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急躁症”缘于扭曲政绩观

发布时间: 2016-10-21 09:45:00  |  来源: 中国青年报  |  作者: 伍文胥  |  责任编辑: 方青
关键词: 政绩观,贫困户,兜底,数字脱贫,领导干部

2016年10月17日,我国迎来第三个扶贫日。近日,国务院扶贫办新闻发言人、政策法规司司长苏国霞在扶贫日活动安排新闻发布会上指出,目前全国有多地患上了“脱贫急躁症”。(10月19日中国青年报)

一些地方为何还患上“脱贫急躁症”?要知道到,当前的脱贫攻坚战已然面临着时间紧、任务重、形势严峻的多重挑战,而且许多贫困地区实际情况千差万别,民情、村情复杂,最需扭住“精准”扶贫施策,最需扶贫干部和相关负责同志有耐心、有恒心、能细心,形势越是严峻,越需保持冷静,越须求稳。只有在稳步推进中,才能将各项扶贫政策和举措落实到“最后一公里”,产生切实的扶贫效应。如果操之过急,只会横生枝节,可能适得其反。

全面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总体上看,大部分地方都能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推进落实各项扶贫措施,这缘于当地领导班子和一般干部吃透了中央和上级关于如何科学扶贫的精神,在具体工作中能充分结合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注重整体协调、同步推进、避免冒进。然而还是有一些地方,好大喜功、贪大求全、急功近利,存在着作风飘浮、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的行为。一些贫困率还相当高的地方设定的脱贫标准很高、脱贫目标很大、脱贫时限很短,而且任务指标层层下派,虽然与下面实际情况出入极大,在理论是是不可能按要求完成的,但就因为是上面硬派下来的任务,无法抗拒。然而,不切实际的摊派扶贫任务,基层干部又岂能真有具体的可操作的办法?为了不被上面通报批评甚至给予责任领导干部以处分,于是将精准脱贫变成了“数字脱贫”、“纸上扶贫”。有的地方为了实现快速脱贫,一味通过资金补贴等兜底式的帮扶实现“数字脱贫”,方法简单,目光短浅。尽管兜底式帮扶是保基本、保民生的,对于那些已经失去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这是必要的扶贫举措。但如此一来,贫困户的脱贫也只是暂时的,特别是对于那些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而言,不但不能扶其脱贫志向、脱贫技能,还可能让其滋生“等靠要”的惰性思想,一旦取消资金补贴,又将返贫。

“脱贫急躁症”缘于扭曲政绩观。问题还是出在源头上,在于一些领导干部的政绩观扭曲,为树立政绩,采取了贪大求快的脱贫方式。什么见效快,就采取什么方式。比如,把贫困户尽可能多的纳入低保户,把这样或那样的资金补贴算入贫困户家庭收入,就能实现大部分贫困户的“数字脱贫”。但真正脱贫的群众远低于纸面上看的数字。而扭曲政绩观多少又因扶贫考核机制制度存在缺陷导致。“兜底”只能满足贫困群众的基本需求,要真正脱贫,政府帮助、引导很重要,但关键还得靠贫困群众自已。一方面,要帮助贫困群众培养起脱贫致富的技能,实现“授人予渔”;另一方面,要通过政策、资金扶持、奖励及舆论宣传教育,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志气,这才能从根子上解决贫困。(文/伍文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