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国气候融资报告》发布 建议加强我国气候融资软实力

发布时间:2017-12-05 17:35:00  |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辛闻  |  责任编辑:马骅
关键词:气候融资,绿色债券,多边金融机构,能源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12月1日,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在由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气候债券倡议组织和陆家嘴金融城理事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促进中国绿色债券和气候融资市场发展”圆桌会暨2017中英绿色金融工作组成果发布会上发布了《2017中国气候融资报告》。

《2017中国气候融资报告》系统梳理了过去一年间气侯融资发展的最新动态,总结了现有气候融资体系问题,重点就如何撬动私人资本进入气候融资领域,加强气候适应资金供给等方面做出了分析。此外,报告就坚持履行《巴黎协定》,推动全球建立一体化气候公共物品供给机制;推动新兴多边金融机构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渠道作用;增强我国气候融资软实力等问题,提出了具体政策建议。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王遥教授指出,随着我国气候变化政策持续推进,创新金融模式和工具在绿色领域广泛应用,绿色金融体系建设逐步落地,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资金获取渠道正在不断丰富。但与此同时,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资金缺口仍十分巨大。

《2017中国气候融资报告》的主要作者,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副院长、气候与能源金融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倩教授表示,从整体发展角度看,气候融资体现存在的过度依赖ODA资金体系与融资工具的情况,根本原因在于全球尚未建立起一个完善的气候公共物品供给理念及融资体系。加速提升气候资金供给总量、效率与效果的前提是为全球减缓和适应战略形成独立的融资机制和相匹配的融资工具,尤其需要重申全球公共财政的核心作用,加强赠款资源的供给和有效利用,以撬动、引领及推动更大规模的私人投资来解决气候公共物品供给不足的问题。

为探寻解决全球气候融资问题方案,《2017中国气候融资报告》主要研究观点包括:全球气候资金缺口仍加速扩大,适应供给尤其缺乏机制保障;气候资金治理体系呈碎片化发展,需增强协同治理能力;多边机构作为气候融资重要渠道面临转型,新旧机制协同合作机制有待建立;新兴经济体气候资金机制发展迅速,新的全球公共物品供给格局正在形成;传统能源市场现回弹信号,新能源转型全球趋势未受明显冲击;中国绿色金融体系建设有望持续推动气候融资市场创新。

《2017中国气候融资报告》还提出,坚持履行《巴黎协定》,推动全球建立一体化的气候公共物品供给机制,推动新兴多边机构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渠道作用和多方面创新,以气候变化南南合作为突破口,加强我国气候融资软实力。

据悉,《2017中国气候融资报告》是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气候与能源金融研究中心推出的气候融资年系列年度报告,自2011年起已连续7年发布,并将于近期正式出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