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5年,中国农村扶贫工作成效显著

发布时间:2017-09-01 09:53:24  |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李云龙  |  责任编辑:王虔
关键词:扶贫,脱贫,农村,贫困,精准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农村扶贫工作,认为扶贫开发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人民福祉,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我国国际形象,是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是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标志,也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扩大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在全党和全国工作的工作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五年来,中国党和政府提出了一系列农村扶贫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制定了一整套开创性的农村扶贫政策,投入了巨额扶贫资金,动员了政府系统内外的大批扶贫力量,帮助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明显改变了农村贫困面貌。

精准扶贫新战略有效实施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精准扶贫要求,推动中国扶贫战略实现重大转变。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同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时指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各地都要在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上想办法、出实招、见真效。要坚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区别不同情况,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不搞大水漫灌、走马观花、大而化之。”习近平强调指出,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就要把真正的贫困人口弄清楚,把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搞清楚,以便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2014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要求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给每个贫困村和贫困户建档立卡,为每个贫困村和每户贫困家庭制定帮扶措施,真扶贫、扶真贫,使他们在规定时间内尽早实现稳定脱贫的目标。2014年5月,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和中央农办等7部门,联合发布《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实施方案》,提出实现扶贫到村到户的目标,要求在扶贫工作中实行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精准识别就是准确地找出贫困户和贫困村,一个贫困人口、一个贫困村都不遗漏,同时也要剔除任何冒牌贫困人口。精准帮扶就是根据贫困户和贫困村具体情况,制订有针对性的帮扶计划,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扶持。确定贫困村和贫困户,须经过个人申请、群众评议、公示公告、抽检核查等严格程序。贫困村和贫困户识别出来以后,应由政府建档立卡,联网运行,每年更新。实行精准帮扶,须建立干部驻村工作制度,每个贫困村都要有驻村帮扶工作队进驻,每个贫困户都要指定帮扶责任人。2014年4月,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方案》,详细说明识别贫困村贫困户的统一标准和规范方法,并提供建档立卡的参考文本。2015年11月,中共中央通过的《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精准扶贫要实现扶持对象精准、资金使用精准、项目安排精准、因村派人精准、措施到户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在精准扶贫战略中,精准识别和建档立卡是关键环节。要定期核查建档立卡的贫困村、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实行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要根据致贫原因和脱贫需求,对贫困人口分类进行扶持。精准扶贫标志着中国扶贫战略的重大变化,意义深远。精准扶贫解决了长期存在的扶贫对象模糊的问题,使扶贫工作针对性更强,效率更高。从2013年底开始,在中央有关部门的统一部署下,各地全面开展贫困识别和建档立卡活动,全国共识别出贫困村12.8万个,贫困人口8862万人。目前这些贫困村和贫困人口已全部建档立卡,未来扶贫工作对象更加明晰,扶贫措施更有针对性。

农村扶贫进入攻坚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扶贫工作,并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政府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中国农村扶贫事业进入新阶段。2015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实现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决定》要求发展特色产业脱贫、引导劳务输出脱贫、结合生态保护脱贫、实施易地搬迁脱贫、着力加强教育脱贫、开展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脱贫、实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兜底脱贫、探索资产收益扶贫,并健全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和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根据7000万贫困人口的不同情况,中国政府制定了有针对性的脱贫方案。第一,对于有劳动能力和生产技能的贫困人口,主要通过发展生产脱贫。政府支持贫困群众因地制宜地发展各种特色产业,推动他们走上经济内生增长、自主脱贫致富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这种扶贫形式大约可以使3000万贫困人口脱贫。第二,对于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系统脆弱、不具备生产生活条件地区的贫困人口,由政府出资迁移到生产生活条件比较好的地方,实现易地搬迁脱贫。这种扶贫形式大约可以使1000万贫困人口脱贫。第三,对于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尤其是年轻贫困人口,通过提高他们的教育水平,通过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提升,帮助他们在第二和第三产业找到工作岗位,实现转移就业脱贫。这种扶贫形式大约可以使1000万贫困人口脱贫。第四,对失去劳动能力、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脱贫的贫困人口,通过把他们全部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办法来脱贫。这部分贫困人口大约有2000万人。通过这四种方式,中国到2020年可以使7000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脱贫攻坚工程全面推进

2016年国务院组织编制了《“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中办、国办就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制定了10个配套文件,32个牵头部门和77个参与部门共出台118个政策文件或实施方案。各行业部门将扶贫内容纳入“十三五”行业专项规划优先安排。《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发布后,各地党委和政府认真研究落实。各地普遍结合“十三五”规划,编制省级“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出台包括一个全面推进脱贫攻坚的文件以及若干个配套文件在内的“1+N”精准脱贫系列文件。从省市到县乡,各级党委和政府都由主要领导亲自挂帅,负起全责,并层层督促,层层落实。按照精准脱贫要求,各地脱贫方案和脱贫责任落实到了每个贫困村和每个贫困户。

脱贫效果有目共睹

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扶贫工作成效显著,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生活状况显著改善。2012年至2016年,农村贫困人口从9899万人减少到4335万人,平均每年减少近1400万人;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7%,2016年达到8452元,比全国农村居民收入年均增速快2.7个百分点。2016年,中国政府的扶贫投入大幅增加,中央和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首次突破10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扶贫资金667亿元,同比增长43.4%;省级财政超过400亿元,同比增长50%以上。各类金融机构加大扶贫支持力度,其中累计发放扶贫小额贷款2772亿元,2017年新发放1645亿元,支持了766万贫困户。新的扶贫形式不断出现。2016年,国务院扶贫办、国家能源局联合在河北、安徽、山西等6省份的30个县开展光伏扶贫试点,下达516万千瓦的光伏扶贫项目建设计划。国务院扶贫办和国家旅游局在全国2.26万个贫困村开展乡村旅游扶贫。全国428个贫困县开展了电商扶贫试点,商务部、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联合确定158个贫困县开展了电子商务进农村试点。转移就业和易地搬迁成为主要脱贫形式。201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投入中央预算内投资160亿元,重点用于云南、贵州、四川、甘肃、陕西等22个省(区、市)内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安置住房建设补助,完成易地扶贫搬迁249万人。2016年,全国转移就业贫困劳动力达480万人。2016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下降到4335万人,比2015年减少1240万人。

中国扶贫力度进一步加大

2017年,中国扶贫力度进一步加大。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从2016年的667亿元大幅增加到861亿元,比上年增加200亿元,增长30.3%。根据《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从2016年至2020年,中央、地方及有关个人和机构将投入9463亿元,通过易地搬迁使981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在2016年易地扶贫搬迁249万人的基础上,2017年将完成易地扶贫搬迁340万人的任务。2017年将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从目前减贫任务年年超额完成的情况看,提前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已成定局。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实现脱贫攻坚目标,意味着绝对贫困在中国将成为历史。农村贫困人口也同全国人民一样,不愁吃、不愁穿,享受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等保障,逐渐过上小康生活。中国贫困地区的面貌和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状况将发生根本变化。(李云龙,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教授、中国人权研究会常务理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