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春长假,与书为伴度佳节成为不少阅读爱好者的一种过文化中国年的方式。图为新天地的一家书店里座无虚席。 杨建正 摄
场馆影院去处多 阖家同享美育课
文化过年成为市民新时尚
今年春节长假,沪上各图书馆、文化场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都不曾进入休假模式。美术馆、博物馆等营造出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电影、展演等文化市场观众人数逐年稳步提高,众多有质量的文化活动为市民与来沪游客提供了高品质的节日艺术享受。春节历来是阖家团聚、围炉共话的日子,假日里参观大大小小的文化场馆也成为一家人新的趋势。
文化消费稳中有升
春节长假期间,上海文化娱乐市场消费人次约100万,消费总量近2亿元,人均消费150元以上。电影市场尤其红火,从除夕到正月初五全市春节档影院票房为1.8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1.28%,放映场次6.65万场,观影人次412.43万,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07%和30.73%,平均票价43.85元,同比去年增长0.43%。据记者观察,一家三口,三代同堂一起到电影院看电影的情况并不在少数。春节期间引发好口碑的《红海行动》《唐人街探案2》,在长假后半期的热门时间段里还出现了场场满座、一票难求的情况。
新春长假期间,全市各级公共文化馆、公共图书馆及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按照规定向市民群众免费、优惠开放。据不完全统计,长假七天时间,这三类公共文化场馆总接待人次60余万。上海各级公共文化设施内,紧紧围绕新春民俗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逾2300场次,营造出和谐欢乐的节日氛围。同期,上海各大演出场馆共上演了34台节目262场演出,囊括各个艺术门类,据统计其中剧场共接待观众29万多人次,票房收入约800万元。上海大剧院的越剧《红楼梦》、东方艺术中心的《春节序曲交响音乐会》、《笑星群英会》、天蟾逸夫舞台的京剧《龙凤呈祥》、滑稽戏《连升三级》、上海音乐厅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经典歌曲名家演唱会等节目,让大家在新春的氛围中看好戏、赏佳曲。
而在人流量激增、门票一度售罄的迪士尼乐园,数十万名游客观看了《冰雪奇缘》《人猿泰山》和《杰克船长》等经典卡通节目。上海马戏城同样充满欢声笑语,可爱的小丑和训练有素的动物们为观众轮番上演了《时空之旅》《欢乐马戏》等趣味节目,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演出让广大市民饱了眼福的同时也享用了一顿丰盛的文化大餐。
观众年龄向下延伸
新春佳节,近80家博物馆对公众开放,参观总人次逾20万;约15万观众走进美术馆,欣赏近60场展览,参与近20场公共教育活动,数字较2017年略有上升。其中,5家市级美术馆举办展览19场,吸引观众超过8.6万人。
不少观众在节日期间举家观展,小观众与外国观众的数量也显著增加。中华艺术宫《“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上海美术作品展》开幕至今累计观众人次接近70万,成为春节期间最受欢迎的展览。喜玛拉雅美术馆《佛国山水I——造像深处》、韩天衡美术馆《嘉定建县800周年国画作品展》同样成为观展热点。刘海粟美术馆的“艺粟工坊——七巧板×玻璃镶嵌”、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小蜜蜂导览”、宝龙美术馆的“我到宝龙美术馆做寒假作业”等公共教育活动吸引了大批小观众参与。虹桥当代艺术馆举办《第九届上海少儿生肖绘画作品展》,陆俨少艺术院免费向观众赠送书法家春联,明珠美术馆在文创商店举办“艺术红包展”,均为传统佳节营造了浓郁的民俗文化氛围。
本报记者 徐翌晟 见习记者 赵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