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二孩政策落地一年的思考

发布时间: 2017-01-23 10:10:11  |  来源: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 薛宝生  |  责任编辑: 方青
关键词: 出生人口,政策措施,生育阶段,分娩,怀孕

薛宝生中国网时事评论员

据央视新闻客户端1月22日报道,2016年1月1日起,新修订的人口与计生法施行,国家明确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国家卫生计生委曾预测,2016年全年,中国出生人口将超1750万。近日,国家统计局网站发布消息,公布了2016年中国大陆人口的部分数据。“全面二孩”第一年,全年出生人口1786万,比预计多36万。

在全国普遍实施全面二孩政策,生育率有所上升的转折之年,2016年的中国人口变化确实比较明显。统计显示,2016年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海外华侨人数)13827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809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786万人,比上年多增131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2.95‰;死亡人口977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0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86‰,比上年提高0.9个千分点。

仅从人口数量增加、增幅这个角度看,中国进入全面二孩生育阶段,当年出生人口属于微增。其新生人口数量较“双独二孩”政策刺激下的2015年,只多了131万,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提高还不到1个千分点。年度出生人口数量的变化,是整个人口形势的晴雨表。如果与上年相比,是减少、降低的结果,那么,就意味着出生人口规模、生育能力和水平、生育率在走低,人口发展失衡,人口再生产萎缩,进而跌进人口负增长泥淖,恐怕是糟糕的现象。我们注重人口发展的均衡性,其实指的就是人口适度发展,年度出生人口数量只能增加,不能减少,此为正常。

当然,人口发展并非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可以通过调结构、搞转型、上项目、强创新,来推动、来提高,当年即可收到一些成效。而人口发展却不一样,“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的周期规律,不容你说生育就生育。比如:“三月孩儿不过年,四月孩儿生在下一年”,是谁也逆转不了自然法则。问题是在全面二孩政策落地的元年,响应者寡,甚至还有一种让生二孩也不生的不良倾向在显露。2016年12月12日,全国妇联儿童工作部发布了一项很能说明当下问题的问卷调查报告。调查显示,53.3%的受访一孩家庭不想生育第二个孩子。

受访的一孩家庭没有生育第二个孩子的愿望,根由就在于生育成本、经济负担、照料负担等问题突出,可谓亚历山大。不争的事实是,相当一部分家庭存在“不敢生、不愿生”,“怀孕难、生产难、哺乳难,养育难”,“母亲怕下岗失业,父亲怕压弯了腰”,“生得了,养不起、养不好”的内心深处障碍,还是比较大的。那些已经计划生育第二个孩子或已经生育了第二个孩子的家庭,虽说有了添人进口的喜悦,但也渴望更多地享受到来自政府和社会提供的相关公共服务,包括提供科学育儿等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兑现法律规定的产假等福利待遇。

全面二孩政策落地整整一年,回头看积极踊跃生育第二个孩子的家庭少之又少,在全国看不到婴儿潮,这是一个需要特别重视的新人口问题。而破解不想生二孩的难题,已经摆在各级政府面前。当下,除了增加产床缓解分娩一床难求的工作要落到实处外,更为紧迫重要的工作,莫过于采取鼓励、扶助、支持家庭普遍生育二孩的政策措施,调动起夫妻实行二孩生育的积极性。比如:对那些心存疑虑,不敢怀孕、不敢生育的夫妇,展开心理疏导、帮扶到位活动,不断打消顾虑。同时,对那些不兑现生育福利待遇的村组、社区,以及部门、单位,给予排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有一些地方、部门、单位,没有将执行国家人口与计生法和地方人口与计生条例当回事,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比如:无论是怀孕一胎,还是怀孕二胎,很少得到照顾。有的医疗机构明确规定,招聘上来的女护士,在分娩期间,在哺乳期间,可以产假,但不给工资,等于生了孩子就下岗失业。原本就负担沉重,不给开工资无疑是雪上加霜。

在树立和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今天,党和政府更加重视人口发展问题,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人口发展,在中国不只是家庭的事情,还是国家和民族的事情,可谓是经济社会前行的重要基础。夯实这个重要基础,关键在于既要解决“生得了、养得好”的问题,又要解决服务保障到位的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