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9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厦门出席金砖国家工商论坛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提出“中方将举行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话会,邀请来自全球不同地区国家的5位领导人共商国际发展合作和南南合作大计,推动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可持续发展理念是人们对工业化反思后的创新,最早源于西方国家的环境保护,后来融入发展中国家的诉求,成为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农业和减贫领域成就显著,社会事业进步巨大,环境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卓有成效,为发展中国家探索发展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从环境保护到可持续发展,体现了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的智慧
从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环境与发展峰会、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的标题变化,反映了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的贡献。由于人类对自然界的大规模征服、控制、利用,20世纪50年代西方国家进入“公害泛滥期”,出现“八大公害”。英国泰晤士河污染成了一条鱼虾绝迹的河流;比利时马斯河谷工厂排放的大量烟雾导致上千人出现呼吸道疾病;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英国伦敦烟雾事件,日本四日市大气污染事件、熊本水俣病事件、富山骨痛病事件和爱知县米糠油污染事件等的发生,引起人们对环境的关注。1962年,美国生物学家卡逊在《寂静的春天》一书中指出,生态环境问题如得不到解决,人类将生活在“幸福的坟墓”中。1972年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提出了“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
1972年瑞典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首脑会议,2002年南非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联合国大会名称变化反映了发展中国家的诉求,增加了中国智慧。可持续发展首次出现在1980年《世界自然保护大纲》中;1987年《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正式界定,1992年6月里约热内卢大会为各国所接受;2012年南非“里约+20”峰会,联合国发表《我们憧憬的未来》文件,世界各国承诺“实现可持续发展,确保为我们的地球和今世后代,促进创造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的未来”,进一步凝聚了可持续发展的共识。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成为我国的重大发展战略。1992年8月,“中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文件,将可持续发展确定为发展战略。1994年《中国21世纪议程》发布,成为世界上发布可持续发展国家战略的第一个国家。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两大战略。2002年,十六大报告将可持续发展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2007年,十七大报告提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要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将“建设生态文明”列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五大奋斗目标之一。所有这些反映了我们党在顺应国际潮流、引领全国人民迈向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的努力。
中国在推进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积极行动,并取得成效。
2015年9月,联合国193个会员国通过了含17项目标和169项指标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旨在消除贫困、消除饥饿、促进男女平等、应对气候变化、加强可持续发展全球伙伴关系。该议程全面兼顾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社会、环境和安全四个纬度,强调了满足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所有人的需求而不落下任何一个人;这是人类的共同愿景,是世界各国领导人达成的社会契约;既是一份造福人类的行动清单,也是谋求成功的一份蓝图。
二十国集团(G20)杭州峰会实现G20史上的两个“第一次”:第一次把发展置于全球宏观政策框架的突出位置;第一次就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制定行动计划;该计划包括以下内容:包容性商业、能源、贸易和投资、反腐败、国际金融架构、增长战略、气候资金和绿色金融、创新、全球卫生等领域。G20杭州峰会将“增强环境可持续性”确定为结构性改革的九大优先领域之一;环境可持续性的指导原则:一是推广市场机制以减少污染并提高资源效率。如增强金融体系筹集私人资本开展绿色投资等举措。二是促进清洁和可再生能源以及气候适应性基础设施的发展。2016年启动“全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联盟倡议”,致力于加强现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倡议。三是推动与环境有关领域的创新开发及运用,并成为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四是提高能源效率。2016年《G20能效引领计划》,鼓励G20成员根据自身需要和本国国情,开展能效项目,采取相关政策和措施,以提高能效水平。
在近期公布的《2017年金砖国家外长会晤新闻公报》和《2017年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主题和合作重点》中,金砖国家一致强调加强国际发展合作,在全球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中国先后于2016年10月12日发布《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和2017年8月24日发布《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进展报告》,为金砖国家协同制定“2030年可持续发展”行动计划提供了重要参考。
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一项重要目标是消减贫困。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吹响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进军号,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绩。2013年至2016年,每年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000多万人,累计脱贫5564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底的10.2%下降到2016年底的4.5%,贫困地区面貌明显改善。中国的脱贫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赞扬。今年8月22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布《2016年中国人类发展报告》,指出中国“造血式”的开发扶贫,既是过去几十年推进减贫工作的重要经验,也是实现减贫目标的必由之路。
气候变化成为全球性热点议题。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五次报告指出,如果再不采取持续的政策和行动,到本世纪末全球气温将上升5.8℃,后果将是灾难性的:沿海地区城市被淹没、食品短缺、干旱加剧和洪涝增多,极端气候事件增多,很多地区缺水加剧,热带气旋强度增强,生物多样性丧失,珊瑚体系丧失无法逆转,任何国家都难以独善其身。2015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同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举行会谈后,中美双方发表了联合声明,承诺将致力于减排并推动一个共同愿景——向低碳的全球经济转型。中国承诺以100亿人民币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2017年建立起全国性碳排放交易系统,覆盖发电、钢铁、水泥等产业。
“一带一路”倡议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意义重大,并得到联合国的高度认可。今年5月,我国成功主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29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140多个国家和地区80多个国际组织的1600多名代表出席会议,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进入从理念到行动、从规划到实施的新阶段;这将为各国合作共赢搭建起新的平台,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创造新的机遇。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时指出,“一带一路”倡议将成为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全球努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推动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落实,中国从地方到行业全面铺开。
习近平总书记在金砖国家工商论坛开幕式主旨演讲中指出,现在,我们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代。虽然全球范围内冲突和贫困尚未根除,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愈发强劲。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你输我赢的零和游戏不再符合时代逻辑,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各国人民共同呼声。面向未来,中国将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不断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创新引领经济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地方层面,国务院2016年12月3日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发出《关于印发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方案的通知(国发〔2016〕69号)》,以推动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工商界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力军。1992年联合国里约环发大会后,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WBCSD)成立。近10年来,我国工商界人士在探索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发挥工商界在信息、技术、资金等方面的优势,开展更多互利共赢、利国利民的合作,可以为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增进人民福祉作出更大贡献。(周宏春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