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队选人用人调查:越是位高权重越要“掂量”

发布时间: 2014-10-25 17:32:36  |  来源: 解放军报  |  作者: 王通化 王天益  |  责任编辑: 王振红
关键词: 选人用人 航空兵师 非战争军事行动 中国军队 选人标准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

重访古田,凝望历史天空上一串串战火洗礼的姓名,记者眼前浮现着一张张鲜活的面容。正是他们,高举古田会议的精神火炬,前仆后继,浴血奋战。正是他们,带领队伍打出了人民军队的赫赫威名,打出了一个崭新的中国。

闻鼙鼓而思良将。1935年10月,红军到达吴起镇,彭德怀率部击溃来势汹汹的追敌,迫使敌军远离陕北革命根据地。捷报传来,毛泽东挥笔赋诗:“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这句诗不仅道出了对战将的由衷褒奖,也揭示了战场对战将的遴选法则。

今天,中华民族复兴的目标从未如此之近。人民军队又一次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把那些想打仗、谋打仗、能打仗的干部用起来。”这是习主席站在时代制高点发出的选人用人号令。强军兴军的历史重任,急切呼唤着新时期的横刀立马者!

战争年代,我军指挥员是一仗接一仗打出来的。和平环境下,我们靠什么选出胜战之人——

选人用人,军营上下有太多的话要说

战场,战功,战将……

走进一支支英雄部队的军史馆,这些字眼强烈冲击着记者的眼睛。

走进演兵场,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同样给人巨大冲击:目前,我军干部队伍里,打过仗的屈指可数,有的军兵种经历过战争的指挥员几乎没有!

血火岁月,一场场战斗考验着每一名指挥员。能不能打仗,能不能打赢,立竿见影,用谁不用谁,一目了然。

今天没打仗,我们靠什么选出胜战之人?

有人说:“和平时期确实不好办,等打起仗来,问题自然就解决了。”有人追问:“假如10年20年不打仗,我们10年20年就选不出能打仗的干部了?难道和平真的是我们选将的‘魔咒’吗?”

一路调研,说起选人用人,军营上下有太多的话要说。种种议论、种种迹象表明,这道“魔咒”已经静悄悄地罩住了一些选人用人者的眼。

有的“近视”——只看到眼前私利,看不到强军大业。有感情的先用,有关系的先用,有利益往来的先用,对脾气路子的先用,只想着对某个干部的前途有个交代,把选用干部当成“分糖块”“发福利”。

有的“色盲”——看得见用人的“权”,看不见用人的“责”。看不到“紧箍咒”,自然就敢许愿。看不到选错人用错人的危害,感受不到选错人用错人的风险,自然就乱封官。把提谁用谁说了算,当作有职有权的体现,谁听话就用谁,想用谁就用谁。

有的“散光”——标准要么虚化、要么泛化、要么教条化。一些条条框框看上去是硬的,其实是虚的,一年一个样,一人一个样,不用你时有一千条理由,用 你时就一条理由。标准一旦泛化,就可以开小差,唯年龄、唯学历、唯票数……标准成了光明正大的挡箭牌,成了潜规则的“洗白剂”,想用的划进来,不想用的划 出去。

“魔咒”罩在眼上,根在心里。承平日久,少了战场上“提头来见”的生死考验,一些领导干部心存侥幸:“反正不打仗,用谁都一样。”

官兵们说:破除这道“魔咒”,亟需把和平年代选人用人的“打仗标准”立起来。

今天没打仗,打仗标准在哪里?记者追寻着答案,从将军到士兵,纷纷勾画着心目中打仗型干部的“标准像”——

有的说,未来打的是信息化战争,懂信息化应该是首选项;有的说,我军使命任务不断拓展,完成重大军事行动的能力最关键;有的说,新时期对部队装备、人员管理提出更高要求,管理能力应往前放;有的说,现代战争对抗更加激烈残酷,选用干部还要看意志品质、战斗精神……

虽然一千个人口中有一千个“打仗标准”,但官兵们都普遍认同这样一个观点:“打仗标准”不能虚化,应该有起码的台阶和门槛——

比如,没当过飞行员,怎么能当航空兵师师长?没当过舰长,怎么能当舰艇支队支队长?没当过导弹营长,怎能当好导弹旅长?一天营连长都没当,岂能当好团长?再比如,非战争军事行动、军事演习等任务都完成不了,怎么指望他打胜仗?

“部队首先是战斗队,‘打仗标准’绝不能是一笔糊涂账。”海军某驱逐舰支队政委翟永远认为,即便是没打仗,也要有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硬杠杠。

翻阅各部队出台的各种干部选用举措,记者看到了这样一些“高频词”:任职资格、基层经历、军事素质、能力模型、重大任务表现……

梳理这些关键词,南京军区一位领导感慨:“说一千道一万,你干什么就得有干什么的‘两把刷子’。你有没有这‘两把刷子’,大家的眼里和心里是雪亮的。”

选贤任能,关乎事业兴衰。越是位高权重,越是要时时掂量手中的用人权,保持一种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谨慎和警觉——

以对党的忠诚,选用忠诚于党的人

重回古田,我们寻找什么?

一位将军说:去找一找我党我军的好传统、老规矩,去问一问我们手中的权力从哪里来、该怎么用。

在第12集团军军史馆,一份军令状令人印象深刻——

那是部队前身的纵队司令员王近山在一次战役前立下的:“打剩下一个旅,我当旅长;剩下一个团,我当团长;剩下一个连,我当连长……”

一道军令状,无声诉说着当年我军指挥员的责任担当:无论官当多大,目的就一个——为了打胜仗!

一道军令状,也在拷问着今天的领导干部:我们选人用人,是否依然瞄着“打胜仗”?

凝望着这道军令状,第12集团军政治部主任杨笑祥感到肩上“山一样重”:无数前辈英勇善战,擦亮了这支部队的番号。今天,部队交到了我们这一代手中,强军兴军,我们和我们选用的干部能否担当起历史的重任?

当前,国际国内安全形势十分复杂,军事斗争准备任务十分繁重,军队建设内外环境变化十分深刻,风险和挑战明显增多。

“兵者,国之大事,存亡之道,命在于将。”要解决我军面临的“两个差距很大”“两个能力不够”等突出问题,迫切要求各级选出能担当强军重任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

习主席深刻指出:“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选贤任能,始终把选人用人作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来抓。”

一纸任命有多重?采访中,不少领导感叹:掂量手里的这份用人权,它重就重在关乎战场胜败,关乎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越是位高权重,越是要保持一种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谨慎和警觉。

一纸任命有多重?座谈中,不少官兵提醒:这份权,千万不能掺进“私”字。一个“私”字滋生万千蚁穴,可以蛀空千里大堤、万里长城,吞噬一支军队,甚至亡党亡国。

面对这份“重”,我们该如何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合格的答卷?

寻根古田,瞩望未来,各级领导干部找到了自己的答案——

“任何时候都要坚持从政治上考察和使用干部,确保枪杆子始终掌握在忠于党、经得起风浪考验的可靠人手中。”

“要把识人用人的眼光向核心军事能力聚焦,把握选人用人标准的时代性和先进性,确保选出来的指挥员能够站到战斗力建设的最前沿……”

这答案,不仅要写在纸上、记在心中,更要落实在行动中,以对党的忠诚,选用忠诚于党的事业的人。

一支军队可以在战火中茁壮成长,也可以在选人用人的腐败中迅速陨落。选人用人的风气建设不进则退——

能战者上,必须用正气压倒歪风

“风气”只有两个字,为何却被强调了很多年?

“风气”只有两个字,为何官兵一谈起来就有万语千言?

风气,是土壤,有什么样的风气就会成长什么样的人;风气,是导向,有什么样的风气就会选出什么样的人,就会有什么样的军心士气!“国家存亡之本,治乱之机,在于明选而已矣”。问卷调查显示,当前官兵最关注的是选人用人上的风气问题。

选人用人是最大的风向标。一路调研,谈起选人用人中的不正之风,不少基层官兵深恶痛绝:正是这些“乱象”扰乱了打仗标准这个“风向”——

有的位置空缺后,公认的最佳人选“名落孙山”,半路杀出的“黑马”却一马当先;有的岗位选人,程序也公开,标准也透明,不过大家心知肚明,这是为某 人“私人订制”的;有的干部贴着“年轻化”的标签,一路“火箭式”提升;一些“有来头”的干部把战斗岗位当成“火锅底料”,“涮”一道就走,或者只见任职 命令不见人,直接在档案里“刷履历”……

海军某部政委刘长敏说,为什么有的人什么位子都敢想,有的位子什么人都能上?这说明, 仍有一些歪风邪气在侵蚀着我们这支军队,在腐蚀着选人用人的“打仗刻度”。

比如,买官卖官,跑官要官。一位旅政委说得透彻:领导干部绝不能把权力和金钱画等号,否则买官卖官、跑官要官就会成为潜规则。和平年代,在选人用人上,我们共产党人的权力不能和私利挂靠在一起。一切背离党性原则的做法都应坚决纠治。

比如,搞“小山头”“小团体”。某航空兵师师长说:一些领导把权力看成势力范围,搞“小圈子”,搞人身依附,把党的干部当成自己的“家臣”,弄得干部成天琢磨“谁是谁的人”……平时只顾拉“山头”,战时谁给党和国家攻“山头”?

比如,不守规矩、不按程序用人。有的领导把个人意志凌驾于组织程序之上,把党委集体决定变成个人授意;有的领导习惯打招呼、递条子,搞“大天线”“小天线”。

“一支军队可以在战火中茁壮成长,也可以在选人用人的腐败中迅速陨落。”南空政治部一位领导话语中充满忧患:一旦选人标准可以被“操作”,种种“操作”就会多起来,风气也就自然乱起来。

当年,一场又一场生死存亡的战斗,随时匡正着选人用人的风气;今天,当硝烟远去,我们能不能用正气压倒歪风,是军队选人用人面临的巨大考验!

正气从何而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对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全面部署,军委总部着眼实现强军目标,接连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和举措,严肃整治选人用人 不正之风,清理纠治违规提升任用、令位不符以及超配高配等干部使用乱象。这极大提振了军心士气,为纯正选人用人风气持续注入了正能量。

走向三军部队,记者看到了更多涵养正气的“组合拳”: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建立健全干部考核评价体系,设立干部军事素质考核数据库,推行选人用人满意度网上测评……

一批战斗力“刀尖子”部位的优秀干部被用起来、用当其时、用当其位。南京军区干部部提供的一份数据表明,今年以来,军区提升使用的师团职干部,有作战部队团、营、连主官经历的超过90%。

“但立直标,终无曲影。”这些措施和数据彰显了一个鲜明的指向:投机者下、谋战者上,庸者去、能者留,歪风除、正气扬。

选人用人的风气建设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济南军区政治部领导说:即使官兵满意度达到99%,也要充分警醒。要知道,纠治歪风邪气务必久久为功。

党管干部的原则如何落实?选人用人的正确导向如何固化?用人不当的责任如何追究——

强军兴军,亟待选拔任用制度创新

那次,因为编制体制调整,空军先后有多位航空兵师师长转业;海军不少舰艇长,因为“没位置”不得不脱军装……

那年,某旅一个合成营营长位置空缺,旅领导拿着干部花名册掂量来掂量去都没有合适的,最后用了个“差不多”的……

说起这些令人遗憾的现象,一位将军感叹:为什么我们不能在更大的范围为干部选位置、为岗位选干部?这里面可能有这原因那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选人用人政策制度不完善。

“要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没有大批高素质的建军治军骨干是不可能的。”重任在肩,各级领导干部深切感受到:确保大批优秀骨干脱颖而出,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创新迫在眉睫。

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如何创新?采访调研中,三军官兵有心声,更有呼声。

——强化党委选人、公正用人的运行机制。“选好人用好人,真知深知是前提。”南京军区政治部领导说,落实党管干部的原则,必须强化党委选人、公正用人的运行机制,到群众中求公开,到“最大公约数”中求公正,发挥党组织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领导和把关作用。

——用政策制度固化选人用人导向。有人直言,现在选拔干部反复强调要“注重基层、注重实干、注重官兵公认”,但在一些领导那里,这些导向却成了随意 取舍的“选项”。“导向不是空口喊出来的,既要靠组织引导,更要靠制度固化。”武警新疆部队司令员郭洛泰认为,这“三个注重”抓住了当前选人用人的关键和 要害,必须制定更加完善的刚性标准和政策来确保实现。

——科学设置干部成长路径,让选人用人更有“准头”。某部一份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6%的干部希望提高发展前景的透明度。选人用人,不能只考虑“入 口”和“出口”,还要为干部成长搭建“楼梯口”。借用这个形象的比喻,第二炮兵某基地司令员周亚宁说,科学设置干部成长路径,不仅让干部从任职那天起就知 道自己每一步的发展方向,而且让各级清晰地看到每一个位置都有什么样的人可用,使选人用人有“准头”,各级干部有“奔头”。

——完善选人用人责任追究机制。谈及选人用人的重大责任,有位领导说:“今天如果选不出胜战之人,将来吃了败仗,我们就是历史罪人!”问题是,将来 你在哪?一句“历史罪人”是否能弥补部队受到的损害?有法律的地方,必然有监狱。有多大的权,就必问多大的责。结合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官兵 们表示,应抓住选人用人的关键环节,强化干部选拔任用责任追究。

“随着我军武器装备和新型作战力量快速发展,指挥员能力构成越来越复杂,选人用人所需要考虑的因素越来越多。”某师师长顾中说,越是如此,就越需要完善的政策法规来规范,越需要科学的制度机制来保障。

一位军史专家告诉记者,早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就提出“创造工农自己的军官”,并建立了干部选拔、培养、使用、考核、抚恤、退役等一系列制度。此后,随着军队不断壮大,干部制度不断发展完善。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习主席高瞻远瞩地指出,我们要把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目标要求,贯彻体现到干部工作方方面面,作为衡量和选用干部的标准,转化为干部工作的制度安排。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完善与军队职能任务需求和国家政策制度创新相适应的军事人力资源政策制度。以建立军官职业化制度为牵引,逐步形成科学规范的军队干部制度体系。

这是全军座座军营正在求解的时代课题。走向未来的人民军队指挥员方阵,期待更多良将入列。中国梦强军梦,呼唤更多能战者胜战者在未来战场上为了党和人民敢于横刀立马。王通化 王天益

返回顶部