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虎峰详解“十三五”医改重点与福祉

发布时间: 2017-02-08 15:26:11  |  来源: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 方青  |  责任编辑: 方青
关键词: 十三五,医改,王虎峰,医疗
 
中国人民大学医改研究中心主任王虎峰教授 中国网 刘哲

中国网:

日前“十三五”深化医药体制改革规划已经发布。如何解读这一份规划,改革落实后会给大家带来哪些实惠?对此我们在新年医改论坛“十三五”医改规划座谈会上采访到了中国人民大学医改研究中心主任王虎峰教授。

王教授您好,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

“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目前已经发布了,从规划来看,“十三五”期间的医改重点是什么?

王虎峰:

“十三五”医改规划明确了几个重点任务,概括来讲就是“5+1”。“5”的主要内容:一是建立分级诊疗制度,二是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三是医疗保障制度,四是药品保障制度,五是综合监管制度。

“1”是相关领域的改革,包括人才培养,包括非公医疗机构发展,还有包括信息化等等相关内容。

这个任务和过去的“十二五”相比有很明显的变化。变化是整个改革呈现一个全面、持续、深化的局面,也就是整体改革升级了。

中国网:

和“十二五”相比,“十三五”期间医改的性质和特征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呢?

王虎峰:

我们要认识“十三五”医改和“十二五”是有很大变化的,我们经过系统的对比分析觉得有几个变化是非常明显的。

首先,这种改革由过去政府重视投入,转向资源配置调整并重,政府不仅要承担我们财政支持的责任,同时我们要着眼于医疗资源的配置。比如,我们做分级诊疗,我们做区域的卫生规划,我们做区域的医疗中心,等等,像这一系列动作我们怎样把资源配置好运用好,提高整体效率。

第二,我们由增量改革转为存量改革。过去特别是“十二五”期间,很多居民没有医疗保障,通过政府资助参保的方式让他们尽快加入保障。那个时候,我们从无到有,过去没有这项保险,没有这项制度,我们建了,现在我们要做存量,存量是什么?比如,我们过去的公立医疗机构要进行改革,过去的药品的生产、流通这种体制我们要改革,过去有的很多体制机制问题没有完全解决,深层次的问题没有解决,所以我们开始转向往这边做,这标志着改革进入了攻坚期。

比如,我们对于过去的需方改革,重点考虑参保、重点提高居民的医疗消费能力和满足他们的基本需求,转向我们把供方和需方协同管理,具体是我们搞家庭医生签约,引导患者合理就医,我们做医疗保险差别费率等等。这些目的是让供方和需方,很多的需求,很多的服务要直接对接,一是提供便捷服务,二是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我们在过去的试点基础上,我们说公立医院改革在“十二五”期间是探索的,到现在是全面推开,这表示我们整个改革的深化递进。过去,是不是试点地区,是不是试点单位,如果是试点就应该按照试点做,如果不是试点可以看,你可以等一等。我们从2017年开始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全面推开,所以,这意味着我们不是简单的试点了,我们要全面推开。

过去在药品保障领域,“十二五”期间做的基本医疗制度,现在我们从药品的生产、流通、使用上下游综合治理,这种改革的系统性就增强了,体现出了改革前后递进以及改革的升级。还有一个我们整体来看,“十三五”医改体现出来了体制型的改革和管理型的改革并重,并且以管理型改革为主,为什么这样说呢?是因为管理型改革的重点是解决质量和效率,是解决从有到好。

中国网:

如何适应医改的变化,有哪些政策建议呢?

王虎峰:

“十三五”医改应该说为我们描绘了未来五年的改革蓝图,这个事情关系到我们整个医改的这种进程,所以,我们研究了“十三五”医改之后,适应这些改革的趋势,我想应该有一些相应的措施或者是相应的动作使我们这种改革规划能够落到实处。

一是适应这种持续改革的要求,我们要寻找改革的动力,从哪里寻找?就是要研究把政府同社会组织、市场机制很好地连接起来,对接起来。因为过去我们这三个方面都有一些基础,但是,怎么样在政府部门之间,三医联动。但是在政府、社会和市场机制之间还有很多需要连接对接的地方,还有很多不协调、不协作的地方,我们要把它解决。这样的话我们就有了源源不断的改革动力,使我们改革能够持续下去。

二是适应全面改革的要求,我们应该抓重点。过去我们找一些试点的地方做试点,找出试点经验上升为政策,现在我们全面推开了,供应链改革也好,药品生产、流通、使用全面推开,我们抓什么?我们重点抓工作落实的评价,政策效果的评价,关键抓落实环节,我觉得这个也是面临我们工作的重点思路的调整。

三是深入改革的需求,需要我们抓紧研究考虑培养懂改革,会改革,善改革的人才队伍。一个地方改革搞对好,除了很多主客观条件之外,必不可少的就是真正懂改革、敢改革、愿改革的人才。所以我们想通过各种方式应该从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长期的、短期的培训相结合,打造一批人才。但凡改革搞得好的地方,总有几个改革的专家在那里做着这项工作,我们想这项工作从中长期来看也是很重要的。从理论角度分析,我们用组织变革理论分析,但凡改革做得好的都是驱动力的因素大于阻力因素,在驱动力因素当中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管理创新和人才,所以,我们这个应该提起高度重视。

再就是适应管理型为主的改革性质,我们重点抓研究、开发、管理、工具和政策工具,这是我们很多政策,比如说调整医疗服务价格,薪酬管理、绩效管理,它的技术含量比较高。这个政策原则是没问题的,但是它具体到基层落实,还有一些技术瓶颈怎么办,我们想要联合起来,为基层改革提供利器,给它一个方便的管理工具。让很难把握的事,很难操作的事能够很方便地借助这些管理工具,政策工具能够落到实处。

四是要适应这种资源调整配置的趋势,我们把健康中国建设和健康产业发展作为改革的增量,我们医改是通盘考虑,用增量带动或者撬动改革的顺利推动,所以,这是一盘大棋。

还有我们要强化医改规划的标杆作用,把医改规划作为改革的金标准。过去以往有这种情况,规划规划就是写写画画,墙上挂挂,规划就是规划,编制完了就可以放在一边了,至于事怎么做另外考虑。现在我们说医改规划非常重要,我们一定要把医改规划分年度、分层次、分部门去加以落实,把医改规划纳入考核督察内容,使这项工作能够扎扎实实落到实处,这样我们的改革才很好的见成效。

中国网:

医改是维护人民群众健康福祉的重大民生民心工程,“十三五”医改规划的落实将给群众看病就医 带来哪些实惠,会有怎样实质性的改变呢?

王虎峰:

我很乐意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我们“十三五”医改规划19000多字,可以说很多地方都关系到居民的切身利益,但是我相信很多居民也没有办法把19000字的规划文本看得很清楚,看得很透彻,这都需要我们专家来做一些解读。

我们想本身医改就是一个最大的民生工程,和我们每一件事息息相关。如果说和患者居民最直接相关的我举几个例子,大家就知道我们的规划有多少含金量,对于老百姓来说有多少直接的益处。

比如说老百姓最关心看病的问题,就看病我们规划里提了很多措施,其中包括我们要通过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特别是鼓励引导三甲公立医院优质资源下沉,通过医联体,通过远程医疗,通过独立的检验中心等等这些措施让老百姓可以就近享受到优质资源。过去我们说到基层看病是有担心的,担心什么?担心耽误病情。如果我们有一个很好的这种医联体和远程医疗,再加上我们帮扶,那我们基层这种医疗的能力水平和上下一体的服务能力就会有大幅提升。我说这些东西都是有一些现实的例子,比如有些地方,我们今天会议交流的有厦门和大连的,他们通过建立不同模式的分级诊疗和医疗联盟组织,很好地解决了外地的远程的患者的就医问题,所以,我觉得这个事情对老百姓来说当然是利好。

第二,老百姓还关心报销的事情,大家说报销怎么办?“十三五”医改规划明确提出,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特别是对异地居住、异地工作会优先解决,并且2017年要实现异地就医的直接结算,这就解决了老百姓垫资跑腿的问题。作为一个异地就医自己要去办这些手续非常不便,但我们已经写到规划当中,明确了时间表,这是可以期待的。

还有大家最关心的个人的负担的事情,我想个人负担总的目标很清楚,这一次我们有很大的特点,过去我们说解决看病贵,就是通过参保给你做医疗费用的分担,这次我们总得思路是一方面要稳中有升,稳步提高你的报销比例。同时我们要控制医疗费用上涨,从供方开始,从医疗机构开始,通过种种措施,比如建立医疗机制的控费机制,费用调整机制,公示制度,要公开的,要给它排名的,以此刺激它控制费用。同时我们有一个总目标,什么总目标?就是“十二五”末,我们个人卫生费用支出占比29%多一点,我们到“十三五”末的目标是控制在28%左右,也就是说在物价、在医疗成本、人力成本等等各方面都在上升的情况下,我们的目标是“十三五”再降一个点多,这对我们患者和居民都是一个直接利好。

最后我特别强调,实际上我们这次的医改规划是把居民和患者作为医改当中的很重要的一个力量,很重要的一个参与力量来考虑,所以这些工作一方面要让群众有获得感,要提供公平的可及的服务。另一方面我们很多政策、很多措施也要靠群众去参与,去支持,去配合还有去监督、去执行。毕竟看病的事情是每个人特别是我们很多朋友参与其中的,所以我们多了解一点医改政策,我们也主动去配合相应医改政策,对大家都是有好处的。

我们之所以愿意研讨愿意去说这些事情,什么时候大家都把医改政策了解了,我们整体的制定、执行、落实政策的能力和水平就提升了,反映在国家这是我们的现代治理能力整体提升了。所以,我们说过去我们有健康知识、健康素养测评,未来我想医改知识也是老百姓应知应会的,因为他们涉及到我们个人自身的利益。所以,大家一起来共同来做事,顺利地完成“十三五”医改规划的目标。

(责编:佟静 主持:张若梦 后期/摄像:刘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