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纪录片发展报告发布

发布时间:2018-04-18 13:30:41  |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  |  作者:佚名  |  责任编辑:刘芳奇
关键词:纪录片,产业,中国,边界,发展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2018年4月17日,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China Documentary Research Center ,简称CDRC)举办的“《中国纪录片发展报告(2018)》发布暨‘纪录片的边界、类型与产能、价值’论坛”在北京召开。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主任、课题组负责人何苏六依托CDRC13年产业数据支撑,对2017年度纪录片整体表现以及纪录片市场发展情况进行了回望与前瞻,发布了中国最权威的关于纪录片行业的年度报告。

4月17日,《中国纪录片发展报告(2018)》发布论坛在北京召开,图为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主任、课题组负责人何苏六。

4月17日,《中国纪录片发展报告(2018)》发布论坛在北京召开,图为发布会现场。

数据之外,产业之内

CDRC结合近年来纪录片市场的发展,认为中国纪录片是一个价值和市场均被严重低估的产业,被低估的原因主要源于以下方面:

一是纪录片产业数据之殇:新语境下全领域产业数据统计困难,真实信息难以完全统计。产业数据的严重被低估导致纪录片市场不被看好。

二是新兴媒体、国家部委、地方政府、大型企业及民间力量:纪录片产业水平面下的隐形冰山。

三是边界与类型跨界之争:纪实短视频、户外纪实真人秀、网络直播等泛纪实内容划分归类模糊,新的媒介语境倒逼学界业界重思纪录片的边界与类型。

四是纪录片价值多元性尚未被清晰划分和认同。

由此,CDRC在本次发布和论坛中提出“数据之外,产业之内”的概念,结合新的时代语境和产业背景对纪录片的边界与类型、产能与价值进行了深入解剖和探讨。

2017年中国纪录片产业数据透视

电视媒体:专业频道播出时长基本饱和,央卫视迎来平台期。

根据CDRC年度最新调研数据显示,2017年电视纪录片全年总产量约2万小时,同比增加5.8%;各级电视机构投入电视纪录片制作(不含人力成本和技术成本),以及相关政府部门用于扶持支持国产纪录片生产的资金,超过38亿元(不包括新媒体、民营机构等其他渠道)。

在党的十九大在京召开前夕,央视和地方电视媒体集中播出了一批符合时代主旋律的电视纪录片,取得良好收视,并在全社会取得巨大反响,纪录片在观看体验上的视听兼备、内容上的深入浅出,让它可以成为政治传播的拳头文本。CDRC研判,在可以遇见的未来,在主流话语回归的大趋势下,纪录片在政治传播中的潜力将被进一步发掘和释放。

院线市场:纪录电影成为纪录片产业板块的重要一极。 

2017年,获得广电总局电影局过审的纪录电影一共有44部,同比增长37.5%;进入院线放映的中外纪录片9部,同比增长50%,数量再创新高,有79.5%的纪录电影没有进入到院线;纪录电影总票房为2.6 亿元;票房再创新高。

纪录电影在2017年整体表现良好,CDRC在发布中对中国纪录电影未来市场持乐观态度,认为纪录电影必将成为纪录片产业板块的重要一极。但同时指出,当下纪录电影市场意识和导向不强,行政化思维过重;产品定位、营销发行、产业链开发等欠缺;缺乏成熟和包容的院线发行放映机制的建立;观众对于纪录电影的认知与观赏习惯培育十分必要。

 新媒体:媒介技术驱动下泛纪实内容生态新景观。

2017年,全网视频总点击量为12928.6亿次,纪录片总点击量为90.5亿次,占比0.70%。其中,腾讯、爱奇艺、优酷土豆的纪录片视频点击量占比分别为37.8%、32.8%、20.4%。相对于热门网络影视剧和网络综艺,纪录片网络点击量仍然偏低。

但在新媒体时代,纪录片放下过去高冷的身段,不少成为新晋网红,不但长期出现在互联网社交平台热搜榜,成为网络议题,而且成功打入青少年喜爱的弹幕网站。

2017年,互联网视频点击活跃的纪录片共计2631部;从网络传播效果看,网络媒体、微信公号及社交网民对纪录片的关程度加大,超越往年。优秀纪录片的涌现不断吸引大众眼球。

在新的媒介技术驱动下,网生纪录片尤其是纪实短视频热潮的出现,成为媒体融合时代泛纪实内容生态新景观。在发布会上,CDRC针对对纪实短视频这一风口进行了专题案例与观点研讨,具体观点将在《中国纪录片发展报告(2018)》中呈现。

 纪录片间接经济效益评估

近几年纪录片迅猛发展,除去纪录片的版权收入外,纪录片能够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获得额外间接经济收入,且推动相关地区文化产业等相关领域经济发展。在“纪录片的边界与类型、产能与价值”主题下,CDRC在会上对纪录片的产业和价值进行了更加多维的解读,分析了纪录片在IP品牌塑造与运营、衍生品开发、品牌传播方面的独特价值与可能性,提振了在场诸多业界人士的信心。

根据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最新确立的纪录片边界和类型划分,据不完全统计,当下中国纪录片产业的直接经济效益规模已超100亿,带来的间接经济和社会效益更是不可限量。

结合近年来中国纪录片市场的发展,CDRC在回望自2010年以来的中国纪录片产业发展态势的基础上,对中国纪录片的未来产业发展进行了如下展望:

边界与类型;在新兴媒介技术驱动下,泛纪实内容生态呈现出新景观,纪录片边界和类型的模糊化,让产业背后拥有更多想象力。

国之公器;纪录片主流话语回归,新时代纪录片的政治身份将被继续强化。

产业重思;中国纪录片进入政治化产业时期。纪录片的产业化同时也是一次国家在文化领域的谋变,是一场基于国家文化安全和当今社会价值考量所展开的一次国家层面的政治文化选择。由此,中国纪录片的的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政治化产业时期。

数据共享;建立更加透明高效的产学研合作机制,业界学界合力拓展产业规模。

多轮驱动;互联网、院线、主流媒体、公众构成新时代纪录片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纪实短视频;从全民纪录到全民创作,纪实短视频成为泛纪实内容生态的新晋力量。

“纪录片的影院观看”会成为一种纪录片接受的新常态,和纪录片产业板块的重要一极。另外,与会嘉宾围绕“纪录片的边界、类型与产能、产值”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并进行了交流。

4月17日,《中国纪录片发展报告(2018)》发布论坛在北京召开,图为三多堂传媒科技总经理高晓蒙。

高晓蒙表示,政府相关政策的推动对纪录片行业来说有巨大的价值,但从业者应该主动地进行市场化的探索,积极地寻求发展之路。

4月17日,《中国纪录片发展报告(2018)》发布论坛在北京召开,图为湖南纪实频道副总监黄彩良。

黄彩良提到,纪录片的边界存在模糊不清的问题,扩大边界的确有利于产业升值,但是否毫无限制地扩大,还有待考量。

4月17日,《中国纪录片发展报告(2018)》发布论坛在北京召开,图为良友(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徐秋丽。

徐秋丽认为,我们是被严重低估的行业,但同时它又是一个被高度关注的一个类型,所以在高度关注和严重低估,这二者之间的落差就是纪录片产业的困境。

4月17日,《中国纪录片发展报告(2018)》发布论坛在北京召开,图为中国教育电视台副台长陈宏。

陈宏表示,中国纪录片将迎来千百万时代,在这个契机上,应该把纪录片最新的边界、类型、定义都规定好,这样行业才能更快地蓬勃发展。

4月17日,《中国纪录片发展报告(2018)》发布论坛在北京召开,图为上海纪实频道总监干超。

干超提到了纪录片文化标签的重要性,在市场化探索方面提出找准用户定位,跨平台实现纪录片价值的富有建设性的意见。

4月17日,《中国纪录片发展报告(2018)》发布论坛在北京召开,图为中国视协纪录片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会长祖光。

祖光强表示,应该转变行业发展观念,指导思想要朝着利于纪录片行业生态发展的方向,要做大市场,做大需求,并且要研究纪录片的商业模式。

4月17日,《中国纪录片发展报告(2018)》发布论坛在北京召开,图为北京纪实频道总监严崴。

严崴说到,各个平台要在自己的领域内探索市场化的可能,突破自身的困境,最终达到整个行业的发展。

4月17日,《中国纪录片发展报告(2018)》发布论坛在北京召开,图为上海纪实频道副总监唐俊。

“对纪录片的边界和定义应该适度宽松,像媒介融合时代,不需要死守过去的边界。但转边界不是无边界,定义纪录片时不仅要考虑手法,更要考虑内核。”唐俊说。 

4月17日,《中国纪录片发展报告(2018)》发布论坛在北京召开,图为企鹅影视纪录片工作室副总监朱乐贤。

朱乐贤强调了对纪录片产能的关注,强调市场化的过程中应该适当根据成本的回收进行投放。

4月17日,《中国纪录片发展报告(2018)》发布论坛在北京召开,图为湖南知了青年文化公司代表谢韵。

谢韵提出了关于纪录片运营的想法,在过程中将产品跨界运营,将纪录片IP衍生出更多的文化产品,以此来扩大纪录片行业的产能。 

4月17日,《中国纪录片发展报告(2018)》发布论坛在北京召开,图为参会嘉宾合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