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雪原:深化改革 推进中等收入主流群体形成

发布时间: 2017-04-01 16:34:52  |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 孙渴  |  责任编辑: 魏博
关键词: 改革,中等收入主流群体,经济基础,城乡结构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实习生孙渴)2017年3月27-28日,由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与挪威城市区域研究所共同举办的第九届中挪社会政策论坛暨第82次中国改革国际论坛在海南省海口市召开,主题为“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经济全球化新挑战、新动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组成员、全国社科规划人口学科组长、中国人口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社会经济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国家人口计生委专家委员、国际人口科学联盟(IUSSP)成员田雪原在论坛上指出,深化改革是中等收入主流群体形成的关键。打造中国的中等收入主流群体的关键在深化改革。2016年中国GDP达744127亿元,折112029亿美元,(按当年人民币兑美元的平均值比较),人均GDP800美元,已经步入中高收入的中期,中等收入主流群体形成的关键时期。

田雪原表示,推进中等收入主流群体形成的关键在深化改革,尤其是两项改革,一是经济基础,深化转方式调结构改革;二是城乡结构,深化人口城市化改革。

经济基础,深化转方式调结构改革

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坚持转方式、调结构改革是关键,实现由需求侧向供给侧改革为重点。中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传统的以海量投资、海量资源消耗和海量劳动力投入为特征的粗放外延式的扩大再生产方式已经走到了尽头,回归到中高速、中速增长新常态是必然的、合乎客观规律的发展。

落实到供给侧,供给侧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人口和劳动力;二是土地;三是资本;四是创新发展。这样一个转到供给侧的改革,可以认为是由外生变量为主向以内生变量为主的转变,是新常态下一项带有革命性的改革重点的转移。这不是一般的改革,是由过去以需求侧为主转为供给侧为主的带有革命性的改革。

针对于供给侧的四个方面,田雪原提出了四点措施,一是人口和劳动力供给侧的改革。我国的人口发展战略现在进行到第二步,第二步是过去以数量控制为重点转移到现在素质的提升和结构的调整为重点,特别是中等收入主流群体的形成提供适宜的人口数量、素质和结构。

二是土地制度改革。当前要大力推动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的改革,加速农地流转、扩大规模经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改革,不断等等农民收入,有效扩展中等收入群体。

三是资本要素改革。

四是创新发展改革。新常态经济不是不要需求,而是需求有了某种质的变化。新常态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健康发展,供给侧提供新的动力、潜力和活力。

城乡结构:深化人口城市化改革

田雪原介绍说,中国大陆的城镇化经历比较曲折,由过去很低的水平,经过20年的停滞,到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直到现在高于发展中国家的水平,同世界的差距在缩小。迄今为止的城市化世界范围内可以这样讲,绝大多数都是以牺牲农民的利益、以牺牲农业的发展为代价进程的城市化,包括一些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南北地区的一些国家,最终陷入了城市化陷阱。而中国没有这样做,中国在城市化大力推进的时候,关注到农村,城乡发展基本上是协调的。农业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也在不断的发展。

但是,现在我国的城市化还是有不少问题的。一是城市化加速推进,“城大市小”矛盾突出。所谓的“城大市小”就是规模发展很快,速度很快,但是城市的产业、城市的经济相应的没有跟上,一不留神就造成了不少空城、鬼城,失去了应有的产业支撑。

二是土地城市化超前,人口城市化滞后。比如说,以1990-2010年为例,全国城市建成区面积年平均增长5.9%,建设用地面积年平均增长6.4%,城镇人口年平均增长4.0%。落后建成区面积增长1.9个百分点,用地面积增长2.4个百分点,形成了土地城市化超前,人口城市化滞后的局面。

三是城市规模盲目扩张,功能难以发挥。

四是城市化的资源瓶颈收紧,环境质量已经逼进了上限。总的看,我国的城市化率,去年按照常住人口是57%,按照户籍人口是41%,相差悬殊,所以必须给进城农民变市民的机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