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鲁:如何界定中等收入群体

发布时间: 2017-04-01 16:38:59  |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 孙渴  |  责任编辑: 魏博
关键词: 收入差距,中等收入群体,收入分配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实习生孙渴)2017年3月27-28日,由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与挪威城市区域研究所共同举办的第九届中挪社会政策论坛暨第82次中国改革国际论坛在海南省海口市召开,主题为“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经济全球化新挑战、新动力”。

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在论坛上发表了题为《中等收入群体发展状况和影响因素》的演讲。

论坛上,王小鲁副所长提出,要看中国的中等收入群体在过去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是怎么发展的,需要简单的考虑中国过去几十年来经济发展的背景,总体来讲,中国在改革以前,居民收入非常低,那个时候如果以国际标准来衡量,中国没有中等收入群体,基本上所有的人都处在低收入的状态。改革开放开始的时候,中国的人均收入,农村只有100多元,城镇只有300多元,城镇化率只有18%,收入相对平均,但是,大家都处在收入相当低的状态。从改革开放到现在,1978年到2015年,人均GDP从300多元上升到5万元,换算成美元大约是200美元上升到8000美元,城镇化率从18%上升到56%,但是,同一个时期收入分配差距也在扩大,这是中等收入群体发展一个不利的因素。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还是不完善的,虽然目前这几个方面的体系都在逐步的改善之中,但是,仍然还有很多的缺憾。

怎样界定中等收入群体?

对于中等收入群体的界定,王小鲁副所长表示,国际上有不同的研究、不同的标准,使用非常不同的方法,但是,主要的还是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比较简单的方法是从人均收入界定。另一方面,人均收入有按绝对水平计算的,也有按相对水平计算的。如果按绝对水平计算,可以设定一个标准,在这个标准范围内的就可以划定为中等收入群体。当然,如果说这个范围给定的区间,范围过宽的话,也可以相对收窄一下。按相对水平计算,国际上有一些可以利用的方法,比如说美国的皮尤研究中心设定中位线收入的67%-中位线200%,作为中等收入区间。

王小鲁副所长介绍说,“我们界定的方法大体设定首先要找到中位线收入,界定中位线收入的70%是中等收入群体的下限,用中位线收入的200%作为中等收入群体的上限。这个方法所界定的中等收入群体在历史变化过程中,收入水平是非常不同的,变化很大。但是,这会使得在每一个时刻都能反映出当时这个社会处在中等收入状态下的居民所占的比重。”

中等收入群体变化的原因

对于中等收入群体变化的原因,王小鲁副所长指出,首先是因为在八十年代,农村改革先行,农村居民的收入迅速提高,随后城市化加快,使得城乡中等收入群体迅速扩大。但是,在九十年代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收入差距在持续的扩大,这导致了中等收入群体缩小。而2000年以后,腐败现象变得更加严重,收入差距继续扩大,使得中等收入群体进一步的收缩。在2010年以后农民和工薪阶层收入增长加速,大力度的反腐对非法收入和灰色收入发挥了抑制的作用,有利的改善了收入分配,而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也得到了改善。但是,还有其他的一些影响因素,比如说房价、地价持续上涨,资本市场的大起大落,土地市场和资本市场的泡沫,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都影响着中等收入群体的扩大。

对于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王小鲁副所长提出了一些政策考虑,主要是改善收入分配,改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同时,加快推进土地市场、资本市场的改革,促进市场建立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改善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减少政府的过度干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