政扶贫资金累计投入1825亿元,平均每年增长26.9%。安排地方政府债务1200亿元。2017年,中央和地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规模超过1400亿元。安排易地扶贫搬迁专项贷款3500亿元。截至2017年10月底,全国扶贫小额信贷累计发放3931亿元。

发展特色产业是脱贫攻坚的最根本途径。贫困地区充分发掘当地自然资源优势,依托特色资源优势发展壮大主导产业,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带动当地贫困农户脱贫增收。电商是一个特别适合贫困地区发展的产业。全国已有428个贫困县开展电商扶贫试点。2017年,全国832个国家级贫困县实现网络零售额1207.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2.1%,高出农村增速13个百分点。

增加贫困人口财产性收入,加快脱贫攻坚进程。2012年以来,全国增减挂钩收益返还农村资金总额达2753亿元,项目区农民人均年收入提高30%以上。2016年2月,国土资源部出台《关于用好用活增减挂钩政策积极支持扶贫开发及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通知》。明确在连片特困地区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允许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在省域范围内流转使用。这一政策大大增加了指标流出地区土地收益,贫困地区增减挂钩指标交易价格由县域范围内的每亩5~10万元提高到每亩20~30万元。2016年2月至2017年9月,贫困地区获得级差收益461亿元,超过同期中央财政对易地扶贫搬迁的投资规模,大大增加了贫困人口财产性收入。2017年,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在省域内流转使用的政策适用范围由原来的832个贫困县拓展到1250个贫困县。截至2017年6月,贫困地区13个省份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已协议交易334.53亿元。四川省巴中市流转增减挂节余指标4500亩、总金额13.2亿元,古蔺县、叙永县以“古叙挂钩项目”指标收益为基础,发行了全国第一支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收益债券20亿元。河南省深化落实增减挂钩政策,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宅基地复垦券交易,首批6148亩宅基地A类复垦券拍卖,筹集脱贫资金18.4亿元。重庆市贫困区县全年成交地票14.74万亩、292.44亿元,4.53万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地票交易获得财政收入12.2亿元。

健康扶贫有效解决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2017年,健康扶贫项目累计救治贫困患者420多万人。大病重病慢性病专项救治工作覆盖面不断扩大,远程医疗覆盖所有贫困县。截止到2017年10月底,有扶贫任务的省份均已制定本省份工作方案。目前已确诊病例为15.8万人,已救治10.6万人,提供诊疗服务20余万人次。部分省份还在国家要求的9种大病的基础上,扩大了病种覆盖范围,如江西扩大到25种,山西扩大到24种。农村贫困大病患者的医疗保障水平大幅提高。安徽将新农合、大病保险补偿比例提高5个和10个百分点,规定贫困人口在县、市、省三个级别的医疗机构就诊,个人年度自付费用分别不超过3000元、5000元和1万元,超出部分全部由政府兜底。四川建立扶贫救助基金,对贫困患者进行补助,保证个人自付比例不超过10%。贵州推行健康扶贫补充保险,各病种实际报销比例提高到了80%以上。

光伏扶贫项目成效显著。“十三五”以来,国家能源局光伏扶贫项目已帮扶约80万建档立卡贫困户。自2015年以来启动光伏扶贫试点工作,国家能源局先后安排光伏扶贫项目790万千瓦,聚焦国家级贫困县建档立卡贫困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有光伏建设条件的地方优先扶持深度贫困地区和无劳动能力贫困人口。2017年末,国家能源局和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印发《关于下达“十三五”第一批光伏扶贫项目计划的通知》,下达8689个村级光伏扶贫电站、总装机4186237.852千瓦的光伏扶贫项目计划,惠及71075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根据国家发改委2016年3月《关于实施光伏发电扶贫工作的意见》,到2020年,要在前期开展试点的、光照条件较好的16个省的471个县的约3.5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以整村推进的方式,保障200万建档立卡无劳动能力贫困户(包括残疾人)每年每户增加收入3000元以上。2017年,光伏扶贫村级电站覆盖已3万个以上贫困村。

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确保不漏一村不落一人。打好脱贫攻坚战,关键是打好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首要任务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产业。2017年,深度贫困地区土地整治持续进行,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治理,农业生产能力提高。中央土地整治工作专项资金和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向贫困地区倾斜。目前实施的土地整治重大工程惠及近百个贫困县,其中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55个,650多万农民受益,年人均增收近700元。宁夏中北部土地整治重大工程与中南部生态移民工程相结合,解决了30多万人易地扶贫搬迁问题。云南省在边境沿线连片实施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建成350多万亩高产稳产农田,人均拥有耕地增加1倍有余,保障了20多万人的“口粮田”。贫困地区交通条件进一步改善。2017年,贫困地区9063个建制村通硬化路,几乎是原计划的130%,超额完成任务。新改建农村公路28.5万公里,预计完成乡道及以上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13万公里,改造乡道及以上公路危桥3300座,实施628公里干线公路地质灾害防治,新增通客车建制村8473个。以工代赈是一种由政府投资建设公共基础设施工程、贫困群众参加工程建设并获取劳务报酬,取代直接救济的开发式扶贫方式。自1984年实施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已累计安排1500多亿元,累计发放劳务报酬160多亿元,在支持贫困群众物质脱贫与鼓励精神脱贫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广泛欢迎。2017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提前下达2018年财政预算内以工代赈计划38.4亿元,其中,安排“三区三州”(西藏、新疆南疆四地州、四省藏区和四川省凉山州、云南省怒江州、甘肃省临夏州)以工代赈资金34亿元,占比约90%,并要求其他省份对本省深度贫困县也要给予倾斜支持。脱贫攻坚极大地改变了贫困地区面貌。目前贫困地区自然村通电接近全覆盖,通电话比率达到98.2%,道路硬化率达到77.9%。

2017年,按照《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促进精准脱贫指导意见》的要求,农业部聚焦“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重点支持西藏和四省藏区高原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和青稞、牦牛等特色产业发展,推进组团式援藏;支持南疆地区节水农业、设施农业等产业发展;支持四川凉山、云南怒江、甘肃临夏蔬菜、特色水果等产业和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各类支农措施进一步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促进贫困人口长期稳定脱贫。

旅游业成为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有力抓手和重要支撑。旅游产业门槛低、就业多、带动性强、辐射面广、融合度高,适合有条件的贫困地区发展。2016年8月国家旅游局会同11个部门制定的《全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行动方案》全面实施。设立国家乡村旅游扶贫观测中心,开展乡村旅游扶贫8项行动和旅游“万企万村”结对帮扶行动,建设280个全国旅游扶贫示范项目,推广“景区带村、能人带户、企业+农户、合作社+农户”等旅游扶贫模式。2015-2017年,共举办3期“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旅游扶贫专题培训班和12期旅游扶贫村村干部培训班,培训3450名村干部和旅游带头人。旅游扶贫覆盖了2.3万个贫困村。旅游在推动精准扶贫、巩固脱贫成果方面作用显著。据测算,2017年全国乡村旅游25亿人次,旅游消费规模超过1.4万亿元。

深度贫困地区易地扶贫搬迁力度加大。有些深度贫困地区自然条件恶劣,极度不适合人类生存,易地搬迁是最好的脱贫方式。按照《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2017年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40万人,2018年搬迁280万人。目前,各地已为纳入2017年搬迁计划的159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谋划或落实了帮扶措施,户均帮扶1人以上。2016-2017年,国家发改委累计下达搬迁建设任务589万人,下达中央财政贴息贷款控制规模2014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约438亿元、“十三五”专项建设基金500亿元、地方政府债务约1000亿元。按易地扶贫搬迁近6000亿元的总规模计算,各渠道下达的资金额度已达到70%,有效保障了工程建设需要。到2020年深度贫困地区有1/3以上的村庄实施易地扶贫搬迁。

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党政机关定点扶贫进一步深化。社会各界参与脱贫攻坚积极性充分调动,政府、市场、社会互动和行业扶贫、专项扶贫、社会扶贫实现联动。2016年7月31日,习近平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上指出,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大战略,是加强区域合作、优化产业布局、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的大布局,是实现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大举措,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必须长期坚持下去。要加大投入力度,东部地区根据财力增长情况,逐步增加对口帮扶财政投入。完善省际结对关系,探索乡镇、行政村之间结对帮扶。推进东部产业向西部梯度转移,实现东西部产业合作、优势互补。产业合作、劳务协作、人才支援、资金支持是东西扶贫协作的重点和主要方式。2016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的指导意见》,在完善省际结对关系的同时,实现对民族自治州和西部贫困程度深的市州全覆盖。2017年,东部地区9省市和13个副省级和地厅级城市,与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进行全面对接,同时动员东部地区267个先进发达县,与西部地区406个县对口协作。中央国家机关、高校、金融企业以及国资委管理的国有企业,共320个单位,对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开展定点扶贫。全国工商联动员26500多家民营企业,对全国2100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对口扶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