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青红》
电影《打工老板》
电视剧《深夜食堂》
说起演员姚安濂,尽管已经演了几十年的戏,但其扮演的角色常常比他本人更有名。
他说,自己饰演的角色分两类,一类是谍战剧中的大反派,从《51号兵站》《特殊使命》,到不久前收官的电视剧《小楼又东风》中的林主任,姚安濂笑称自己都快成“中统、军统专业户”了。另一类则是其饰演的各式各样的父亲,电影《青红》中倔强粗暴的父亲,正在播出的电视剧《我的青春遇见你》中温暖体贴的父亲。
但姚安濂总担心反派演多了会被“类型化”,却对父亲的角色从不抗拒,因为“一个父亲一个样。”除了这两者,他还热衷于挑战未曾尝试过的角色,比如去年播出的电视剧版《深夜食堂》中,那个爱美的小寿叔。
在非科班出身的姚安濂看来,许多角色的设计其实都来自生活中积累的经验和感悟,观察生活才是演员的任务之一,“有时走在街上,看到两个人吵架,我都会停下,远远地看一看。”
长得太鲜肉,考上戏落败
姚安濂年轻时曾报考过上海戏剧学院,却在初试时就落榜了。谈起原因,他说,“77、78年刚恢复高考,戏剧学院挑演员喜欢找一些形象很正、适合演工农兵的学生,我年轻时长得和现在的小鲜肉有点相似,显然跟这个不沾边。”
此后,他成了上海活塞厂的普通工人,但对戏剧的热爱却并没有因此而磨灭。那时活塞厂对面就是上海著名的兰心大戏院,在工厂的那七八年里,对面剧场上演的每一部话剧姚安濂都看过,“我非常迷恋舞台表演。”
利用业余时间,他还跑到上海工人文化宫参加了话剧表演培训班,当时的老师大多来自上戏。有人问他,“你当时怎么没考上戏?”知道原委后,老师都替他可惜,“你应该再考几次的。不同老师选苗子的标准不一样,多考几次或许你就成功了。”
上世纪90年代初,姚安濂辞掉了工厂的工作。彼时,正值下海经商的大浪潮,朋友劝他不如一起去做生意,“那时做生意确实很赚钱,但我还是喜欢演戏。”
为生计做幕后,因一句话改行
进入影视行当的最初那几年,姚安濂更多的是从事一些幕后工作,做过现场执行导演,也担任过制片人。“以前电视剧不像现在这么多,对于我们这种非科班出身的演员,机会少之又少。但做幕后不一样,选择多,只要开工了总有收入。”
在他因为生计而徘徊时,导演史蜀君帮他下定了决心。那时,姚安濂在电视剧《派出所的故事》中客串了一个角色,赶上拍摄最后一天,在转场的车上,史蜀君得知他一直在做幕后,劝他说,“你演戏这么好,去干那个不是浪费吗。好好演,将来你会有很多机会。”
听到这番话后,姚安濂考虑了很长一段时间,终于决定从幕后走到幕前。
但这段工作经历,在他看来却是历练演技的重要环节。“做幕后那会儿,我经常在监视器旁看别人表演,站在旁观者的角度,能悟到很多做演员的瓶颈。以前总是特想‘演’,喜欢自己设计一些小动作,其实都是多余的,塑造人物更重要的是重现一个曾经的存在。”
演小成本电影,拿国际大奖
很多观众认识姚安濂是通过反派角色,电视剧《51号兵站》中的马浮根、《特殊使命》中的余沁斋、《盾神》中的汤伯凡等等。“那几年也是运气好,有几部剧的反一号演了之后反响特好。结果,来找我的都是这种类型。”
但这样的角色演多了,姚安濂会感到不安。“我很怕被类型化,自己都分不清楚角色,演起来难免会落入一个套子里。”
恰好在那段时期,一些小成本电影找上门来。在电影《青红》中,姚安濂饰演高圆圆的父亲,一个饱受生活压力,却对女儿充满了责任感的父亲。他因此而提名戛纳电影节最佳男演员。虽然最后与奖项失之交臂,但这部电影仍然为他带来了不少关注,“有点一夜成名的感觉,于是乎,又有一大波父亲角色找我演。”
两年后,他在电影《红色康拜因》中饰演了一个西北农民,但又一次错过了最佳男演员奖(第48届希腊塞萨洛尼基电影节)。直到2014年,他凭借在电影《打工老板》中饰演的玩具制造加工厂老板一角,获得了第38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姚安濂说,他希望每年都能演上一两部电影,因为“只有拍电影才能让我更有从事艺术创作的感觉”。
■ 题外话
网络暴力,都是脑残粉的下流行为
虽然已经年过六十,但姚安濂却依然喜欢尝试新鲜事物,不久前还在微博做起了直播。但当年刚开始用社交媒体时,姚安濂曾经历过一场风波。起因是他在采访中评价某位小花的演技“有待提高”,结果引起了粉丝们不满。如今再回忆起那件事,他说,“网络暴力都是脑残粉丝的下流行为,跟演员本人并没关系。表演是件永无止境的事,‘有待提高’指的不仅仅是年轻演员,而是每一个演员。”
问及以后再遇到类似事件是否还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姚安濂说,“年轻人的经验和对生活的认知、体验,都比较浅。只要你是喜欢表演艺术,在认真演戏,我是不会去说这些的。”但如果是遇到耍大牌、不敬业的演员,他一定会指出来。他告诉记者,前两天还在剧组骂了一个天天迟到的演员,“之后这个演员再也没迟到过,制片人特意跑来谢谢我”。
采写/新京报记者 王雪琦
艺人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