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势·兴镇"遇见中国特色小镇启动峰会在京召开

发布时间:2017-06-22 09:12:55  |  来源:新华网  |  作者:佚名  |  责任编辑:袁放
关键词:小镇,峰会,聚势·兴镇,李铁,特色产业

6月20日下午,由新京报主办、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学术支持、中弘·新奇小镇、隆基泰和等企业协办的“聚势·兴镇”——“遇见中国特色小镇”启动峰会在北京举行。国家有关部委负责领导、地方政府负责人、以及多位著名专家学者应邀出席活动。

作为峰会的主办方,新京报社社长戴自更在致辞中表示:“特色小镇顾名思义‘特’字是关键。”他表示,这次主办聚势·兴镇“遇见中国特色小镇”论坛,就是希望为特色小镇建设搭建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让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以及企业家和社会各界人士就特色小镇建设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在理论上、实践上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特色小镇能成为区域发展的平衡器

与会嘉宾认为,当前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资源过度集中,产业资金、技术、人才高度集中在大城市,影响经济平稳发展。而特色小镇的出现既能疏解大城市的部分功能,也能构成城市周边的综合承载力,加快资源要素的聚集。从而统筹城乡、缩小城乡差距,成为提高有效供给和扩大内需的新动力。

“特色小镇能破解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对产业转型升级、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镇化质量都有好处。”住建部原副部长刘志峰在主题演讲中表示,特色小镇能使公共资源配置更合理。“特色小镇可以作为城市与农村的中间地带,就近解决住房、交通、就医、就学等问题,这样不仅大城市的功能得到了疏解,人口转移的成本也能降低。此外,特色小镇还可以为逆城市化做准备,承接未来大城市的人口转移。”刘志峰说。

发展的关键在抓住特色产业

目前,我国特色小镇的培育和建设速度很快,出现了浙江、贵州等一批示范小镇。但是在整个特色小镇建设探索中间,盲目发展和僵化地模式复制等问题一直困扰着特色小镇的发展。

“特色小镇要想发展,就要留得住人。让人有工打,有房住。能有好的教育,老人能有好的养老保障,游客能享受便利的交通和其他服务。”刘志峰表示,建设特色小镇一定要精准。“打造特色小镇一定要区别于普通小镇的建设,它应该脱离于市区,区别于行政区划和产业园区的概念,要么坚持按照自然禀赋和历史文化内涵建设,要么抓住特色产业,精准建设发展。建设特色小镇不在于规模多大,而在于有没有特色。”

“特色小镇建设要防止一窝蜂,什么都搞小镇。”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理事长、首席经济学家李铁也在会上指出,特色小镇的建设要因地制宜,重点要看市场的选择,政府做好交通等各种设施配套。

而国务院参事、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住建部原副部长仇保兴则发言认为:“作为一种新的经济模式,‘特色小镇+新经济体’这样一种模式在城市中间发挥了城市修补、生态修复、产业修缮等重要作用,城市缺什么,这个小镇在这里面就扮演了什么样的功能。”有鉴于此,仇保兴认为,如果目前能够建立一种新的评估体系,就可以对好的小镇、差的小镇进行分类,从而让特色小镇的建设者们能够消除负面干扰,让小镇能够健康、持续地发展下去。

健康发展需警惕地产化 防止盲目跟风

与此同时,在论坛上,多名与会专家、学者也深刻地指出了目前特色小镇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提出,现在特色小镇目前热度过高,应该合理规划发展,不应盲目跟风。

“我看一些部门和机构公布的特色小镇规划,全国范围内加起来五六千也不止。全国两千来个县,一万九千多个镇,现在一下子要建五六千个特色小镇,不知道往哪建。要防止房地产化。特色小镇不是新一轮跑马圈地盖房子,特色小镇一旦房地产化就会背离初衷,拉高土地成本,带来不必要的小镇库存。尤其是一些规划未达标,脱离实际的特色小镇项目,现在下马比上马形成的浪费更为明智、也更为紧迫。”刘志峰表示。

“特色小镇是按照市场规律,进行的空间的选择。”李铁则认为,特色小镇是按市场规律形成。政府可以引导创造条件,但也需要在这个过程中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定位,处理好管理和服务的关系,不能人为的去确定指标和制定行政命令。

“要针对我们怎么样给企业进行服务,更好提供管理的宽松的条件。要放眼长远,要培育环境为主,而不能把它定成政绩指标。”李铁表示,与此同时还要坚持去地产化,警惕借发展特色小镇之名进行的圈地活动,从而导致新一轮的房地产热。

而在随后展开的圆桌论坛环节,来自国家部委、地方政府负责人、企业负责人同专家、学者就特色小镇规划发展的趋势、特色小镇的IP选择和导入、政府在特色小镇建设中的角色变化、“互联网+”引领特色小镇的创新规划发展思路、如何应对特色小镇不同发展阶段的痛点和难点等五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并且站在各自的角度上充分发表了真知灼见,这些不同思维方式的观点交汇,让业界对于特色小镇现阶段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有了一个立体、直观的认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