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发布时间:2017-11-22 13:39:23  |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冯仕政 魏钦恭  |  责任编辑:刘晨曦
关键词:振兴战略,惠农政策,村容整洁,居住满意度,乡村建设

     冯仕政,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

     魏钦恭,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助理教授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战略是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后更加深入全面系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部署,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实现近6亿中国农村人口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描绘了锦绣蓝图。同时,乡村振兴战略指出的一项重要任务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要准确理解和深刻把握乡村振兴与国家粮食安全的内在关系,就需要明确只有农民心定了、农村宜居了、农民富裕了,更多农民才能更好地从事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也才能把全中国人民的饭碗端牢、端稳、端好。对此,我们可以从确保土地承包稳定长久、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实现农村脱贫农民增收三个方面分别理解。

     一、农民心定了才能积极投身农业生产

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现路径,报告明确“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这一重大制度安排为亿万中国农民吃下了定心丸。“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是农民赖以生存的保证。

历史实践证明,我党一以贯之的农村土地政策是稳定民心、实现广大农村地区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础。从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打土豪分田地”到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的土地改革,再到改革开放初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系列与农村和农民相关的重大问题都与土地不可分割。也正是由于广大农民的土地权益能够得到持续有效维护,才更大地激发了从事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热情。

新时期,国家对农民许下郑重的承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长久不变。一方面,在总量上,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划定,18亿亩耕地红线不突破,是确保我国粮食生产安全的前提;另一方面,农村土地制度深化改革,土地承包关系稳定长久,提升了农民的安全感。这也就解决了农民有地可种、为什么留在农村的问题,将再一次激发广大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二、农村宜居了才能让农民留在家乡田园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断,强调绿水青山可带来金山银山,但金山银山买不到绿水青山。这一论断将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放置在了突出的重要位置,乡村振兴之路不仅是经济建设之路,也是美丽乡村宜居乡村建设之路。只有农村生态宜居了,才能留得住乡愁、留得住农民、换来金山银山。

需要承认,在以往发展过程中确实存在重视城市污染防治,对农业和农村污染防治意识不足、投入不够、保护不强的问题,甚至存在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的问题。近年来,中央不断加大对农村的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农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农民居住满意度不断提升,对农村家园的归属感进一步增强。如浙江省持续实施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十年接力,一张蓝图绘到底,多数村镇实现了从“脏乱差”到“净洁美”的脱胎换骨,真正建成了村容整洁、村美民富的美丽乡村。可以预期的是,通过乡村振兴战略,将使亿万民众享受美丽环境、过上美好生活,农村成为城市人向往的美丽田园,外出农民工从“孔雀东南飞”到“春暖燕归巢”,广大农民认同自己的身份并投身于农业生产,确保我国粮食生产安全。

     三、农村富裕了才能让做农民更有获得感

长久以来,农民职业是收入低的代名词,农村地区是贫困匮乏的写照。没有农村地区的脱贫就没有乡村振兴,没有农民的富裕增收就不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问政于民,始终心系广大农村地区的发展和农民的生活生计问题,一大批扶农、支农、惠农政策落地实施,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六千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农村换新颜、农民笑开颜。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进一步改变城乡发展格局、城乡收入分配格局和农业生产格局。

一是,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融合的局面将得到极大改变。长期以来,亿万农民和农村青年劳动力离土离乡,从乡村流动到城市寻求发展,如候鸟一般在城市和乡村之间迁徙,不少农村出现无人种地、田园荒芜的困局,许多闲置土地被称作“没有农民的土地”。通过乡村振兴战略,将农业农村发展置于优先发展的地位,真正实现城乡统筹、平衡、协调发展,农村将越来越有吸引力,外出务工农民也将逐渐回归家园,下乡返乡创业人员将开始增加,农业将成为有奔头的产业,更多优秀人才将致力于现代化农业生产、投身于中国农业发展实践。

二是,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大、农民收入低的局面将得到极大改变。2016年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已经缩小到了2.72:1,贫困发生率从12.2%下降到4%以下。只有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加,才能调动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藏粮于民,发挥粮食安全稳定器的作用。

三是,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粗放式发展方式将得到极大改变。报告指出,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这将在改变传统分户井田式耕作生产的基础上,扩大规模化经营和高效化经营,培育一批理念新、懂技术、善管理的职业化新农民,切实推进农业现代化、保障粮食等农产品安全。(观点中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