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菲律宾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合作伙伴。“一带一路”倡议如何促进菲律宾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又为中国与菲律宾的合作带来了怎样的机遇?菲律宾驻华大使罗马纳在接受中国网专访时对此进行了解读。
菲律宾驻华大使罗马纳。摄影/郭俊魁
中国网:大使阁下,您好!感谢您接受中国网的采访。今年5月,习近平主席会见来华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时指出,菲律宾是中国友好近邻,也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伙伴。您认为,应该如何坚持睦邻友好合作、实现合作共赢,给两国人民带来切实利益?
罗马纳:这个问题正中要点。从菲律宾的立场出发,我们是以本国人民如何受益、如何在主权平等的基础上,互惠菲中两国人民的角度来看待“一带一路”倡议的,是以融合的角度来看待“一带一路”倡议的。“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基于菲律宾的国情,我认为“一带一路”倡议与菲律宾的国家发展计划、政府发展计划和政府重点领域之间存在融合点。
我们还认为“一带一路”倡议与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之间也同样存在广泛的融合性。正因为如此,我们看到彼此之间可以进行合作的领域非常广阔。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们的关注点是如何能够达成“一带一路”倡议、菲律宾发展计划和东盟互联互通的总体规划,如何将其转化为具体的经济收益和项目。这不仅有利于中国、菲律宾和东盟,也有利于“一带一路”倡议内的所有国家。但关键点在于联通性,因为这才能使我们看到特定领域内的共同利益。比如,基础设施项目,菲律宾改善基础设施的需求很大,东南亚地区也迫切需要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所以这是中国、菲律宾和东盟之间利益一致的一个领域。
中国网:菲律宾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您认为,如何加强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战略对接和政策沟通,不断深化在基础设施、经贸、农业、旅游等各领域合作,让两国民众从合作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
罗马纳:这些都是有着广泛合作的领域,存在许多的双边合作项目和渠道。
海上丝绸之路的概念从地理上一直延伸到印度洋海域,在我们看来,最重要的是推动建设一条能够促进通航自由和多国贸易、扩大投资旅游和民间交流的丝绸之路。
我们通过这个角度来看“一带一路”倡议,就不难发现在旅游业方面已经出现了很好的迹象。过去的一年里,来菲律宾的中国游客数量几乎翻了一番。我们大使馆接受的签证申请数量越来越多,甚至部分领事由于处理大量的签证申请而出现劳累过度的情况,但这不是一件坏事。
去年全年,大约有60万中国游客到菲律宾旅游。而今年到十月,这个数字已达80万,我们的目标是100万,或许在春节之前可以实现这一目标。明年的目标是中国游客数量达130万。这是“一带一路”倡议带给民间交流的一个实实在在的好处。在两国双边关系改善的大前提下,中国已经从过去的排名第三、第四位,成为了菲律宾第二大游客来源。我们预计在不久的将来,也许在一两年之内,中国将成为菲律宾旅游业最主要的游客来源。
此外,在两国贸易方面也有许多互惠互利的地方。如果你在北京逛逛,你会看到来自菲律宾的香蕉、芒果、菠萝和其他热带水果,这些水果大量涌入中国市场。
此外,基础设施项目也正在菲律宾推广。中国将出资在马尼拉和曼达卢永市援建两座桥梁,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缓解首都地区的交通堵塞问题。这项工程刚刚开始,并且有望在一两年之内完成。此外,在2018年还有两个具体的项目:一个是在菲律宾北部修建大型水坝,另一个是在离马尼拉不远的吕宋岛地区修建水库,这些只是开始。还有一个从马尼拉到吕宋岛南部的铁路项目的计划。我们认为这些是改善双边关系框架下的第一批项目。这些项目有助于互联互通,有助于改善双边关系,也有助于具体体现“一带一路”倡议的内涵。
现在有关第二批项目的讨论正在进行中,其中大部分项目将落户于菲律宾南部的棉兰老岛,以及米沙鄢群岛。除此之外,还包括在达沃和棉兰老岛建设桥梁、高速公路和铁路项目。但是这些项目仍在讨论之中,我们希望在2019年之前能敲定下来。
中国网:中共十九大确定了未来一个时期中国的奋斗目标。中国将继续奉行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您认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应如何确保两国关系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维护好南海地区和平稳定和发展繁荣?
罗马纳:我认为,杜特尔特总统所遵循的方式基本上可以概括如下:一方面,他坚持菲律宾宪法中所阐明的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其关键是要成为所有人的朋友,而不是任何人的敌人。在我看来,这种做法较以往的重大转变之处不是把争端置于关系的中心,而是要看到双边关系的复杂性。
菲中双边关系之中存在一个没有争议的大空间,例如贸易、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科技、教育、文化和农业。所以杜特尔特总统所走的就是双轨制的思路——把争议放在一条单独的轨道上,并且把它先放在一边;然后试着加速发展双边当中没有争议的领域。我们在菲中两国之间建立了双边磋商机制,去年五月举行了首届会议,而第二次会议也即将到来。我们以冷静、客观的方式讨论敏感问题。
而且我们还探讨了如何处理一些由当下无法解决的问题带来的纠纷。关键是要缓解紧张局势和处理争议,而这是我们正在尝试做的。我认为,过去一年我们已经取得了显着的成效,缓和了紧张局势,促进了许多领域内的合作,比如两国海岸警卫队、海军部队和渔民之间的合作。
除此之外,包括旅游、教育、文化和科学在内的其他领域的合作也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在农业、外交和经贸等领域也恢复了旧有的双边机制,最近又恢复了国防方面的双边机制。所以,一方面两国之间可以将关系正常化,另一方面我们还能够把这种关系放在更高的层面。我认为前景是光明的,菲中两国将能够沿着这个轨道进一步改善关系。虽然未来仍有可能出现挑战,但只要双方能够在主权平等、互惠互利的基础上讨论问题,将有可能继续和进一步推动两国的双边关系。
中国网:中菲两国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缘相通,在人文交流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您认为,两国如何增进民间友好,坚持民心相通,实现中菲关系恒久如一?
罗马纳:我认为,从菲律宾的角度出发,杜特尔特总统领导下的现任行政部门已经明确表达了我们的基本认知,即彼此的命运同属亚洲。一是由于客观的地缘因素,二是因为我们必须首先处理好彼此的邻里关系。今年恰逢菲律宾担任东盟轮值主席国,而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提出东盟中心论的观点,并倡导进一步加强东盟国家之间的团结。除此之外,我们还必须认识到,中国是菲律宾最大的邻国,我们必须处理好与中国的睦邻关系。
首先是要以和平共处为基础,但更重要的是在主权平等和互利的基础上促进友好合作关系。出于历史和文化原因,菲律宾与曾经对其实行殖民统治的西班牙之间的关系比较紧密,与美国(自21世纪开始对菲进行过短暂殖民)也比较密切,与同样作为邻国的日本也保持了良好的关系。但我认为菲律宾希望实现的是一个更加均衡、多样、广阔的多边关系,一个不仰仗西方或者单一国家。中国当然包含在其中,因为中国不仅是我们最大的邻国,同时也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
中菲两国的交往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几个世纪以前,先于西班牙人的到来和菲律宾国家的建立。那时南部苏禄地区的苏丹在明朝时期已经与中国皇帝建立了友好关系。他会远赴中国,把苏禄海的珍珠和棉兰老岛的其他产品供奉给中国皇帝,中国皇帝会以发展贸易关系作为回报。苏禄的苏丹在1417年的一次旅行的返程中死亡。他死在山东附近,所以皇帝为他在德州修建了一座坟墓。这座墓现在已经翻修过了,就像一座小型的皇帝陵墓。而今年已经是他过世的第600周年,这个历史故事在中菲旅游业发展和两国公民关系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一些很有名的菲律宾历史学家和中国历史学家一直在研究这个话题。我想指出的是,两国之间需要做的基本上是重振旧有的、源远流长的关系。我们愿意和传统的伙伴继续保持友谊,与中国改善历史关系、发展新的友谊,同时以东盟的中心地位为基础发展好与包括美国、日本、俄罗斯、印度在内的各大国的良好关系。这是我们的首要任务。
中国网:在过去30多年里,中国已使近8亿人口摆脱了贫困。对此,您如何评价?其他国家在扶贫减贫领域可以从中国汲取什么经验?中菲双方可以开展哪些合作?
罗马纳:实际上,扶贫减贫是中国过去三十多年的成功案例之一,也是引起全世界,包括国际金融机构关注的一个案例。世界银行已经指出,中国是全球减贫的主要贡献者。而现在中国的目标是在2020年之前消除绝对贫困。这当然是很多发展中国家想向中国学习的领域,同时也留有许多双边合作的空间。菲律宾对中国的减贫经验很感兴趣。目前,菲律宾仍有大约百分之十六、十七的贫困人口,我们希望在杜特尔特总统执政时期降低这个数字。但关键在于,菲律宾的贫困率从百分之二十、百分之二十五,减少到百分之十六、百分之十二或百分之十,是一个重大的挑战。而且,这不仅需要来自本国内部和不同行业的帮助,还需要学习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地的经验。
这就是为什么菲律宾一位负责扶贫减贫的内阁官员曾多次到访中国,考察被认为是脱贫典范的地方,并试图厘清我们可以从中国减贫吸取的经验。这对于菲律宾的减贫是有益的,因为这是当前政府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不仅如此,这个问题也是之前多届政府所面临的共同挑战。我们的经验是,扶贫减贫不容易,但是我们慢慢做到了,希望我们能汲取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地的经验教训,从而能够大幅度地在可预见的未来减少菲律宾的贫困。
中国网:中国网正在建设“一带一路”网,请您寄语。
罗马纳:大家都很好奇“一带一路”倡议对于中国、菲律宾和世界而言意味着什么。很多民众都在询问与之相关的问题,很多学者也在关注相应的议题,而关于该倡议的内涵也存在一些误解。所以这里的关键在于中国能够解释它的观点,并建立一个相应的网站,使任何想要更多地了解“一带一路”的人通过查找网站知晓倡议的内容、参与的国家、面临的挑战和取得的成功。我对你们创建这个网站,以及你们为这个网站所作的努力表示祝贺,希望你们能够提供实用的信息,让世界全面地了解“一带一路”倡议的内涵。
(策划:王东海;主持人:叶尔肯;文字:金玲,刘梦雅;翻译:方蔓琳;摄像:郭俊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