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镇魅影。幻羽惊鸿摄
一直想去重庆龚滩临江的吊脚楼上住一晚,去看那些悬挂在古镇街边屋檐下殷红的檐灯,寻访夜晚檐灯辉映下古镇迷人的风情。要知道,正因为有了檐灯,千年龚滩古镇的夜晚才如此情深意切。
檐灯就悬挂在每家每户的房子上,一盏挨着一盏,在夜色中泛着柔和的粉红光,宛如耀眼的繁星,将斑驳的石板街映照得光洁如玉、流光溢彩、妩媚迷离。街道两旁的吊脚楼和来来往往的游人,也恰似披上霓虹的晚装,妖艳美丽,摇曳着当年“钱龚滩”的无尽沧桑。坐到吊脚楼上,看色彩殷红的檐灯,聆听着江枫渔火,睡在古镇静谧温馨的夜晚,让人在霎那间滋生出亲近它的欲望,去感受龚滩檐灯1700余年历史的魅惑。
家住古镇的好友告诉我,龚滩檐灯工艺精美,历史悠久,当地居民自古就有挂檐灯的传统。檐灯一般挂在各家门正中,一来为过往的行人照明,二来可装饰门庭。尤其是逢年过节和婚嫁等大喜的日子,挂檐灯、放鞭炮、贴对联、吃长桌宴,成为龚滩流传下来的节庆习俗。
“一个红苕一把伞,跑去龚滩当老板。哪年走到码头去,接你一起闯乌江。”作为古镇传统文化之一,檐灯有一个凄美的故事。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家住贵州的土家后生田辉带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和新婚妻子跋山涉水来到龚滩。由于没有积蓄,田辉在货船上当起了船工。在船开往沿河、涪陵的日子里,他美丽的妻子就会倚在租住的吊脚楼上,等待守候田辉从远方归来。在田辉的打拼和他妻子的等待之中,他们的日子渐渐殷实起来。
谁知命运多舛,一次出船去沿河,因为乌江突发洪水,船被咆哮的江水吞噬,田辉和工友们再也没能如期归来,而他的妻子依旧在吊脚楼上苦苦等待。白天,她带着孩子极目远望;夜晚,她家门上多了一盏红布笼罩的灯。她告诉人们,怕田辉深夜回来,在陡峭的台阶上摔跤。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直到妻子也慢慢老去。古镇上的人们被他们的故事感染,于是家家户户门前也挂起了同样用红布笼罩的灯……慢慢地,这种灯在古镇传承了下来。
我还沉浸在檐灯那凄婉的故事里,好友告诉我,檐灯的制作工艺几近失传。制作时,先要用竹条扎成小巧精致的骨架,再用浆糊贴上纸,用颜料彩绘或者用彩色剪纸进行装饰。以前,里面是放一盏桐油灯,现在装的是节能灯。檐灯的样式也多种多样,有成串型、成排型。如今,古镇悬挂的那些檐灯,是统一制作的方形檐灯,样式更加庄重和喜庆。
悬挂在居民家屋檐下的檐灯,正成为古镇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展示着千年龚滩独特的魅力。千百年来,被点亮的那些檐灯,犹如父母或恋人的眼睛,翘首期盼,默默守护,滋润着不变的忠贞。它让远方的客人和归家的游子在内心深处,滋生起亲切、幸福和温暖的感觉。我知道,无论寒冬酷暑,这些殷红的檐灯,总有一盏为漂在远方的人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