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走"五大路径"做"旅游+"文章

发布时间:2017-03-10 11:02:04  |  来源:南方日报  |  作者:卢慧  |  责任编辑:刘芳奇
关键词:旅游,惠州旅游,红花湖,城市综合体,旅游厕所

惠州走'五大路径'做'旅游+'文章

惠州旅游资源丰富,山、河、湖、海、泉、瀑、林、岛一应俱有。图为罗浮山。南方日报记者 王昌辉 摄

“‘全域旅游’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全国“两会”期间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激发了旅游人的热情。

记者梳理政府工作报告时发现,3段表述中5次直接提及“旅游”。其中,在部署2017年重点工作任务时提出,“完善旅游设施和服务,大力发展乡村、休闲、全域旅游”“加强教育、文化、旅游等领域交流合作”等。

2016年11月,国家旅游局《关于公布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名单的通知》公布第二批238家创建单位名单,惠州名列其中。“全域旅游作为创新的旅游发展观,体现拓展的理念、共享的思维、开放的气度和融合的方法,这种认识是旅游业发展的一次思想解放,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更广的发展平台。”日前,惠州市旅游局局长张莉兰接受采访时表示,惠州将通过旅游景观全域优化、旅游服务全域配套、旅游治理全域覆盖、旅游产业全域联动、旅游成果全民共享五大路径,做好“旅游+”的文章,起到“一业兴、百业旺”的辐射作用,努力打造全域旅游发展的新格局。

打造“六个一”形成全域旅游惠州样本

作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近年来,博罗县依托环罗浮山生态旅游圈,累计投入2.5亿元,把松树岗村等7个行政村、50个村小组串珠成线、连线成片,构建起一个“七星耀罗浮”的环罗浮山现代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片。

“全域是景区,处处是景观,村村是景点,人人是导游”正是当下惠州乡村旅游发展的愿景,通过发挥各地生态优势,不搞大搬迁,就地城镇化,将农村打造成 “农民的家园、市民的公园、游客的乐园”。

乡村旅游的“全域化”正是惠州发展全域旅游的缩影。“惠州山、河、湖、海、泉、瀑、林、岛一应俱有,从旅游资源特色和发展现状、旅游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看,促进休闲发展是落实全域旅游发展的最佳途径,”张莉兰介绍,惠州发展全域旅游,首先是实现旅游景观全域优化按照景城一体、全域景区化要求,围绕主题定位和旅游发展趋势,根据县区优势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全市将实施“一核引领、三线推进”战略。其中,“一核”即以环西湖城市中央休闲区为核心;“三线”指环罗浮山生态旅游带、环南昆山生态旅游带、环大亚湾滨海旅游带,打造乡村旅游品牌,突破景区(点)经济,构筑龙头引领、多元发展、全域覆盖的空间布局。

作为传统旅游大市,惠州发展全域旅游早有探索。根据《惠州市旅游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十三五”时期,惠州旅游将以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空间布局、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发展全域旅游、构建有利于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为重点,到2020年,游客接待总量达到7700万人次,其中过夜游客33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640亿元,相比2015年增长一倍。

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旅游产业全域联动是关键。通过全域发挥“旅游+”功能,以旅游创新驱动相关产业发展。其中,有效实现农旅、工旅、三旅融合,发挥旅游“接一、承二、连三”产业融合功能,建立全市重点旅游项目库;围绕“食住行游购娱”和“商养学闲情奇”新旧旅游六要素,探索建立惠州六大金牌体系;打造“六个一”,即打造一批A级旅游景区、一批特色民宿、一批特色小镇、一批乡村文化微馆、一批工业旅游示范点、一批特色惠州手信;培育旅游新业态,打造“电子、美食、茶楼、中医药、养生保健、化妆、女鞋、服装、运动、工艺美术”十大特色旅游行业;推进产城文旅一体化,“产业+旅游”“城市+旅游”“文化+旅游”,推进创意产业的集聚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惠州样本。

旅游服务朝“全域化”目标迈进

日前,惠州西湖、红花湖、罗浮山风景区确定增设“第三卫生间”。所谓“第三卫生间”,是以方便异性人士陪同不能自理的亲属如厕,或是残障人士因隐私或方便等问题需要特殊照顾的卫生间。增设“第三卫生间”是惠州旅游厕所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旅游厕所革命反映的正是旅游服务全域配套的理念。张莉兰介绍,惠州将力争实现智慧旅游全覆盖、旅游厕所全覆盖、旅游标识系统全覆盖、旅游交通全覆盖、生态慢行系统全覆盖、旅游服务全覆盖“六大覆盖”。完善旅游数据中心建设,实现旅游大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应用,为加快旅游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和科学参考;完善城乡交通网络,实现旅游交通一体化、便利化、快捷化、无障碍标准;构建区域旅游集散中心系统和全域旅游服务中心,为市民和游客提供咨询、投诉和预订等旅游服务;扎实推进旅游厕所革命,旅游厕所达到数量充足、质量达标;形成旅游标识完备、公共信息完善的自助游服务体系。

同时,旅游治理将朝着“全域化”目标迈进。记者获悉,惠州将定期召开全域旅游会议,定期研究创建工作,统筹项目会审、市场监督、综合执法、产业发展等工作;深化旅游管理、旅游综合监管协调、旅游市场监督快速反应、旅游服务质量动态监管、旅游纠纷处置应急联动“五大机制”建设;出台《惠州市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方案》和《惠州市人民政府旅游顾问聘任管理办法》,推动《惠州市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将旅游作为“多规合一”的重要引领之一,将全域旅游发展贯彻到城乡建设、土地利用、生态保护等各类规划中,优化城乡旅游综合环境;通过扶持成立民宿协会、乡村旅游协会等专项协会组织,形成旅游工作“一盘棋”的管理机制。

推动全域旅游建设成果主客共享

在博罗,乡村旅游推行“三变工程”,即农村变景区(点)、农民变旅游从业人员、农产品变旅游产品,使农民对家乡的认同感大幅提高;龙门在引进旅游企业时,要求企业将当地农村建设纳入企业发展规划,鼓励企业雇佣当地村民,支持村民销售当地土特产品,真正实现以旅游项目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全域旅游要实现的是旅游成果全民共享。”张莉兰说。

这其中,重点是建设成果主客共享。一方面,城市公共配套服务设施、旅游设施或服务既面向外来游客的旅游需求,也考虑当地居民的休闲需要。推动“多规合一”,城镇规划建设中更加注重文化特色挖掘、建筑风貌展示、系统形象设计和休闲环境营造,大力开发具有旅游功能的特色街区、主题广场、文化公园、城市综合体、休闲娱乐中心、旅游购物场所。另一方面,宣传旅游就是宣传惠州城市形象,旅游作为惠州重要的城市名片,在展示惠州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旅游休闲环境的同时,也是宣传惠州城市形象的重要抓手。

“我们将紧紧围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坚持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线,进一步落地实施‘全域共建、全域共融、全域共享’的全域旅游发展模式”,张莉兰说,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旅游业规划、建设和管理全过程,加快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旅游投融资平台和产业发展基金,建设智慧旅游体系,提高旅游管理服务水平,基本形成产业布局合理、产品体系完善、基础设施完备的现代旅游产业体系,实现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提升,成为第三产业的支柱之一。

南方日报记者 卢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