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受聘北电名誉教授 否认“拍戏没剧本”
“段子手”王家卫:墨镜依旧在 “酷帅”不再求
虽然你仍然看不到王家卫躲在墨镜后面的眼睛,但这两年的他显然已经不打算继续走“酷帅”路线。不太流利的国语挡不住他的幽默,事实证明,原来王家卫也是有当“段子手”潜力的。
17日晚,正担任第八届北京国际电影节评委会主席的他携其经典影片《重庆森林》《堕落天使》,来到北京电影学院,受聘为北电名誉教授。虽然是电影学院的“内部活动”,但是现场的火爆气氛仍然让人见识了王家卫的超高人气。王家卫被簇拥着下了汽车,来到交流现场。几乎复制了他上一次来北京电影学院的情况,以至于他笑说:“2000年(《花样年华》公映)来时也是同样的情况,一下车就进现场,讲完了被推上车,所以我从来没看过电影学院是什么样子的。” 对于被聘为客座教授,王家卫又幽默地说:“2000年电影学院没给我证书,18年后才给我,证明这个证书还是有些含金量的吧?
虽然语气轻松幽默,但王家卫此次到北京电影学院,态度十分认真、颇有教授之风——去之前先让学生们给他提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在现场,就电影创作,他采用“点名”方式,为北电学子开展了特殊的“一对一辅导”。有专业分析亦有幽默解答,金句频出,妙趣横生。
拍电影就像“磨豆腐”,需要纯粹
电影节开幕式上,王家卫在致辞时以“磨豆腐”妙喻创作者专注与执著的精神,表示今年评片 “最看重这份对电影的纯粹”,“我相信只有这种纯粹才能成就一部精彩的作品。” 提起评片标准,王家卫表示一部好电影,无论题材和长短,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创作者的那份专注与执著,“我记得小津安二郎曾经讲过,‘我是开豆腐店的,我只做豆腐。’我相信只有这种纯粹才能成就一部精彩的作品。”
王家卫认为,导演只是拍电影的人,其他的不应该考虑:“制片人是很重要的,导演擅长做豆腐,但这块豆腐要放在哪里卖,这是商业行为,需要制片人来决定。如果导演既要拍电影又要考虑市场,很多时候,就不纯粹了。” 此次在电影学院,对于学生提出的如何在艺术性与商业性之间选择,王家卫再次提起小津安二郎坚持“卖豆腐”的观点,鼓励学生只做自己擅长的事,做电影要专注。
故事像酒,需要时间去沉淀
“王家卫拍戏没剧本”这一说法流传甚广。对此,王家卫回应说:“我是有剧本的,因为我就是剧本。”
王家卫进一步解释:自己既是编剧也是导演,“很多时候编剧为什么要写一个剧本?因为他要让所有的人——包括演员、导演,清楚这个电影是讲什么的。我自己特别不喜欢写剧本,因为要把我已经有的那个画面变成文字,要花很多时间。而且,作为一个编剧,作为一个处理文字的人,我对文字还是有一定的要求,因此我就要付出双倍的时间。”
王家卫自言喜欢非常整齐的剧本:“作为一个专业的编剧,最重要的一点是在剧本里表达电影的节奏。很多时候,编剧喜欢和导演说这个镜头怎么拉开,之后灯光怎么样,这个人穿什么衣服,其实这都不应该,因为你要给导演空间,让他去把这些变成影像。这是导演的工作,不是编剧的工作。编剧最好只给必要的提示、资讯,比如在什么地方、什么事件发生,例如重要的台词等。这样,导演和演员就很清楚整个故事节奏。”
王家卫表示自己其实是有很多剧本的,同时在写的剧本也有很多。“电影有些时候是一个念头、一个冲动,它像酒一样,需要时间去沉淀。当然,如果你因为要交房租,所以昨晚接了一个活明天就得去拍,那是另外一回事。但是真的要去讲一个故事,是需要花时间的。”
做导演像学画,需要“守破离”
王家卫建议学生们在电影学院四年,一定要多看:“否则,你都不知道原来三十年前有个电影就已经用这种手法来拍了。我们做电影要学两件事:第一就是我这个故事讲什么;第二怎么去讲好故事。” 至于怎么去讲好故事,王家卫认为一个标准就是要有眼界,“很多时候自己拍完感觉挺好,但是别人不喜欢;或者我自己好像没什么底,但是所有观众都喜欢,然后你也很高兴。总是这样,你会越来越没底的,因为你不知道人家喜欢你什么。”
此外,他还建议学生写人物小传,“这就跟你在美院里当学生一样,一开始要画素描,这是基础。像日本人说的,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守’,不管你是学画,或是书法,你必须要去临摹,要有规矩和门槛。第二阶段就是‘破’,当你有技术和能力的时候,在这个方向里你再去做一些不一样的事情。最后一个阶段就是‘离’,就是完全有自己的一套。”
很多人都有导演梦,对此王家卫笑说,在这个行业里,如果都只喜欢当导演,那其实是一件很惨的事情,“因为只有一堆导演,没有摄影、没有编剧、没有制片人,到现场什么都是你干,最后你也不是导演。”对于北电学子这些未来的电影人,王家卫建议他们拍电影时,“首先,你在想一个故事或者是写一个剧本、拍一部电影时,必须要考虑用什么方法去拍。在这个时间内、你的能力范围内要做到最好。第二,当你有足够的精力和经验,再找一些你相信的、对你来说有帮助的人,听听他们的看法和评价。这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