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网 金佳绪 熊天慧
【学习进行时】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精心谋划下,“一带一路”建设成果丰硕。新华社《学习进行时》原创品牌栏目“讲习所”今天为您梳理“一带一路”从倡议到实践的辉煌历程。
2013年金秋9月,习近平出访哈萨克斯坦,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提出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同年10月,习近平出访东盟,在印度尼西亚提出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自此,“一带一路”倡议逐步走进世界视野。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4周年。回首4年来,从顶层设计到推进落实,在习近平的精心谋划下,“一带一路”在发展中不断完善,在合作中不断成长。
三个“共”,共同续写丝路传奇
千百年来,绵延万里的古丝绸之路见证了陆上“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盛况,也见证了海上“舶交海中,不知其数”的繁华。
“只要坚持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发展”,习近平指出,“这是古丝绸之路留给我们的宝贵启示”。
古丝绸之路之所以能造福沿线人民,正是源于沿线各国相向而行,互利共赢。十八大以来,无论是在国外出访还是国内会议,习近平始终把“共商、共建、共享”这三个“共”作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基本原则。
2014年6月,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习近平提出“中阿共建‘一带一路’,应该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9月,在印度世界事务委员会发表重要演讲时,习近平指出,“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要以加强传统陆海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互联互通,实现经济共荣、贸易互补、民心相通,“希望以‘一带一路’为双翼,同南亚国家一道实现腾飞”。
“‘一带一路’建设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在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开幕式上,习近平发出真诚邀约,欢迎沿线国家和亚洲国家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欢迎五大洲朋友共襄盛举。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发表演讲时,习近平再次强调“一带一路”是发展的倡议、合作的倡议、开放的倡议,强调共商、共建、共享的平等互利方式,欢迎周边国家参与到合作中来,携手实现和平、发展、合作的愿景。
2016年,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强调,要“坚持各国共商、共建、共享,遵循平等、追求互利”,牢牢把握重点方向,聚焦重点地区、重点国家、重点项目,抓住发展这个最大公约数,不仅造福中国人民,更造福沿线各国人民。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习近平的推动下,共商、共建、共享原则逐步被许多国家所认可。4年来,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支持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安理会等重要决议也纳入“一带一路”建设内容。
2017年5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29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140多个国家、80多个国际组织的1600多名代表共赴盛会。在开幕式上,习近平用4年来“一带一路”取得的丰硕成果向世界表明,“一带一路”倡议顺应时代潮流,适应发展规律,符合各国人民利益,具有广阔前景,标志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已经进入从理念到行动、从规划到实施的新阶段。
千年丝路再一次焕发出蓬勃生机。意大利前总理罗马诺·普罗迪说,“作为一个意大利人,这是历史的一个记忆。当年的丝绸之路,是从威尼斯到中国,而现在(丝绸之路)又回来了”。
五个“通”,让“一带一路”联通世界
“自古以来,互联互通就是人类社会的追求”。
2013年,在古丝绸之路经由地哈萨克斯坦,习近平发起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强调从“加强政策沟通、加强道路联通、加强贸易畅通、加强货币流通、加强民心相通”五个方面先做起来,“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
2014年,习近平在主持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会时指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互联互通相融相近、相辅相成,“如果将‘一带一路’比喻为亚洲腾飞的两只翅膀,那么互联互通就是两只翅膀的血脉经络”。
2016年,在秘鲁利马出席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时,习近平指出,中国将同各方一道,推进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实现发展战略对接,深化互利合作,为区域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注入强大动力。
中国同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合作协议,同30多个国家开展机制化产能合作。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累计超过500亿美元。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已经为“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的9个项目提供17亿美元贷款,“丝路基金”投资达40亿美元。中国企业已经在20多个国家建设56个经贸合作区,为有关国家创造近11亿美元税收和18万个就业岗位……
4年来,“一带一路”建设成果超出预期,经济走廊建设稳步推进,互联互通网络逐步成型,贸易投资大幅增长,重要项目合作稳步实施,习近平擘画的“区域大合作”正在逐步形成。
习近平坚定表示,“一带一路”建设,倡导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要“交而通”,而不是“交而恶”。
十八大以来,除了在国际场合大力宣介“一带一路”,习近平还在国内专门召开座谈会、组织政治局集体学习等,对全面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作出一系列强力部署。
“‘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推行互利共赢的重要平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建设既要确立国家总体目标,也要发挥地方积极性,要以创新的理念和创新的思维,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
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指出,要努力把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成为开放和创新融为一体的综合改革试验区,成为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市场主体走出去的桥头堡。
在广西考察时,习近平强调,一定要把北部湾港口建设好、管理好、运营好,以一流的设施、一流的技术、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服务,为广西发展、为“一带一路”建设、为扩大开放合作多作贡献。
百花齐放春满园。4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建设逐步推进,互联互通的理念传遍世界、不断深入人心。
一个“最高目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带一路’建设已经初步完成规划和布局,正在向落地生根、深耕细作、持久发展的阶段迈进”。2016年6月,习近平在乌兹别克斯坦最高会议立法院演讲时,强调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向更高水平、更广空间迈进”。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习近平谋求的“更高水平”和“更广空间”不止是合作上的更深一步,还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理念的进一步追求。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提出的“命运共同体”理念,正与“大同社会”的思想一脉相承,强调“一带一路”建设要“把我国发展同沿线国家发展结合起来,把中国梦同沿线各国人民的梦想结合起来,赋予古代丝绸之路以全新的时代内涵”。
2016年11月,第71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为指引,以打造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为合作目标的“一带一路”倡议被首次写入,得到193个会员国一致赞同。3个月后,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第五十五届会议协商一致通过决议,首次写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2017年5月,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上指出,在“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框架内,各方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携手应对世界经济面临的挑战,开创发展新机遇,谋求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不断朝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向迈进。“这是我提出这一倡议的初衷,也是希望通过这一倡议实现的最高目标”,习近平强调。
“我们正走在一条充满希望的道路上。我相信,只要我们相向而行,心连心,不后退,不停步,我们终能迎来路路相连、美美与共的那一天。我相信,我们的事业会像古丝绸之路一样流传久远、泽被后代”,习近平动情地说。
4年的实践雄辩地证明,“一带一路”正以开放包容的宽广胸怀,承载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梦想,拥抱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