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社科院国际研究学部主任张蕴岭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10月31日-11月1日,2015新兴经济体智库年会在海口召开。年会由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以下简称“中改院”)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和德国国际合作机构联合主办,主题为“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共建‘一带一路’中的新兴经济体”。以下是中国社科院国际研究学部主任张蕴岭演讲:
世界经济发展出现了重大的变化和转折,我们都知道,次贷危机标志着危险的平衡破裂。危险的平衡主要是指发达国家消费、发展中国家生产,这样一种平衡破裂之后,世界经济发展进入了大的调整期。应该说,这个调整要比我们原来预想的长得多:一般的经济危机调整期大概需要五年左右的时间,现在恐怕还需要5年,至少复苏要艰难得多。我们一开始认为发达国家陷入新的危机,但新兴国家可以避免大的影响,接着新兴国家就受到了巨大的影响。整个世界经济正处在一种大的调整中,所有国家都需要进行深刻的调整,都需要创建新的动力机制,需要构建新的平衡。这是一个大的变化。
第二,多边合作进程,这是二战以后世界经济最大的增长来源。越来越多的国家利用开放的环境促进经济增长。现在多边进程受阻,局部性的自贸区协议成为主流。尽管自贸区是推动开放的,但是这会加剧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美国试图通过打造高标准的伙伴协定创建新竞争优势和增长动力,这样的标准并非适合大多数发展中经济体。可能适合部分的经济体,但是不适合大多数的发展中经济体。
世界经济的发展格局出现重要的变化。二战以后,越来越多的国家利用开放加快他们的发展,所以发展中经济体占据世界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如果按PPP计算更高。刚才张先生提到,过去五年发展,仅中印两国对世界经济的增量贡献接近45%。支持发展中经济体的调整与构架新增长机制,对于世界经济的总体发展至关重要。但是,我们也看到,大多数发展中经济体面临发展的短板:基础设施、电力、通讯、创新能力等等。我们看到,改善这些基本的发展环境和条件,是推动发展中国家继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但也是发展的瓶颈,像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另一个变化,中国曾是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主动力,过去五年贡献了1/3,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结构调整,增长速度放慢,使世界经济增长的结构发生了重大的转变。这两个变化提出一个需求,那就是,我们必须加强合作。
全球化、一体化使世界经济的发展总体性增强。但是,美国的领头羊作用不凸显了。美国只贡献了全球增长的大概10%,过去五年中。欧洲、日本拖后腿,新技术的集群性拉动力不强。我们曾经设想,新的技术到了四次革命、五次革命,成为经济增长的总动力,但是现在看来并不是。我觉得主要是在现有的基础上,世界经济体制机制的改造进程和作用比较慢,比较艰苦。因此,促进世界经济平衡发展,需要加强包容性和创新性的合作。这里面我提几点建议:
一是需要利用多边机制推动全球包容性的开放合作进程,现行的国际机制需要调整与改革,把推动全球调整与总体增长作为主导方向,推动WTO框架下的便利化协定实施。多哈回合受阻,好不容易辛辛苦苦降低了一个标准,达成了全球协议,但是现在落实还是问题。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推动便利化的实施,启动投资开放与便利的新协定谈判。全球需要投资协定谈判,能不能把它置于在WTO的框架下。现在有很多的双边的投资协定,包括中美和中欧,过去我在WTO的论坛上也提过意见,大家都觉得非常必要。所以在便利化协定以后,要推动投资全球的协定。
第二,刚才发言中也提到,进一步加强G20的总体推动作用,在其框架下推动具有实质性内容的改革与合作。G20应该把发展合作作为一重要的内容。过去我们曾经提过,首尔议程中曾经想把发展合作作为重要的内容,但是没有成功,我觉得至少明年中国主办G20的时候,应该把发展合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
第三,推动APEC框架下互联互通的计划实施,这已经达成共识了,但是还不够,我建议应该由国际组织,比如说世行或者是G20规范全球的互联互通计划,并且提出倡议。全球化的目标就是把各个经济体都拉在一起,互联互通是全球新的探索,现在是在局部进行,我建议能不能在全球范围内提出这样的研究。
第四,中国的“一路一带”倡议涵盖了欧亚非陆海大区,宗旨是推动开放型发展合作,与以往的南南合作、南北合作不同,“一路一带”是全球性的,东南西北大家都参与。所以,要推动创新性融资机制建设,发展共商、共建和共享的新发展合作机制。特别是要继续积极的支持和参与创新性合作机制的构建。现在已经有了亚投行、金砖国家发展银行,中国主动设立了丝绸基金等合作机制,但新的合作机制建设绝不限于这几个。我觉得要大家要从观念上、政策上达成共识,既然老的改不动了,改了以后也不能适应新的发展,我们就需要更多的新发展机制,在这点上我们可以发挥创造力。这就是我的题目,世界需要创新型的发展合作。应该说,它的潜力还是巨大的。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