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斌:需求侧阶段性变革对实体经济造成严重冲击

发布时间: 2017-03-08 14:09:02  |  来源: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 袁放  |  责任编辑: 刘芳奇
关键词: 余斌,金融资源,脱实向虚,必然性

实体经济面临的困难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余斌说,在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当需求侧发生变化以后,它要求对供给侧马上做出反应,做出调整,来适应需求发生的变化。“而中国面临普遍的、严重的、长期的结构性失衡这一问题,是因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余斌分析,这个特殊性大体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是源于增长阶段的转化。过去多年间保持10%左右的经济高速增长,长期以来我们的微观主体、企业适应了高速增长的以数量扩张为主的宏观经济环境,当要转入中高速增长阶段,需求侧变化之快、幅度之大是过去从来没有见过的。“一个阶段结束,一个新的阶段来临,整个微观主体的宏观环境发生根本性变化以后很难让企业家们能够适应这种环境。”

二是市场体系不完善、市场经济制度不成熟、政府与市场的边界不清,大量存在垄断、低效率的情况。实际上微观主体为什么没有对宏观环境的变化及时地做出反应、做出调整,相当程度是由于现在的体制机制阻碍了微观主体的调整,阻碍了实体经济的调整,所以导致今天面临严重的结构性失衡。

谈及当前情况下宏观经济政策的着力点问题,余斌认为,第一个着力点应该是适度扩大总需求。通过适度扩大总需求,把经济调整的幅度压缩在市场可接受范围内,从而为实体经济的调整赢得时间、赢得空间。余斌说,“我们这些年一方面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二是我们强调积极、稳健的财政、货币政策,扩大总需求,营造良好的环境,来为实体经济的调整创造好的条件。”第二个着力点是消除体制机制障碍,来促进实体经济的调整,从而让供给或需求在总量,或结构上 走上再平衡的道路。比如说通过财政的支持,实施家电下乡,对一定排量的小轿车实行购置税减免,还有大规模的保障性住房建设解决钢铁、水泥、建材的销售问题。

如何通过改革或创新来实现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再平衡

余斌分析说应该有两个基本思路。

第一,金融领域的改革。金融领域的改革内容很多,但是最基本的,是鼓励符合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设立中小银行等金融机构,来解决大量的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通过提供便利的金融条件,来促进实体经济的转型。

第二,在农业、工业、服务业领域,必须加大改革力度,让实体经济能够重新恢复活力。在农业领域,对农产品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农业的改革让农业能够提供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从改革的角度讲,比如说我们需要改革现在的土地承包制度。通过加快土地流转,让农业能够尽快地走上规模化经营的道路。”在工业领域,应该是改革我们的行政管理制度,减少政府的干预。比如说地方政府对企业的盲目干预、大量国有经济的存在、地方保护主义等等,这些问题都阻碍了实体经济的正常调整,才有可能提高行业集中度、提高行业竞争能力、提高行业盈利水平。在服务业领域,应该打破垄断,放松政府管制,降低准入门槛,在服务业领域形成公平健康的市场环境,才有可能提高服务业的效率,让服务业能够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此次论坛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指导,中国发展出版社主办,国研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国研智库)、中国发展观察杂志社与安邦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承办。来自各级各类智库、中央和地方政府、国内外知名企业等各界代表约400人参加论坛。

   上一页   1   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