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非通用语种翻译人才培养系列研讨会在京召开

发布时间:2017-11-29 17:31:01  |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刘梦雅  |  责任编辑:刘梦雅
关键词:一带一路,非通用语种,翻译,中国外文局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11月29日,由中国外文局教育培训中心、中国翻译研究院人才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一带一路”非通用语种翻译人才培养研讨会在京召开。本次研讨会分别聚焦“一带一路”沿线中东欧地区、中亚地区语言,就翻译人才队伍现状、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展开深入研讨。来自爱沙尼亚、捷克、拉脱维亚、罗马尼亚、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的翻译专家学者,与外交部、外文局、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新疆翻译协会以及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语言大学等国内高校的30余位翻译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

中国外文局副局长、中国翻译研究院执行院长王刚毅出席此次研讨会并致辞。他表示,非通用语种虽被冠以“非通用”且人才数量少,但在突破语言藩篱、增进文明互鉴、推动互联互通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性作用,意义十分重大。特别是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非通用语种的翻译人才正在成为翻译人才培养的焦点和重点。做好非通用语种翻译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产学研各方面给予高度重视,形成海内外联动、政产学研协同的培养体系和协作机制,特别是需要建立专门的人才储备机制,能够支持非通用语种翻译人才专业成长并发挥作为,打通人才培养单位与人才使用单位之间的对接沟通通道,加强人才统筹调度,缓解人才供需失衡、资源分散、业务忙闲不均等问题,有的放矢地分析改善人才队伍薄弱和力量分散的问题。


blob.png

中国外文局副局长、中国翻译研究院执行院长王刚毅 刘强 摄

“一带一路”,语言铺路。“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动力是“民心相通”,而“民心相通”的根本保障是语言互通。非通用语种翻译人才培养如何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国内国外、政产学研等有关各方应如何发挥作用,如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更好地解决人才培养面临的难题,是此次与会专家研讨的重点。

据有关负责人介绍,研讨会致力于搭建“一带一路”非通用语种人才培养交流合作平台,促进国内外政产各方面沟通对接,推进“一带一路”非通用语种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和工作机制创新,增强人才培养实效,推进非通用语种翻译人才队伍建设,为“一带一路”提供坚实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据了解,“一带一路”非通用语种翻译人才培养系列研讨会包括三场研讨,分别针对“一带一路”沿线中东欧、中亚、东南亚等三大重要地区,共涉及20余种语言。第三场研讨会将聚焦“一带一路”东南亚地区语言翻译人才培养,于12月7日在广西南宁举办。

blob.png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