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问乡村振兴 | 乡村强富美,产业是关键

发布时间:2018-03-14 09:03:01  |  来源:中国报道  |  作者:王哲  |  责任编辑:王虔
关键词:乡村振兴 ,强富美,产业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3月8日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在代表委员和广大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

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让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首先就要夯实产业基础。


让农村成为农民的“聚宝盆”

“让农村的青山绿水成为农民的‘聚宝盆’;让农民实打实地增加收入,真正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这是记者在采访中,听到的代表委员们的真心话。

他们普遍认为,要实现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重在激活三农发展新动能,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产业兴旺,把产业发展落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这是农村脱贫致富、乡村振兴的治本之策。

全国人大代表,海南省儋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朱洪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农业普遍面临着“两低”的问题:一是低效、二是低附加值,导致农业不强,农民不富。促进农民致富脱贫,政府要大力做好农业结构调整优化这篇文章,通过政策导向推广特色高效农业项目,建设一批有机绿色农产品基地,同时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第一产业的产业链,这就需要做好农业深加工,通过引入高科技农业品种和技术,推进农业基础设施、物流、冷链等建设,提高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水平,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

全国人大代表、三亚玫瑰谷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杨莹经常和农民打交道,她认为,大多数农产品卖不上价格的原因,不仅有农产品深加工程度不够,附加值低的问题,更需要从农产品销售流通领域做文章。杨莹说,这就需要政府加强大规模农产品市场的建设,建立农业专业合作社,打通农产品销售渠道,改变农产品销售依靠农民单打独斗的局面,以真正增加农民收入

全国政协委员、京东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刘强东还身体力行探索乡村产业振兴发展模式,去年底,他来到河北省阜平县平石头村担任名誉村长,为平石头村定下发展目标:通过产业方式,五年内全村家庭平均收入提高十倍,让全村村民全部脱贫。京东利用自己的销售平台,帮助当地农民把农副产品集中售卖,打造网销品牌,建立京东农资服务中心,与其在种子、农药、化肥、农机农具、农技服务等领域展开合作;为县里的贫困家庭建档立卡,并招收全职合同工人,提供五险一金。农产品有了销路、农业产业兴旺、农民生活富裕从而助推了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

长期专注农业的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指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现乡村振兴要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大力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等。刘永好表示,未来他们要建设三产联动的特色小镇,实现现代农业+乡村旅游+康养结合+我们特色产业的引入。 

苏宁则主要利用自身渠道和资源优势,有针对性地打造新业态,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全国人大代表、苏宁控股董事长张近东对本刊记者表示,建议,乡村产业振兴,政府主要加强对贫困县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特别是要重点支持冷链物流等与农副产品上行息息相关的特色基础设施的建设。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关键

“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必将不断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农垦总局党委书记、北大荒农垦集团总公司董事长王守聪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和重点,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两个重要方向,也是质量兴农、绿色导向、效益优先的重要方向。“让农户自己根据市场信息去解决种什么养什么,不太现实,大型农业主体应该做小农户做不了的事情,尤其是资金和品牌,做农业不是市场好的时候能挣多少钱,关键是市场不好的时候怎么能顶住压力。”他认为,中国不能单纯走美国的大农场生产之路,也不能单纯走日韩的小农场生产之路,中国农业只能走大农场带动小农场之路。大农场解决市场风险问题,小农场解决自然风险问题和管理成本问题。

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造血工程”。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具体提出,促进农林牧渔业和种业创新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稳定和优化粮食生产。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加强面向小农户的社会化服务等。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荆门市委副书记市长孙兵表示,近年来各地均探索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高效种养模式,他建议国家尽快出台乡村产业培育与发展专项计划,成立乡村产业培育专项基金,制定相应的推进措施和税收信贷政策。孙兵认为,当前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根本原因在于城乡资源要素双向流动的格局尚未形成。湖北省提出的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三乡工程”,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有望真正唤醒农村沉睡资源,破解要素下乡障碍,充分激发农业农村发展动能。

“农业在政策、技术、组织、业态方面都有创新试验的需求,在全国范围内设立乡村振兴试验区,先行先试,为全国推广累积经验,十分必要。”全国政协委员于迅与其他委员联名提交提案,建议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会同教育部、科技部、农业部、民政部、住建部等相关部委,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对口指导海南省在全省建设乡村振兴战略先行试验区。

于迅指出,海南省是经济特区,具备先行先试的优势;海南省农村地形既有平原,也有山地、丘陵和缓冲地带,具备各类代表性乡村,便于总结各类乡村发展的新模式;海南省农村有村集体、村民小组、村民经济社等多种组织形式,还有农垦特色的农场指导农村行使基层民主自治的“场带队”模式,便于试验推广;海南省近年来致力于推进“多规合一”,有利于统筹各类资源,制定统一规划建设乡村振兴战略先行试验区。

于迅等委员提出四条建议:

开展政策创新试验,探索创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相关政策,创新市场与补贴政策;

开展技术创新试验,推广示范全国先进的生物技术、资源技术、工程与装备技术、信息技术、储藏加工运输技术,促进农业增产、提质、节本、增收,保护农业生态,建立全国可借鉴可复制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

开展组织创新试验,协调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试验推行各种不同的组织方式,扩大实际经营规模,提高资金筹措能力,拓展产业链收入。

开展业态创新试验,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农村电商。建设博鳌国家农业公园、“共享农庄”等三产融合农业新业态,扎实推进互联网农业小镇建设,为全国三产融合创新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采写:本刊记者 王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