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正向"小大正"方向转型

发布时间:2018-05-24 11:39:59  |  来源:人民网  |  作者:佚名  |  责任编辑:刘芳奇
关键词:神剧,广播电视节目,网络内容,大正,网络视频

很长一段时间里,得“明星”者得收视率、得流量成为广播电视、网络视听行业的明规则。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媚俗化生态,让“天价片酬”如悬在广播电视节目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更让中国的广电内容创作在喧嚣中迷失了方向。

一个怪圈似乎正在形成。放弃明星,拒绝天价片酬,收视率恐怕难以保障;拥抱小鲜肉,狠砸大资金,则容易导致粗制滥造、口碑丢失。

要明星,还是要口碑,这个选择不好做。问题出在哪儿?

从宏观层面来看,当前的广播电视行业也存在着产能过剩的问题,大量同质化、低俗化的内容产出,不仅造成了市场资源的浪费,更成为“天价片酬”的直接推手。

从微观层面来看,片酬高不见得不合理,关键是演员片酬占制作经费的比重。一旦超过红线,其他制作成本只能压缩,“五毛特效”和“抗日神剧”便在所难免。

对症下药,方能手到病除。

去年9月,《关于电视剧网络剧制作成本配置比例的意见》发布,意见将影视剧里全部演员总片酬规定为不超过制作总成本的40%,其中,主要演员不超过总片酬的70%,其他演员不低于总片酬的30%。划定这一条红线,保住的首先是质量底线。

近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宣传司司长高长力还作出一个表态:今后广播电视节目必须继续遵循“小成本、大情怀、正能量”的自主创新原则,不讲排场、比阔气、拼明星,不沉溺于个人主义的浅吟低唱、自娱自乐。

“小、大、正”,提的好,也提的有根据。

大荧幕上,从《战狼2》到《红海行动》,主旋律题材电影在收获高票房的同时,更赢得了好口碑。在浮躁媚俗的社会风气渐浓之时,这样主旋律、正能量的影片正如一股清流,给全社会传递出爱国、正气、勇敢等精神营养,更体现着与时代背景和时代精神相契合的文艺作品方向。

电视机上,《国家宝藏》、《朗读者》等节目的热播,让老、中、青、少四代人都能有所乐、有所得、有所思,让电视节目重新成为老百姓放松娱乐的一种形式。而这背后,取材于的同样是大情怀下的大文化,大格局里的大力量。

互联网上,优酷刚刚开播的一部叫做《假如没有遇见你》的网络剧集上线两周播放量就达6000万,并赢得了广泛赞誉。没有启用大牌明星、透视罕见病人群的真实生活、聚焦当代青年的爱情和人生态度,并在线下发动公益活动帮助罕见病患者,以正能量和人文关怀来温暖人心、启迪方向,正是网络视频迈向“小大正”的一次生动实践。口碑,不能标记出一个新的票房记录。但口碑,可以体现民心,可以让一个作品的生命力更持久。

正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当前,广电节目和网络内容创作只有立足时代,才能看清方向;只有守住底线,才能站稳市场;只有赢得民心,才能走得长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