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了,我的国》背后的故事

发布时间:2018-03-06 18:09:56  |  来源:今日中国  |  作者:马力  |  责任编辑:王虔
关键词:影片,纪录片,观众,厉害了,我的国

3月2日,一部名为《厉害了,我的国》(Amazing  China)的纪录片电影在全国公映。该片通过讲述普通中国人的生活变迁,以及中国桥、中国路、中国车、中国港、中国网等一个个超级工程背后的故事,向观众呈现了一幅全景中国。

“我们力求把过去五年来中国的发展成就,用普通人的经历和讲述,通过银幕传达给观众,通过真实的镜头语言传递创作者内心的敬畏和感动,展现新时代中国的发展全景。”该片导演卫铁在接受《今日中国》记者采访时说。

电影《厉害了,我的国》导演卫铁(董宁 摄)

真实场景再现发展脉络

卫铁是中影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中影)的签约导演,他坦陈,这是他第一次面对如此宏大的题材和庞大的素材,“感受到了深深的震撼”。

由于从选题开始就定调要电视电影双管齐下、用两种媒介展现中共十八大以来各行各业翻天覆地的变化,卫铁带着中影一个以90后为主的年轻团队,跟中央电视台的纪录片团队一起合作来打造这样一部“双料”纪录片。“它开启了中国电影人和中国电视人共同打造一部影片的先河。”卫铁说。

从影片项目立项、前期策划、拍摄、后期制作,再到全片呈现,《厉害了,我的国》团队只用了短短一年的时间。“从1000多个小时的原始素材和实拍素材中挖掘出90分钟的电影,其难度可想而知。”卫铁说,“但是在选择和梳理这些素材的过程中,我们被视频素材中的内容和场景深深震撼,包括影片后期处理的时候,身边的90后同事都能被每一帧画面、每一个小故事深深打动。”卫铁说,现在看这部影片时,内心仍会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感到自豪。而这,也是影片要传达给观众的情感。

面对央视的拍摄团队到全国各地拍回来的素材,作为电影人,卫铁感慨这些内容的丰富:“央视的同行组成数支拍摄团队,西至西藏、新疆,南至南沙群岛拍摄镜头,很多镜头都是团队成员在挑战自己身体生理极限的前提下完成的。”对于原有的一些标清画面和受损的画面,卫铁说,中影采用了目前国内最先进的修复技术,让电影最后呈现的画面达到了高清标准,力求给观众无以伦比的视听享受。

在纪录片中,导演用真实生动的画面再现了中国在扶贫、生态文明建设、医疗保障、国家安全体制等各方面取得的成绩。通过港珠澳大桥、国产大飞机、复兴号列车诞生的过程等珍贵的历史瞬间,记录下新时代中国和中国人民生活的变迁。

电影海报


电影海报

大事件背后的普通人

“这部纪录片的创新在于,尽可能的减少旁白的功能,让做出卓越成绩的普通人物在银幕上直接和观众建立情感交流,通过他们亲身的经历和感受,真实地传达国家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声音,更好地体现纪录片的纪实美学。”在谈到这部纪录片不同于以往纪录片的表现手法时,卫铁对记者说。

2015年3月,也门首都萨那局势恶化。亚丁机场受损严重,全境禁飞。在当地局势异常紧张和中国公民归国无望的情况下,中国派出海军护航编队护卫舰,从3月29日开始先后分几批撤离了在也门的570多名中国公民,并协助巴基斯坦等10个国家在也门的200多名侨民安全撤离。

在影片中,为了真实“再现”也门撤侨的场景,“我们采用了大量撤侨行动当事人的第一人称叙述,影片中这种大事件亲历者的真实情感与他们身后国家强大的立场相得益彰,这种最为直观的情感表述,是我们这部影片追求真实的最好体现,这与商业影片的表达是完全不同的。”卫铁说,真实是影片创作的第一出发点。

为更好地展现中国大项目建设历程及建设者背后的付出,镜头及语言的细节至关重要。“比如影片中的港珠澳大桥,第一个镜头就是展现港珠澳大桥总工程师林鸣,他接手这个项目时48岁,今年他已经60岁了。虽然只是简短的一句话,却道出了工程项目建设的难度和项目建设者12年如一日的艰辛。”而这些真实的场景和场景中真实鲜活的人物恰恰是这个片子最基本的灵魂。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项目总工程师南仁东应该是中国人最不应该忘记的科学家,FAST从提出设想,到规划立项、选址踏勘,再到建设及至落成用了整整22年。而在这22年里,这个中国科学家的代表人物的坚持让我由衷敬重。”卫铁说,南仁东由于肺癌在2017年9月离世,并没有留下太多的视频素材,而他手头拿到的现有的素材背景基本上都是黑色,画面使用效果不佳。“这么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做了一件让世界刮目相看的事情,我们有责任把他最好的形象呈现在银幕上。因此,我们通过先进的电影修复手法,让整个画面生动起来。”卫铁对记者说,从这个人物身上观众能深深地感受到一位科技工作者对国家的赤子之心。“他的才智、学识全部奉献给了他深爱的工作和国家。他最后在片中讲了这样一句话:FAST当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回馈国家、回馈社会。”卫铁说,每每看到影片中这个肺癌晚期的科技工作者在说这句话的时候,他都会被深深打动。卫铁说自己喜欢影片中的每一个人物,正是各行各业的这些普通人,推动着中国不断前进的步伐。

除了这些大工程的建设者,影片在扶贫等话题上,还“众筹”了很多画面。卫铁说,尤其是扶贫的片段,用了很多基层群众自己拍的画面,还有一些过往的新闻画面,再重新用电影的语言来组织。他说:“内容里人的魅力最重要,画面质量都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来弥补,动人的瞬间是最重要的。”

电影海报


电影海报

传递家、国和世界的关系

“一带一路,构建命运共同体,这是新时代中国与世界联通的标志,中国参与国际事务,我们强调的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这些内容在片子里都有体现。我们想通过影片告诉世界,与世界各国的共同繁荣是我们的目标。”当谈到这部影片里呈现的中国责任时,卫铁说。

当谈到这部片子带给自己最大的收获时,卫铁给出了三个关键词——家、国和世界。“我是湖北人,长江大桥是我记忆中永远的乡愁,在电影中观众可以看到高铁从长江边的黄鹤楼驶过。这个场景就好像我当初从自己的故乡出发一样。”卫铁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当你转身离开故乡时,故乡就在你身后。当你走得再远点,身后是你的国家。当你回头看到家乡、祖国,转头向前看的时候,你想到强大的祖国在你身后支持你,这种幸福感、骄傲感,是每一个人都心潮澎湃的原因。”卫铁说,这是电影要对外传达的主题,也恰到好处地展现了家、国、世界的关系。

3月2日首映当天,纪录片创造了4100万的票房。听到这个消息时,卫铁很淡定。“从一开始我和团队就没有太关心票房会如何,我最担心的是我能不能准确地、理性地把这些对祖国建设充满热情的人,通过银幕展现给观众。如果观众们能够从这些人物身上获得奋进的力量和有益启示,我们制作这部片子的目的就达到了。”卫铁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能够走进影院,从这些伟大而又平凡的普通人身上收获珍贵的精神价值。“我特别希望这部电影的上映,能让大家脱离出狭小虚拟的网络世界,别只低头看着手机朋友圈里的那点信息,应该抬头看一下自身行业之外的,更大的世界,应该把目光投入到更远的地方。”

电影海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