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浦江 全域是景

发布时间:2017-06-08 09:44:22  |  来源:浙江日报  |  作者:佚名  |  责任编辑:袁放
关键词:仙华山,山岳型风景名胜区,宝莲花,全域,江南第一家

原标题:美丽浦江全域是景

“仙华杰出最怪异,望之如云浮太空”。

3月29日,国务院公布第9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浦江仙华山风景名胜区榜上有名。次日,浦江县风景旅游管理局即挂出300多字的“报喜帖”,通报这个大喜讯:“此次成功申报,是国家层面对浦江秀美山水、文化底蕴的认可,更是对浦江旅游多年来努力工作的褒奖。将极大提高浦江知名度,更充分地发挥仙华山景区的龙头作用,促进其他景区的保护、利用和管理,对推进浦江旅游及各项事业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江南奇观越亿年《山川典》有其名

曾经有人用“万、千、百”来概括浦江的历史文化——万年上山文化孕育耕读文化,千年郑义门传承家族孝义,百位书画大师发扬浦江人文风韵。而伫立在浦江县城北部的“少女峰”,已经用它秀美的姿态,经历了近亿年的岁月洗礼。

被明朝开国文臣之首宋濂形容为“天地间秀绝之区”的浦江县仙华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浙中浦阳江、壶源江上游,浦江县城北郊,由峰林仙华山、幽谷古禅寺、“江南第一家”、富春野马岭4个景区组成。共有20个景群、270个景源,组合成88处景区,总面积66平方公里。融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为一体,集中了浦江的核心旅游资源,以山巅峰林和孝义文化称誉江南,是难得的、不可复制的文化和自然遗产。

仙华山顶和马岭(野马岭)上,分别分布着面积达1平方公里和5平方公里的奇秀峰林。而峰林仙华山的低山丘陵地貌区,由1.5亿年前中生代燕山运动强烈的断裂挤压形成。仙华峰林山体为火山流纹岩,亦是由距今1.5亿年前侏罗纪时期火山活动形成,景区内沟谷纵横,山峦起伏,尤以山顶峰林的“奇、险、幽、旷”称誉江南。海拔720米的主峰“少女峰”,俯首皆是流纹岩石泡,更是江南一大奇观。区内的五彩岩石、丹流石壁,惟妙惟肖的造型,在华东地区独具特色,其丘陵地貌在浙闽一带富有代表性。由清康熙时编纂的我国现存最大的类书《古今图书集成》中的《山川典》,专门记述了仙华山。著名作家洪汛涛曾赞叹:“天下多少名山未能进入这部《山川典》,而仙华山却上了,而且介绍的文字篇幅相当大,何其可贵也。”

而富春野马岭景区,面积为20平方公里。景区内的美女峰,又称香炉石、颠倒壶瓶,海拔905米,为浙西第一奇峰。初看如蘑菇云冉冉升天,细看又如一尊仙女肖像,面向南天、立于云表。

人文历史齐荟萃儒释道三家汇聚

仙华山风景名胜区,以山水文化、儒家文化以及宗教文化为内涵,以山顶峰林、“江南第一家”为特色,融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为一体,观光揽胜、休闲度假、文化求知为主要功能的山岳型风景名胜区。古往今来,历代的儒、释、道3家许多名流常来这结庐修真,感受“如旌旗,如宝莲花,如铁马临关”的奇形伟观,堪称中华文化之奇胜。

“江南第一家”——郑氏义门,自南宋建炎初(1128年)至明天顺三年(1459年),以儒学礼仪治家,全族同居共炊长达15世之久,历350余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钦赐郑义门“江南第一家”牌匾。江南第一家作为中国家族史上世代同居、共财、聚食的典型,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融汇儒家思想“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168条家规,更是在明朝时期被作为治国法律蓝本。即使到了今天,《郑氏规范》依然被深刻在郑氏子孙的血脉之中。传承至今,江南第一家被评定为省廉政教育基地。以千柱落地为经典的郑义门营造技艺,更是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

心越大师原名蒋兴俦,字心越,别号东皋,为日本曹洞宗寿昌派的开山始祖。擅医药,工诗文,善书画,精篆刻和七弦琴,把中国文化的精髓传播到日本,是继鉴真之后对中日文化交流作出重要贡献者之一,有《自刻印谱集》、《东皋琴谱》遗世,被日本奉为“篆刻之父”“近世琴学之祖”。为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和东皋心越对中日文化交流作出的贡献,浦江县委、县政府在仙华峰林建造东皋心越纪念堂和心越阁,旨在继承和弘扬中国古代优秀文化。曾在幽谷古禅寺驻锡的宝掌禅师,世称“宝掌千岁和尚”,在佛学上地位甚高,在中国乃至日本、东南亚佛学界都有一定影响;宝掌禅寺内有赵朴初的亲笔题额,供有国清寺送来“如来佛”像。

峰林仙华山相传为黄帝少女元修修炼之地,被当地人称为“仙姑山”。历代《浦江县志》,都引用转载南宋郑缉之所编《东阳志》中的记载:“三皇时仙姑,相传为轩辕黄帝少女,于仙华山修真上升,故山与庙并以仙姑名。有庙旧在山巅,祈祷辄应民病陟降,故筑宫于山麓,宋宁宗……勅赐额曰‘昭灵’。”仙华峰林景区内道教文化深厚,昭灵宫、通海洞、百神岗、九霄亭、少女峰等,无一不与道教文化有着深刻的渊源。元修升天的“第一仙峰”,历代名人皆有吟诵,“连峰欲向鼎湖倾”“鼎湖龙起复攀鳞”“危岩曾说鼎湖通”……爱屋及乌,把元修得道升天的地方神圣化、人格化,把华夏民族的黄帝文化紧紧拉到仙华山来。

保护利用相协调持之以恒二十年

“20年磨一剑。从1998年开始创建申报准备工作,我们致力于充分发挥山水文化、儒释道文化、家族文化优势,探索创新旅游发展模式,终于成功打造出属于浦江的一张国字号‘金名片’”。浦江县主要领导喜形于色。

仙华山景区从1988年开始开发建设。1991年5月,省政府批准设立省级风景名胜区。浦江县风景旅游管理局严格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和要求,把保护风景名胜资源放在首位,对仙华山景区实行保护式管理。严格控制兴建民用住宅,确需建设必须办理“一书两证”。景区管理处坚持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原则,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1993年起,先后编制了两轮总规和若干详规,有效地指导了风景区的保护和建设。

为申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仙华山景区做了长时间的准备,得到了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从2013年再次启动申报以来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申报工作,借“三改一拆”“五水共治”东风,立足资源保护,改造提升大环境,创建工作频频出现亮点……

“自2013年以来,我们先后投资700多万元,新建花园入口;拆除路边售货棚、水果棚、广告牌;加大保洁投入,及时清扫清运垃圾,加快景区厕所改造提升;关闭景区内砩矿、采石场。”县风景旅游管理局长陈璠介绍说,改善景区水环境,积极进行绿化、美化、洁化。统一设计制作景区标识标牌系统。成立景村合作的护林队伍,每年拨出10余万元的专项经费,确保了日常护林防火安全……

江南第一家景区,在最大程度保护资源、保留原住民生活习惯的基础上,对义门路、麟溪路两侧的150余间房屋全部进行立面改造。其中23户突兀的建筑,统一从四五层降至两层半以内,改造提升效果明显。

仙华山“农家乐”的变迁,是对风景名胜区资源保护最为经典的注释。仙华山自然村坐落于仙华峰林景区入口处,41户农户中有35户经营“农家乐”,一时成为各地的模板。然而经营管理杂乱、发展模式低劣、垃圾堆积、随意搭建等问题日趋严重。历经3年的筹划,最终圆满实施自然村“整体搬迁”……充分体现了对资源保护的决心与态度。

去年起,浦江设立每年5000万元的旅游专项资金,重点用于风景名胜区的维护建设和景观提升。经持续努力,形成了新光马岭茜溪线、秀美前吴山水线、悠然南山神丽线、郑宅嵩溪古村线、多彩平湖双姑线、仙华宝掌登高线等6条精品旅游线,连线成面……

更高标准促保护科学利用提品质

“创建工作结出硕果,但风景名胜区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是需要一直思考的课题。”浦江县主要领导表示,要加强力度,继续采取有效措施,多管齐下,形成资源保护和风景名胜区开发利用的良性循环,全力打造“美丽浦江、美丽仙华全域是景”,具体要做好“六个进一步”……

进一步树立资源保护的思想,更好地促进景区的科学发展;

进一步理顺完善管理体制。建立完善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实现风景旅游与建设、规划、林业等有关主管部门,对风景区统一管理;

进一步加强景区规划工作。抓紧启动新一轮仙华山风景名胜区规划的编制;

进一步规范报建项目管理。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需要勇于承担、顶住压力,认真执行相关法律法规;

进一步规范景区经营秩序。加大对破坏资源等行为的查处力度。组建景区联防队伍,维护景区经营和游览秩序,营造和谐有序的景区游览环境;

进一步科学提升景区品质。结合日益增长的游客量带来的服务需求,强化对资源的保护,完善游步道、栈道、游客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推进智慧景区建设,提高景区管理水平。每年合理安排资金,用于风景名胜区的建设维护与景观提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