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向阳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危机管理研究中心主任、世界政治所副所长、研究员
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即将届满一年,近一年来特朗普反复强调“美国优先”,对外以自我为中心,推行民粹主义、本位主义、主权至上的外交路线,对多边主义、全球治理、国际责任强烈质疑,一再讨价还价,视国际承诺如儿戏,接连上演“退出”把戏,包括国际社会历尽千辛万苦达成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移民公约谈判,以及大砍联合国经费预算,美国的自私自利令世人叹为观止。
首先,美国大肆推卸国际责任影响恶劣。
一是加剧全球治理的供不应求,治理赤字进一步凸显,严重耽误应对全球性挑战的国际合作,损害包括美国人民在内的全人类共同利益。如气候变化导致全球极端天气频发,美国更是山火与暴雪叠加、上演“冰火两重天”,特朗普退出《巴黎协定》可谓损人不利己;
二是冲击国际合作、恶化大国关系,导致国际社会面临从“同舟共济”转向“同舟共挤”的风险,大国协调有被大国竞争取代的危险。特朗普政府前不久推出《美国国家安全战略》,鼓吹世界进入大国竞争的“新时代”,并将中国与俄罗斯列为主要“竞争对手”,鼓噪新的“中国威胁论”。
其次,特朗普的“退出”与推卸给全球治理带来了新的复杂变局,中国机遇大于挑战。
就挑战而言,中国在全球治理上承担的“大国责任”有增无减,付出势必增多,甚至存在“超前承担”、“过多承担”和被忽悠的风险;就机遇而言,美国的消极怠工使得中国成了“众望所归”,中国可通过参与乃至引领全球治理来扩大国际影响力、增进国际话语权,从而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并与有关方面共享和共同行使全球治理领导权。
第三,与美国的逆流而动、不负责任形成鲜明对照,中国顺势而上、言行一致,参与并主动引领全球治理。
中国的贡献包括两大层面:一是在精神和思想层面,中国为全球治理提供了诸多智慧、理念、方案、新倡议,致力于塑造引领世界的进步潮流,激浊扬清,不断传播正能量,成为全球治理的“思想家”。
中共十九大在外交上明确提出了“两个构建”,即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种种全球性挑战提出了“中国方案”。从2017年初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和日内瓦联合国万国宫,到2017年中的汉堡G20峰会和年底的岘港APEC峰会,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均发表重要演讲,不断为完善全球治理贡献力量、凝聚共识。
二是在物质和行动层面,中国坚持维护WTO多边贸易体系和自由贸易,维护《巴黎协定》和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致力于地区热点的公正合理解决,成为全球治理的“行动家”。
特别是,中国已同80个国家和组织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协议,同30多个国家开展了机制化产能合作,在沿线24个国家推进建设75个境外经贸合作区,中国企业对沿线国家投资累计超过500亿美元,创造了近20万个就业岗位。以2017年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为契机,共建“一带一路”正全面展开,不仅对全球发展产生积极深远影响,也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强劲持久动力。
第四,未来中国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将得道多助、行稳致远。
2017年12月28日,习近平主席在接见回国参加年度驻外使节工作会议的全体使节时充满自信地指出,只要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中国必将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必将日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他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既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也把为全人类作贡献作为重要使命。强调要兼济天下,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深化同各国的广泛合作,促进共同发展;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和多边事务,维护中国人民利益和“全人类共同利益”。习主席这一重要讲话表明,今后一个时期中国还将继续积极参与全球治理。
展望未来,中国将既不学个别西方大国、做为富不仁的“小气鬼”,也不当被人忽悠、到处买单的“冤大头”,而是在尽力而为、承担“大国责任”的同时,量力而行、始终立足自身“发展中大国”的基本国情国力,内外兼修、兼善天下。
需要最后指出的是,对于中国在全球治理上新的引领、“领导”角色,西方需要改变“羡慕嫉妒恨”的零和思维与“不适应、不习惯”的焦虑心态,因为并非是中国硬要来填补什么“全球治理的真空”,而是美国政府的自私自利和逆流而动,使得世界更加期待和信赖中国发挥更大作用,和在此背景下中国的顺势而为、迎难而上、负责担当。(观点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