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问乡村振兴 | 什么才是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发布时间:2018-03-12 09:44:14  |  来源:中国报道  |  作者:张岩  |  责任编辑:王虔
关键词:乡村振兴,内生动力,三农

编者按:

“让广大农民都过上幸福美满的好日子,一个都不能少,一户都不能落。”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党的十九大报告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

这次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习近平总书记为乡村振兴战略指明五个具体路径: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文化振兴、乡村生态振兴和乡村组织振兴。还进一步阐释和细化了这个战略:“五个振兴”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互为表里,是一个包含天地人三者的鲜活治理系统,充满“致广大而尽精微”的中国智慧,成为我们今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抓手和根本遵循。

由此,报道君特别策划了“五问乡村振兴”系列文章,为大家进一步阐释和分析乡村振兴战略的表里内涵,今天开始第一问。


“文化振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关于乡村振兴战略“五个振兴”科学论断中重要的一环。

习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乡村振兴,文化是核心。”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表示,要实现乡村振兴,不仅要振兴农业,振兴产业,还要充分重视振兴和发展乡土文化。

重拾失落的乡村文化

历史上,中国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国,也创造出了灿烂的农耕文明。优秀传统农耕文化是乡村振兴的宝贵财富。乡村文化作为我国社会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乡土之美和人文之美。

“乡村是中华五千年农耕文明的见证者、感知者和传承者,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因库。”全国政协委员、民进山西省委会副主委、山西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焦斌龙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乡村寄托着人们挥之不去的乡愁和不曾改变的情怀,唯有传承乡村文化,才能让乡村的发展历史不断档,让远离故乡的人们有心灵的皈依和栖息之地。

遗憾的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一代又一代的农村人走向城市,大批的乡村开始退出历史的舞台。那些消失的乡村或融入城镇化的洪流,或失去生机、凋敝破败。20年间,已经有数十万计的乡村在逐渐消失。

“那些为城镇化进程做出巨大改变和牺牲的乡村需要成为历史的一部分,永远被铭记、被讲述。而这些即将失落的乡村文化是维系情感记忆,铭记家族历史和传承精神遗产的重要纽带,将成为凝聚人心,发展振兴的内生动力。”焦斌龙说。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周口市副市长张广东有着相同的看法,他告诉本刊记者,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应该尽快启动乡村志的编纂工作,让那些即将消失的乡村传统文化得以保存和再现。通过这项工作可以树立一个乡村的文化自信,更好地促进振兴发展。”他说。

全国政协委员、南京财经大学副校长程永波表示,不同地区有着各自不同的乡土文化,“必须深入挖掘乡村的文化价值,融入生态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等元素,形成特色品牌方可实现可持续发展。

乡风文明是发展的保障

乡风,主要是表现为农民在思想观念、道德规范、知识水平、素质修养、行为操守以及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等方面。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重要的保障。要繁荣兴盛农村文化,就需要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良好的乡风不仅能够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摈弃传统文化中消极落后的因素,还能促进新的乡村文化的产生,使整个乡村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

乡村振兴,需要培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与社会主义美丽乡村建设相适应的优良家风、文明乡风,也需要创新乡贤文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导向。同时,需要提升农民政治参与意识,关心公共事务,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管理中涵养现代文明素质。

“在进行乡村治理的时候,一定要更多地融入乡村文化元素,以更加浓厚的乡情凝人心、聚人气。”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朱晓进表示,乡村振兴必须要注重与乡土文化传统的对接,既要立足于村落本身的地域文化属性、家风民风村风传统和道德伦理习俗,又要契合现代精神诉求、文明发展必需和现代文化向度。

同时他还表示,要发挥“乡贤文化”在乡村治理中作用。长期以来,“乡贤”一直是乡村社会运转、风习教化传承、公共事务管理中的一支重要力量,由此形成的“乡贤文化”,能够发挥连接故土、维系乡情的精神纽带作用。

“乡贤文化曾经是农村靓丽的文化风景。在漫长的农耕文明中,乡贤有着很好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对于形成良好乡风,促进农村德治发挥重要作用。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重建乡贤文化。”全国政协委员、民盟北京市委会副主委、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院长李成贵表示。

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不可缺位

农民既是乡村振兴的主体,也是乡村振兴的受益者,不断提升农民自身素质和能力,方能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可持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

而据一项调查显示,当前农村文化娱乐活动形式主要是:看电视、闲聊、打牌和玩手机。而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实现和保障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是加强乡村文化建设,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许多农村的公共文化服务方式落后,设备陈旧,已经不能满足村民们的需求了。

作为农村居民进行日常交往和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乡村的图书馆、文化活动中心、健身广场等都是重要的公共文化载体。“目前,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目前呈现出分布零散、功能老化、管理松散等问题,许多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出现了空心化的现象”,全国人大代表、卓尔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阎志表示,国家应该应当加大乡村文化场馆建设的力度,将其纳入到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从而保障其资金投入,吸引更多的村民前来,从而有利于促进形成更大的乡村文化凝聚力。

全国人大代表马慧娟是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红寺堡镇农民。她在实地走访调研中发现,一些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在配置上还不完善,甚至根本没有。她希望加大对农村两馆建设的支持力度,改变一些乡村文化建设薄弱的困境,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要在乡村发展和振兴产业的同时,完善乡村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挖掘乡村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教育价值,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推动传统农业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全国政协委员、京东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刘强东表示,他非常注重在发展特色产业的同时引入文化城创意类产业,拓宽增收渠道,增加农民获得感。

采写:本刊记者 张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