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副标题:“中国电视剧走过60年”综述之四
从黑白到彩色,从单本剧到中长篇,从直播话剧到建构自己独特的美学特征,中国电视剧走过一甲子时光,在一张白纸上涂抹出丰满的时代图景。
从摸索走向繁盛,无数鲜活人物、经典故事定格成永恒。中国电视剧在当代社会生活中影响之大,早已超出表象而渗入人的精神。其中,历史题材电视剧在激活优秀传统文化基因、激发人们的家国情怀与文化自豪感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回望历史,水激石鸣。“历史本身的魅力、文化的力量、智慧的力量、价值的力量,会在市场角逐中胜出。”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李京盛说,当一个强大的充满希望与机遇的新时代到来之时,中国电视剧将不仅仅为老百姓带来愉悦与消遣,而是以更充实的精神文化内涵,展示出更精彩的中国形象。
中华文化吾土吾乡,对传统与经典的传承深入人心
1980年,才女苏小妹与秦少游在单本剧《鹊桥仙》里,让人记住了古典爱情的曼妙和诗词对联的情志,也在中国电视剧的探索中推开了回望传统文史宝库的大门。之后几年,《武松》《鲁智深》《杨家将》聚焦地方历史与古典名著,英雄的忠、勇、义跃然荧屏。1986年的《西游记》和1987年的《红楼梦》获得空前成功,加上后来的《水浒传》《三国演义》,基于古典名著改编的历史题材电视剧登上新的高峰。1986年《努尔哈赤》秉着“要写史,不写传奇”的宗旨,以前所未有的冷静视角抒写民族精神、历史与文化。以此为发端,诞生于1987年的《袁崇焕》、1988年的《末代皇帝》,相继奠定了正说历史的基调。
“历史题材电视剧发挥着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播正确历史观的作用。”李京盛说,厚重的历史内涵是中国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的光荣传统。回望那些经典历史题材电视剧,正是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创作的基因库,方让电视剧的呈现延展出巨大的创作空间。
1994年《唐明皇》中,李隆基在位44年所经历的主要人物、事件均有史可查;1998年的《水浒传》朴素克制地塑造一百单八将,中国古典文学中惜字如金的表达方式在其中处处可寻。如此一丝不苟,皆是源于对经典的敬畏,对传统的惜爱。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正说历史”的框架在创作者手中开始松动,从《武则天》到《雍正王朝》《康熙王朝》《汉武大帝》,我国历史题材电视剧在“正”与“戏”的脉络中前行,但归根结底都是从土生土长中国故事中汲取能量,各色人物大都肩负着承载文化、传递民族精神的使命。
一大批筚路蓝缕中诞生的荧屏佳作,赢在中华文化吾土吾乡。这些具备历史底蕴、具有鲜明中国风格的作品,为观众提供向上向善的力量,为中国故事的讲述赢得信心。
精益求精致敬匠心,在艺术的审美中获得思想的力量
王扶林导演的1987年版《红楼梦》多年来高居网友评分榜首,赢得了一代又一代观众的赞赏。陈晓旭演《红楼梦》时,闭门把《红楼梦》从头到尾细细通读了两遍,做了本厚厚笔记。“黛玉葬花”前,她准备到夜深才睡。蒙眬中一阵噼啪响声把她惊醒,一看外面下着大雨。“哎呀,那些花怎能经得起这样的风雨呢!明天的香雪海不知会是怎样的情景。”她惦念着,一夜没睡安稳。这样的全情投入,在87版《红楼梦》中有很多。极致的演绎,精美的服装、场景、音乐一举成就“诗魂”的经典价值。
上世纪80年代初,杨洁拍《西游记》,在电视剧特技几近空白时代,边摸索边实践。拍妖道和孙悟空对打,剧组到野外选了块大空地,请来几位跳水运动员和一张大蹦床。运动员在蹦床上表演后空翻,摄像师仰着拍。这样的用心打磨,即便在杨洁口中“土得掉渣”,却成就一代又一代人不可磨灭的童年回忆。
到了张纪中拍《水浒传》,他到山东把原著里能找到的地方毫无遗漏走了一遍,最终还原了风雷九州的波澜壮阔;94版《三国演义》对角色、礼仪一丝不苟,在问鼎逐鹿的政权斗争中思考历史兴亡。进入新世纪,更是有了《大明宫词》唯美如诗句的画风,《琅琊榜》山长水远的意境素养,《赵氏孤儿案》的惊心动魄与侠胆义肠,一批优秀的演员,也在这样的一大批品质剧中脱颖而出,被观众和市场认可。
对历史剧的每一份考究、每一份重视,都是立足中国审美传统、观众现实需求的职责担当,昭示了不忘初心的精神初衷。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李准说,这些历史剧之所以经久流传,是靠历史精神的生动还原来震撼人,靠编导演员的功力和付出来感染人。先行者们秉着“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工匠精神,迎难而上,锐意开掘,使历史与思想、事实与价值达到恰如其分的融合。
新宏大叙事呼应时代,充溢文化自信的中国气派竞相迸发
2000年以后,历史剧走向多元化。除正剧历史、传奇历史、演义历史、神话历史,还有许多假借历史的神幻、架空之作。其中,部分历史题材剧失去了对历史价值的判断,陷入娱乐化。不过,随着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在经过对历史的“小写”潮流之后,一种折射民族复兴期待的新的宏大叙事呼之欲出。
从《赵氏孤儿案》《冯子材》《白鹿原》到《大明王朝1566》复播,再到《于成龙》《天下良田》《大秦帝国之崛起》《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热播,近几年,集家国情怀与民族文化于一身的历史正剧迎来了值得期待的回潮。透过鲜活的人物形象传递的,是诸如“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天人合一”“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世之道、“以人为本”“民惟邦本”的治国理念等积极有益的精神及文化价值,迸发出充溢着文化自信的中国气派。
有学者说,应运而生、应和时代要求而出的历史正剧,增强了社会大众的国家意识,激发了人们的家国情怀,增强了人们的文化自豪感。优秀的历史剧总是应和着时代的焦点,是今天同历史的对话。
正剧的回归与创新同时发生。《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另辟蹊径,塑造了一个不拘泥于故纸堆,又不离逻辑的司马懿,有了更多符合当下审美的价值;《琅琊榜》虽是一个虚构的故事,但其巧用浓厚的中国元素,摄人心魂的中国之美,精致的情节推进与准确的情绪演绎,升华了整部剧的精神内核——法度的尊崇、风骨的持守、智慧的省透、仁爱的回归。
走过60年,国产电视剧讲述故事的能力、对审美意蕴的表达、对精神品格的呈现越来越得到国际社会接受和认可。观众从一幕幕荧屏故事中,感知历史底蕴与人生道理,而这种不脱离历史真实和生活真实,传达中国故事、中国形象、中国旋律的奋力耕耘,永远是中国电视剧创作的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