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先发展的一粒“金种子”:中国科学院海外科教基地

发布时间:2017-05-11 18:02:35  |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中科院  |  责任编辑:张昊
关键词:中科院,一带一路,海外科教基地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党中央在“十八大”提出“以全球视野谋划科技创新”,中国科学院党组审时度势、运筹帷幄,以白春礼院长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院长为契机,历史性地将中国科学院国际化发展提升至全院创新发展的战略高度,适时提出“走出去”在海外设立科教基地的设想,果断决策、积极布局、稳步推进,为中国科学院有效服务“一带一路”重大倡议,快速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和国际影响力,加快迈向国际一流科研机构开启了全新的广阔天地。

全球视野、率先谋划,布局建设初具规模,内外影响逐步显现




在院党组高度重视下,海外科教基地始终坚持“顶层设计、整体谋划、成熟一个、启动一个”的原则,在经过深入调研、广泛研讨的基础上,确定了到 2020 年在具有独特地理条件和科研资源优势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率先建成并稳定运行 10 个左右集科研、教育和培训于一体的海外科教基地的总体发展目标。海外科教基地建设得到了国内外领导人高度关注。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多次见证中国科学院海外基地建设有关合作协议的签署;李克强总理在多个重要国际场合提到中国科学院海外科教基地;刘延东副总理对中国科学院海外科教基地率先布局、积极配合“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举措给予高度评价和重要批示。2014 年 APEC 会议期间,智利总统将南美天文中心建设作为推动中智合作的重要举措;肯尼亚副总统亲临现场为中-非联合研究中心项目奠基。海外科教基地已经初步形成“重点围绕‘一带一路’、延伸覆盖亚非拉”的布局,成为我国科技国际合作的一张“新名片”,正在成为助推中国科学院实现率先目标的“新亮点”,必将成为我国扩大国际影响、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抓手和实现“一带一路”构想的“新地标”。

从“零”起步、快速发展,体制机制方面不断开拓创新

院所两级在没有现成经验可循的情况下,紧密配合、上下互动,从“零”开始,逐渐突破政策局限,初步摸索出一套既符合国内现状、又遵循所在国法律规章,且各具特色的管理模式。机关各厅局与海外科教基地依托单位已形成良好的协作机制,与国家有关部门也形成了较为畅通的政策沟通机制。针对各海外基地建设过程中遇到的机构定位、资产管理、人事薪酬、仪器设备进出口等实际问题,均通过多次集中研讨、上下互动得以充分讨论和明确。中编办、人社部、财政部、外交部等部门也对相关问题给予了较为明确的回应和指导,并得到其重视。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境外机构管理办法》《中国科学院境外机构财务与资产管理细则》《中国科学院派驻境外机构工作人员管理实施细则》等一系列管理规范经过修订和完善在财政部得以备案,使得海外科教基地建设和运行有章可循。

紧扣使命、合作共赢,创新成果加速产出,合作成效初步显现

海外科教基地推进过程中,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合作共赢为宗旨,各基地在全院科技创新中有效拓展了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国际空间和外延,提升了整合全球优势资源的能力,在服务所在国家经济发展、能力建设等方面的战略地位正在逐步显现。已经成为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境外支点,形成了国内外广泛的影响。截至 2016 年 6 月,首批 5 个启动业务运行的海外科教基地已累计发表高水平论文 108 篇,出版专著 12 部,申请专利 17 项,完成野外科考近百次,采集样品上万份,科研产出呈现逐年加速的趋势。中国科学院海外科教基地从无到有,是在院党组坚强领导和果敢决策下为实现“率先”发展宏伟目标而播下的一粒“金种子”,正如专家在基地建设评估结论中一致认为的:“海外科教基地是中国科学院国际化战略的正确决策,要持续不断地坚持支持,坚持十年或以上必将有不可替代的成果产出”。在院党组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海外科教基地必将排除困阻,茁壮成长,成为支撑我国“创新发展”、中国科学院“四个率先”的栋梁。

(《中国科学院院刊》供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