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网北京4月19日电(记者杨静)在金鸡奖历史上,关于最佳女演员这一奖项,诞生过五次“双黄蛋”,但有过且仅一次有过,一位演员凭借两部影片获得这一荣誉。她就是第一届金鸡奖最佳女演员——张瑜。
1981年5月23日,第一届金鸡奖在杭州颁奖,张瑜获得最佳女主角奖,在她的颁奖证书上写着:“青年演员张瑜同志在《庐山恋》和《巴山夜雨》中,以刻苦钻研的精神创造了周筠和刘文英两个生动的银幕形象,表演细致、自然,显示了可喜的艺术才华,特授予最佳女主角奖。”
“闻鸡起舞”的新科金鸡奖影后
到2018年,金鸡奖已经走过了38个年头,张瑜在近日接受新华网采访时回忆,当年自己接到获奖通知时,正在拍摄另外一部作品《小街》,得知自己获奖的消息很激动。那年是第一届金鸡奖,有着标杆的价值。金鸡奖评审委员会由行业内的专业和资深人士担任,首个金鸡最佳女主角的荣誉,可以说是对演员演技和专业度的全方位肯定。
在那一年,张瑜连获四冠,成为金鸡奖、百花奖、政府奖(华表奖)和文汇奖最佳女主角得主。荣誉带给张瑜的,既有因获得认可而产生的动力,也有因引起关注而产生的压力。
当时作为年轻演员的张瑜,并没有因“功成名就”而停下追求艺术的脚步,没有沾沾自喜也没有战战兢兢。她选择在“让自己更专业,拍出更好的作品”的道路上“不待扬鞭自奋蹄”。从“把演戏当作‘玩’”,到“将表演当作艺术”,张瑜用奖杯完成了自己表演生涯的转折,并在生活中通过学习、观察、体验,不断积累表演所需要的素材,让自己的表演能够在学习和生活中找到源头活水,从而丰富自己的表演技巧,展示剧中人物更加复杂的个性。
金鸡奖创立的初衷,是以“金鸡啼鸣”激励电影工作者“闻鸡起舞”,由于当年最佳男主角人选空缺,张瑜作为第一届最佳女主角,就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承担起了传承这一精神的重任。
从影后的华丽转身,看“演员的诞生”
获得金鸡奖最佳女主角荣誉之后,进步和提升成为了张瑜表演事业中的主题。在参加表演艺术家协会举办的讨论会时,张瑜萌生了“进修”的想法。虽然当时她已经是专业级演员,且表演获得了各方的认可,但张瑜对于表演,依然有更多想法。
在与导演谢飞的交流中,张瑜提出电影学院能否为有进修需要的演员提供一个学习的机会。这次谈话,促成了电影学院“明星进修班”的举办,虽然只举办了一届,但对于很多明星来说,无异于一次“演员的诞生”。
令人意外的是,张瑜虽然是倡导者,但她最终并没有参加“明星进修班”的培训。她在与众多业内人士探讨之后,作出了自己演艺生涯最重要的一个决定——出国进修。张瑜坦言,很大程度上,这依然是金鸡奖带来的“闻鸡起舞”精神的激励。
在南加州,张瑜接受了系统的电影电视制作培训,并学习到了更加丰富的表演知识。从问鼎金鸡奖到出国留学深造,张瑜放下在国内的“声望”,选择了刻苦求学的道路。她的选择,与金鸡奖的专业精神不谋而合。如今回看当年的选择,可以说是“选了对的路”。
电影奖项要承担更多社会责任
如今再看中国的电影奖项,张瑜表示,电影奖项要更多地发挥好“指引”作用,一方面为电影工作者提供更多方向性指引,另一方面也为观众提供更多正向的示范和引导。让快速发展中的影视产业,能够一直在健康的轨道上运行,从而保证华语电影的又好又快发展。
在张瑜看来,以专业著称的金鸡奖,应继续秉承专业评选原则,成为衡量华语电影发展的天枰和标杆,把电影奖项真正打造成为艺术提升的殿堂,而非演员明星的聚会,从而更好地引领电影工作者打造全新的华语电影生态,助力电影事业的良性、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