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阜阳市人民政府市长孙正东发表演讲 王东海 摄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记者 袁放) 2月18日,“国研智库论坛•新年论坛2017”在北京举行,主题为“中国经济新平衡”。安徽省阜阳市人民政府市长孙正东围绕“农业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现代农业生态产业化的思考与实践”在会上发表演讲。
孙正东说,“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我理解现代农业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方向就是生态农业,要树立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理念。”孙正东说,生态农业作为一个产业抓手就是产业化经营,要和第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实际上就是农业产业化的新阶段、升级版。他表示,在工作推进中要以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来推进农业现代化,就可以解决三个问题:一是“两板挤压”(农产品价格天花板下压,成本地板抬升)、二是“双灯限行”(红灯指资源环境约束,黄灯指世贸组织设置的黄箱政策)、三是“双增制约”(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受到制约)问题。“为实现农村改革走在全国前列,现代农业闯出新路,我们率先提出生态农业产业化的建设问题,也做了探索”。
谈及生态农业产业化的理论含义,孙正东解释说,现代农业生态产业化,以市场为导向,以生态系统原理为基础,以现代科学技术和物质装备为手段,以品牌化、组织化、规模化为重点,以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有机统一为目标,形成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经营形式。同时,它有三层含义,一是生态农业,二是现代生态农业。“这个现代体现在两个系统,一个是由内给的封闭小循环到外给的开放大循环系统;第二个是由传统的一家一户小规模生产到现代社会化适度规模生产系统。”三是以产业化的经营方式推进。“要引导企业开发优质优价的生态农产品,推动农业产业经营与生态良性循环互动。推进现代农业生态产业化,重点是打造产业链、价值链、主体链、创新链、利益链“五链一体”,通过这“五个链条”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推进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为使生态农业产业化能够落地,我们也探索了实践模式”,孙正东说。
第一模式是以品牌化运营打造产品生态圈,对应构建农业产业体系。由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探索建立农产品产地、生产、加工、流通、消费全程可追溯体系。
第二模式是以联合体组织打造企业生态圈,对应构建农业经营体系。因为一个产品生产、加工、流通、消费,都是产业链中最普通的生产主体。他解释说,目前农业生产主要有三大类主体,一是龙头企业,二是农民合作社,三是家庭农场,为使三者能产业连接、要素能流动、利益能共享,阜阳市提出农业产业联合体的概念,并进行几年试点。他说,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是以促进农业增效,企业增益,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同一产业品牌为市场导向,建立龙头企业为核心,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为基础,专业合作社为纽带,以契约形成要素、产业、利益的紧密连接,集生产、加工、服务为一体化的新型农业经营组织的联盟。
第三模式是以复合式循环打造区域产业生态圈。他说,通过植物生产、动物转化、微生物还原的生态系统来推进种养加、贸工农一体化,实现地域内复合式循环,即构建以企业为单元的生态小循环、以示范园区为单元的生态中循环、以县域为单元的生态大循环,扩展到县域大单元,有6个生态圈。第一是城市生态圈,构建一个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五位一体的大生态、大循环、大和谐的生态文明社会模式。第二是经济生态圈,构建信息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绿色化“五化”驱动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第三是产业生态圈,构建全球价值链一二三产业复合联动型的生态产业体系。第四是农业产业生态圈,构建复合式循环的区域产业生态圈。第五是联合体组织的企业生态圈。第六是品牌化运营的产品生态圈。
“这是从外延到内涵来展开的。要是从内涵到外延来讲,首先就是产品,然后是企业,再到产业,再到地方。农业与自然“风土”密切相关,所以说,一个产品都是与企业、产业、地方密切相连的生态系统。”孙正东说。
此次论坛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指导,中国发展出版社主办,国研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国研智库)、中国发展观察杂志社与安邦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承办。来自各级各类智库、中央和地方政府、国内外知名企业等各界代表约400人参加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