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的五年】 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带领人民群众脱贫奔小康

发布时间:2017-08-29 09:51:23  |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周宏春  |  责任编辑:魏博
关键词:扶贫,脱贫,发展,贫困地区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提升到治国理政的高度。随着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临近,我国脱贫攻坚工作进入攻城拔寨、决战决胜的冲刺阶段。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扶贫实践中的有益经验,在未来的精准脱贫致富奔小康过程中再接再厉,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并为世界扶贫提供中国方案和中国经验,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使命。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确定了精准脱贫的治国理政方略

改革开放后,我国启动了大规模扶贫工作。20世纪90年代,《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发布;进入21世纪,《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和《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相继发布,成为扶贫事业的纲领性文件。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贫困标准“水涨船高”,加之部分政策执行“走样”,出现庆祝“贫困县帽子”仍被保留的不正常情形,并产生不愿意“摘帽”的逆向示范效应。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考察时提出了“精准扶贫”概念。2015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要求在对贫困人口实行精准识别基础上,根据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的工作标准。从2014年开始,每年10月17日定为扶贫日。2014年4月至10月,全国扶贫系统组织人员进村入户,通过群众评议、入户调查、信息录入等贫困人口识别程序,识别出12.8万个贫困村、8962万贫困人口,建立了贫困档案,逐个分析致贫原因,因村因户因人分类实施扶贫策略,并组织开展了教育、健康、金融、科技、民营企业万企帮万村等十大精准扶贫行动。

2012年12月29日,刚刚担任总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就冒严寒赴河北省连片特困地区调研走访;其后的四年多时间内,习近平总书记几乎走遍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从黄土高坡到茫茫林海,从雪域高原到草原牧区,从西北边陲到云贵高原,反映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和担当。

脱贫攻坚事业取得初步成效,成功帮助8亿人口摆脱贫困,减贫人数占全球减贫人数的四分之三,为全球减贫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其中,在2012年到2016年的四年时间内,全国5564万人口顺利脱贫,农村贫困人口每年都减少超过1000万人。2017年2月26日,江西井冈山宣告率先脱贫摘帽;一个月后,河南兰考也宣布摘下贫困的帽子。昔日最苦最穷的革命老区、黄河滩区,率先脱掉了贫困帽。这是我国脱贫攻坚事业成效的最好佐证

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入手,力求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具有很强的脱贫先导作用。在一些贫困地区,改一条溜索、修一段公路就能给群众打开一扇脱贫致富的大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以国家高速公路、普通国道、农村公路建设为重点,实施了一大批重点工程,解决贫困地区的交通发展短板问题。在国家高速公路中,18条主线连通贫困地区,其中12条已经全线贯通;贫困地区群众出行条件得到极大改善。过去五年,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建设了6.6万公里国省道和33万公里农村公路,打通了多条“断头路”“瓶颈路”,逐步消除了制约农村发展的交通瓶颈。按照有关规划,到2020年我国贫困地区国家高速公路主线将基本贯通,具备条件的县城通二级及以上公路,乡镇、建制村通硬化路、通客车,从而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的交通运输保障。

贫困地区大多有着“绿水青山”,如何以可持续的途径将“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也是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据媒体报道,被评为安徽省劳模不到半个月,石台县七都村党总支书记钱朝阳,在中央环保督察组向安徽省转办的群众信访举报件中看到了自己的名字,原因是沼气池消化不了猪粪的臭味影响了周边居民的生产生活。宏观上看,一些地方在扶贫产业发展过程中,忽视了配套的环保设施建设;一些地方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导致土地板结、重金属超标;一些地方不顾水资源短缺的现实,大规模发展耗水产业。这些做法均是不可持续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精准扶贫要坚守“绿色惠民”,而不能急功近利;脱贫攻坚任务重、压力大不能成为污染“绿水青山”的理由,毕竟“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让我们付出了巨大代价,扶贫产业发展不重视环保将贻害无穷。

产业扶贫,培育贫困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

不同地区、即使同一地区,致贫的原因也不尽相同。国家坚持政府主导、开发式扶贫方针,采取发展特色产业、引导劳务输出、结合生态保护脱贫、实施易地搬迁等方式实现脱贫目标;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生态扶贫、旅游扶贫,多管齐下;设立全国脱贫攻坚奖,改革创新,动员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脱贫攻坚,并健全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和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

提高扶贫措施的有效性,核心是因地制宜、因人因户因村精准施策、精准发力,发展符合当地条件的特色产业。在各地的脱贫实践中,“公司+基地+农户”、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等扶贫模式相继涌现。被中国扶贫开发协会授予全国旅游扶贫示范调研基地的红河漂流景区,在形成“景区扶贫”“产业扶贫”“机制扶贫”“合力扶贫”“理念扶贫”等“乡村旅游发展聚合体”模式过程中,出现一条河带火一条沟、用一条河带旺一个县、以一条河带出一个试点市的良好态势。红河漂流景区位于辽宁省清原县,总经理杨德全介绍其经验时称,发挥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将农民、个体户组织起来,带动了周边种植业、养殖业、山庄、餐饮旅店业、小商品零售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不仅当地农民摘掉了穷帽子,也保护了景区的整体生态环境,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贫困地区发展要靠内生动力。如果凭空救济出一个新村,简单改变村容村貌,内在活力不行,劳动力不能回流,没有经济上的持续来源,这个地方下一步发展还是有问题。因此,扶贫应坚持量力而行,扶贫工作必须务实,脱贫过程必须扎实,脱贫必须真实,让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检验。

结对帮扶,让脱贫更有底气和信心

结对帮扶,大致分为地区之间、行业或部门对口等形式;这样做,可以使贫困户生活中的切身问题得到重视和解决,扶贫更为精准,脱贫更有底气和信心。全国各单位定点扶贫工作稳步推进,中央层面320个单位定点帮扶592个贫困县,军队和武警部队结对帮扶2000多个贫困村;2.65万家民营企业帮扶了2.46万个村的近400万贫困人口。

东部发达地区帮扶西部贫困地区的扶贫协作关系,近年来得到加强。从1996年起,北京、上海、深圳、浙江等9省市对口帮扶西部12个省份,现已实现了对30个民族自治州的全覆盖。近5年来,福建省从省、市、县三级累计选派近万名优秀年轻干部到贫困村和村级组织薄弱村担任党组织第一书记,实施“部门挂钩、资金捆绑、干部驻村”工作机制,有力地改变了贫困村贫穷落后面貌,为新农村建设注入了强大的生机与活力。井冈山市按照“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的要求,采取分类施策、因地制宜的产业扶贫、就业扶贫、保障扶贫、基础设施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帮扶办法,实现了率先脱贫。

开发扶贫项目,需长短结合,让贫困户钱包尽快鼓起来,多得实惠。俗话说,桃三杏四李五年,要吃苹果等八年,枣子当年能卖钱。有些扶贫项目见效慢,有些项目见效快。在选择项目时,要考虑贫困户和扶贫干部的“耐心”。可以先从能让贫困户看得见收益的一些“小目标”做起,如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开办农家乐,让贫困户得到实惠,这样做不仅可以融洽干群关系,还能增强贫困户的脱贫自信心。在此基础上,谋划长远,推动产业升级,提高发展质量,为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永续发展打好基础。

扶志扶智,让贫困人口在参与中分享发展成果

从“输血式”的救济型扶贫,向“造血式”的开发型脱贫升级,将“慰问式”扶贫变为“造血式”帮扶,各地加大了“造血”力度,如“定向切块”给贫困户子女上学,培养当地带头人,促进本土人才回流,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等。

扶贫需注重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接受良好教育,是脱贫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一些地方通过搭建“学校共同体”,实行教师“走教”,打造“城乡共济、资源共享”的均衡教育体系,尽可能让所有孩子享受同等教育,实现从学前教育到大学教育的贫困生资助全覆盖。

“授之以渔”,成为不少地方脱贫的做法。脱贫攻坚不是养懒汉,在让贫困人口在参与中分享发展成果,干得多收获多,不干一分钱也得不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策勒县恰哈乡乌库村海拔2650米,2014年被选为全疆特困山区扶贫开发试点村,实施扶贫项目6个,行业部门配套项目6个,投入资金2700余万元,涉及庭院改造、牲畜棚圈建设、富民安居房建设等,当年就实现了整村脱贫。一位脱贫的群众说,趁着自己身体还不错,现在不拼啥时再拼。尽管整村推进脱贫了,我们自己也得拼命干,不能“等靠要”,再给国家添负担。

拓展融资模式,不断提高扶贫资金的利用效率

打赢脱贫攻坚战,离不开资金投入。产业扶贫,难免花钱,需要不断创新融资模式。四年多来,中央财政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961亿元,年均增长19.22%;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扶贫攻坚,金融部门发放扶贫小额贷款2833亿元,帮助近800万贫困户成功脱贫。

一些地方财政拿出真金白银,确保每个贫困生有学上,每个贫困劳动力有技能。又如盐池县与保险公司合作开展了一系列农业保险政策,让村民的日子充满希望。

让贫困户如期脱贫,应做到贫困户“家家有项目”“户户能增收”。当然,贫困地区财政收入捉襟见肘,靠转移支付、对口支持来的钱,必须精打细算,而不能乱花钱乱作为;只见投入不见收益的项目不能上,不能搞“花架子”,以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

2017年,脱贫攻坚进入承上启下、全面突破的关键之年。目前,中国仍有4000多万贫困人口过着相对封闭落后的生活。虽然距离全面小康目标并不遥远,但任务艰巨,需要迎难啃下“硬骨头”。可以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全面小康社会指日可待!(作者:周宏春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